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火药发明并应用于军事领域之后,战争便逐渐步入热兵器时代。此后,陆军火力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陆军战术因此在400余年的时间里经历了4次大的变革,分别是前装药滑膛火器时期的线式和纵队战术、后装药线膛火器时期的散兵线战术、机械化系列火器时期的诸兵种合同战术和信息促成火器融合时期的多军种联合战术。  相似文献   

2.
3.
针对作战仿真实体战术对抗的现实需要,运用组件化建模技术,初步构建了作战实体战术机动模型,在介绍战术机动概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机动模型的建模过程,并对模型的移动行为进行了简单阐述。最后用XSIM可扩展仿真平台对战术机动模型进行了实现和测试,验证了战术机动模型的可用性,并为复杂红蓝对抗作战仿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军2001年推行的零基预算改革,至今为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预算编制还不能完全契合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目标,维持性经费中非项目经费预算还不能体现零基预算特点,预留机动费的安排和管理缺乏严格规范。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可以借鉴PPBS预算体系的有效做法,同时克服传统体制和文化对推行现代预算管理的阻碍,设计激励约束相容机制来规范预算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新的一面,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新的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德育放在各科教育工作的首位,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对高校德育进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军队副食品区域化集中筹措,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需要的必然选择。改革的动力在于军事需求的牵引、保障效能的驱动、给养创新的促进、安全需求的拉动和技术创新的引导。改革路径应以利益调整为核心实施渐进式演变、以效率和公平为中心进行规范化设计、以技术和思维创新促进改革持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基层官兵的主体是青年人,他们面临着为军旅生涯奠基的任务,这阶段亦是其心理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他们所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与军队工作生活环境之间的张力,又使其发展的道路上充满着诸多荆棘。因此,必须大力搞好青年期军人心理成长与自我调适的教育实践,帮助官兵提高心理认知和自我调适能力,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8.
正这群以"80后"为主的年青人在学院图书馆的岗位上历练成长,他们不穿军装,却在履行兵的使命;他们没有现役身份,却满怀献身国防的军人情结。随着我军编制体制改革,图书馆员群体的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非现役文职人员开始走上馆员岗位。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颁布,陆军航空兵学院图书馆迎来了第一批非现役文职人员。在此后的几年中,图书馆文职人员队伍逐步壮大,从最初的5人,到最多时的16人。在素以阳刚著称的军营里,这群女孩占多数,且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兵",会与直线加方块的军旅生活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出怎样的业绩呢?  相似文献   

9.
徐茂  王萌 《中国军转民》2023,(18):51-52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而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关键一招。通过富有温度的党史材料,引导当代大学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和融入路径,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厚植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情怀,争做爱国奉献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乡土课程作为乡土文化的承载体肩负着乡村振兴的使命。乡土课程在学校课程中不仅对乡土文化传承、学生乡土意识培养、乡土认同以及乡村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在课程开发方案设计上要具体可操作,保障乡土教育目标实现;在内容上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在实施上要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培养乡土教育的师资;在评价上要注重全面多样性,建立可持续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常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等方面来定义和考察可持续发展。然而,可持续发展不是抽象的,只有在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具体的资源约束条件下才能追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不关注所处环境和可掌控资源能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撑,能否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本身的持续性。这样,我们就必须把国家安全特别是国防安全问题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而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国民经济动员也必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现行的可持续发展观简述及其局限性现行的可持续发展观,可以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