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美军高度重视电子对抗前沿技术研究,不仅保持了技术上连贯性和发展性,更保持了在该领域技术的垄断性.分析研究美军电子对抗技术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军电子对抗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对提升我军电子对抗装备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军队电子对抗装备走过了一条艰苦奋斗、不断调整适应的道路,装备发展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装备发展的需求牵引,极力突破装备发展的核心技术,科学谋划装备发展的总体设计,大力弘扬装备发展的先进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4.
电子对抗作为重要的作战手段,已经进入一体化联合作战中.文章从一体化联合作战下电子对抗装备的特点入手.针对一体化联合作战对电子对抗装备技术保障的要求,提出了电子对抗装备技术保障指挥一体化、信息可视化、手段精确化、方式全频化和供应社会化等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6.
在阐述了电子对抗装备软件特点的基础上,对研制电子对抗装备软件过程中的测试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对在实施测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QFD的陆军电子对抗装备作战需求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陆军电子对抗装备为研究对象,指出了该类型装备作战需求确定过程中所存在的难点问题,阐述了工业设计中运用较为成熟的质量功能展开基本原理及方法,并将其引用到装备作战需求论证过程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前需求论证方法不足,提高了作战用户在需求论证中的主动地位,实现了用户提出的作战需求向装备特征的转化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从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电子对抗已从作战保障手段跃升为作战手段,成为现代作战行动的先导,并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控制和掌握“制电磁权”成为高技术条件下进行信息战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战争中没有“制电磁权”,就很难有制空权、制海权。没有“电磁优势”,就很难有“钢铁优势”。国外的一些军事专家把电子对抗比作高技术武器的“保护神”,把其视为与精确制导武器、 相似文献
11.
认知电子战通常被定义为以具备认知性能的电子战装备为基础,注重自主交互式的电磁环境学习能力与动态智能化的对抗任务处理能力的电子战形态.自其被首次提出以来,以其感知准、推理强、决策快的优势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广泛关注.随着人工智能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涌现,认知电子战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捕捉其未来发展方向,从人工智能角度出发,总结并丰富了认知电子战概念内涵,梳理认知电子战的发展脉络及外国典型项目,搭建认知电子战系统框架及架构,从感知、判断、决策等方面对认知电子战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综述,并总结了认知电子战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传统加油模式使操作人员易受有毒易燃油气的侵害,而且严冬酷暑时加油站作业环境恶劣,因此在加油站配置机器人实现智能化加油变得十分迫切。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加油机器人的研究进展,指出其作业对象的差异性、环境的多变性以及作业过程的危险性。分析了当前汽车加油机器人所采用的加油机构、加注接口以及识别与定位技术的特点,指出加油机构优化、安全控制、智能识别与定位研究是汽车加油机器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是实现通信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IETM的标准和规范、IETM的分类和技术特点,介绍了应用于通信装备保障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实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世界主要军事力量认识到人工智能这一新科技的影响力,并积极置身于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从公开的报道的信息来源,整理分析中、美、俄、以四国的军事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当今科技热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的改变着军事领域的作战方式、作战理论。 相似文献
17.
18.
19.
无人作战对于人和机器两个要素的融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无人作战独特的作战模式和作战环境对于自然人的能力素质构成严峻挑战,高度智能化的作战系统运行速度、海量的数据信息日益挑战人类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虚拟的、远程的、与现实战场隔绝的作战环境日益挑战人类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机器的高度智能化虽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潜在的作战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战争失控和道德沦丧的风险。破解人机两个维度的挑战,实现人与机器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利用增强技术从物理、生理、心理三个层面加速提高人类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是强化机器人的伦理安全设计,坚守人类对机器人的控制底线,规避机器人失控和战争“非人化”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