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战略。根据军事发展战略和基本国情,我国国防经济寓军于民要建立“小核心、大潜力”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捍东 《国防》2006,(9):34-35
胡锦涛主席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胡主席“必须做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文章”的重要论述,具有战略全局性、历史继承性和发展前瞻性意义。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充分依托地方巨大的社会资源,将地方优势变为军地互补、军企互联、军民互利的全局性战略优势,切实搞好“三个协调”,努力做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这篇“大文章”。一、要注意协调国…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指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在建国6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本刊发表一组纪念文章,有宏观评论军民结合的光辉道路;有微观感受企业支撑共和国发展的所思所想,但宏观也好,微观也罢,其实表达的观点是一个: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主流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军工事业和军工企业的转民趋势已属必然!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北京军区联勤部军交运输部着眼未来战争中军交运输建设面临的瓶颈问题,积极研究应对之策,着力构建军民一体、平战结合的“大军交”保障体系.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曾庆祝 《国防》2007,(7):12-14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贯彻胡主席的这一重要思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积极推进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的融合,努力提高军事斗争准备的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贯彻胡主席的这一重要思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积极推进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的融合,努力提高军事斗争准备的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  相似文献   

10.
王贺文 《国防》2006,(11):10-12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胡主席的这一重要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联系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掌握的情况,我们感到,如何在民营企业中贯彻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思想,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资源和强大支撑,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在民营企业中贯…  相似文献   

11.
加快推进寓军于民体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中央领导同志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的“四个坚持”中也强调,“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军民技术互动、协调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在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体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封闭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结构基本上还没有打破;军工行业对军品任务的垄断性经营基本上也没有改变;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政策措施尚不到位。国防科技工业急需抓住当前难得机遇加快寓军于民体制建设的发展进程。主要制约因素和障碍法律法规限制。现行有…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推动寓军于民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寓军于民的本质是要打破军民界限,在国家利益的平台上优化军民资源配置,使武器装备建设依托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基础之上;其主要途径是军转民、民转军和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建立寓军于民体制,对于实现军民资源的互动协调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武器装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推动寓军于民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借鉴这些作法和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寓军于民体制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把寓军于民作为国家战…  相似文献   

13.
坚定不移地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道路,是中央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合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来,在经济、技术、教育、人才等方面,实现双向有效利用和顺畅转移,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进一步推动军工开放,立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展开先进军工核心能力建设,论证和启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包括加强研制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强超前性和基础性能力建设,加强综合支撑和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为着力提升军工核心能力,着力发展现代化武器装备,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促进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必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强化基础、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5.
胡主席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要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军民结合,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丰富资源和强大支撑。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我们必须遵循“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指导思想,在军民结合中加速推动国防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6.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寓军于民的本质是要打破军民界限,在国家利益的平台上优化军民资源配置,使武器装备建设依托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基础之上;其主要途径是军转民、民转军和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建立寓军于民体制,对于实现军民资源的互动协调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武器装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推动寓军于民方面有许多成功和成熟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借鉴这些做法和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寓军于民体制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一、把寓军于民…  相似文献   

17.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我国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探索出的一条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兼顾国防与民用工业生产的高效益的正确途径;是对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成功经验的新提升,是新世纪新阶段富国强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是我国初步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体制后,中央对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军民互动合作是从机制上实现寓军于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时期。由于可以依托70年代以来形成的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大幅度压缩国防开支,这一阶段的军民结合主要表现为军转民。军转民方针强调的是“以民养军”,即通过军工企业转产…  相似文献   

19.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和生动运甩是我国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探索出的一条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兼顾国防与民用产业的高效益的正确途径;是对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成功经验的新提升.是新世纪新阶段富国强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盖龙云 《国防》2014,(2):47-48
正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党指导国家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战略方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战略方针的精髓要义,就是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正确把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国防资源与社会资源,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协调运行、科学发展。重点是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