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黄兴军事思想的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活动家、军事思想家。他的军事思想和孙中山的军事思想一样,是中国军事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季云飞在《黄兴军事思想述论》一文中提出,“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战略思想是黄兴军事思想的精华部分。黄兴在1903年11月筹组华兴会时,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2.
在孙中山创立的军事思想体系中,他的军事教育思想焰烟生辉,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认真地剖析这一思想,无论对于近代军事教育思想的研究,抑或对于现代军事教育思想的实践,都无疑是有帮助的。一、“立学校以育人材”创办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材,是孙中山军事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派从事“战争事业”的始作源者。1894年冬,当他摒弃上书、请愿方式,从改良之路转入革命轨道时,就把“物色”、培育军事人材的问题作为革命团体的宗旨加以倡导。在《兴中会章程》宗旨一项里,孙中山提…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为革命开展外交、通过外交而发展革命,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军事外交思想。孙中山的军事思想与实践包括:研判国际战略格局以确立军事外交策略;注重通过外交手段获得军事援助;反对侵略战争,主张伐战与伐交的结合;注重军事外交中的舆论运用。但孙中山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还存在着倚重外援而丧失主权,仰仗领袖威望而忽略政党力量的明显局限。孙中山的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的军事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军事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是孙中山革命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投身革命之日起,先后发表了大量有关军事教育的文章、演讲稿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军事教育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这个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综观孙中山的一生,其主要活动和贡献,是他始终不懈地运用军事手段,打击清王朝和军阀势力,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形成颇有特色而又影响广泛的军事思想。本文仅就辛亥前孙中山的北伐军事策略作一论述,以纪念国共合作北伐70周年,并望引起大家对孙中山军事思想研究的关注。 (一) 早在香港求学时期,孙中山与朋友经常聚谈的内容,就是抨击清王朝的暴虐统治,谈起他的同乡前辈洪秀全,孙中山称之为反清第一英雄,很为之没有成功而叹惜,并以“洪秀全第二”自许,畅言反清。可见,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初始,与太平天国的反清斗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们研究孙中山军事思想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黄兴是民国军事史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但多年来,由于资料的缺乏等原因,对黄兴军事思想的研究一直未能如人意。本文以大量史实,全面地论述了黄兴的军事思想,是值得一读的。  相似文献   

7.
军事文摘     
我党最早的工人革命武装我党最早的工人革命武装——广东工团军成立于1924年8月27日。它以工会为单位编队,骨干多是工代会举办的各种工人训练班训练出来的工人中坚分子。工团军成立后,立即加紧训练,很快掌握了一些军事知识,获得了基本的战斗能力,并取得了孙中山的信任。是年10月10日,发生了商团惨杀工团军的事件。孙中山在中共广东区委和人民的支持下决定平定商团。10月15日凌晨,工团军与农民自卫军一起,配合黄埔军校学军包围了商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本文拟就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军事上的成功与不足作一浅探,以期从军事角度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邓演达(1895—1931),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既是一位“超群出众、得天独厚的革命家”(宋庆龄:《纪念邓演达》),又是一位军事家。他早年求学于广州陆军速成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从1919年起,追随孙中山参加反对军阀的斗争。国共合作形成后,他历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武昌攻城总司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武汉行营主任,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等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邓演达领导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的军事斗争。他一生戎马生涯,尤其是在国共合作时的北伐战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邓演达的军事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作为革命的军事家、战略家,在革命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推翻帝制,“和平方法,无可复施”,只有武装斗争,才是革命之际的“枢机所在”。他审时度势,制定了“定两广,出师湘鄂”,进而夺取革命胜利的宏韬大略。他总结了上百次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深感会党新军并不可靠,金钱也决定不了起义的成败。“要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就要“成立革命军”。“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孙中山的军事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1916年10月31日,黄兴在上海病逝,年仅42岁。章太炎给他盖棺论定,写下了这幅挽联,高度概括了黄兴对推翻封建统治、开创中华民国的杰出贡献和历史地位。 黄兴,字克强,1874年生于湖南;1898年以优异成绩进入湘水校经堂,后进入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学习;1902年6月被选派官费留学日本,在日本积极从事反清活动,与刘揆一、陈天华、蔡锷等志同道合。1903年6月,黄兴回国。1904年12月,在长沙成立华兴会,黄兴为会长,参加者万余人。1905年,因密谋发动武装起义之事泄露,黄兴等人逃亡日本。 1905年7月,孙中山由欧洲抵日本,与黄兴见面。两人商定将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联合起来。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与会会员百余名,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通过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军事后勤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是一位坚定的不屈不挠的革命实践者。在为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而奋斗的过程中,他经历了长期曲折而艰苦的探索。尤其在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批判地吸收了中外后勤建设和后勤保障的理论精华,概括总结了在与南北军阀斗争中后勤保障的历史经验,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军事后勤思想。对我国近代军事后勤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拟就其军事后勤思想理论作一初步探讨。一、发展国家经济,增强国防实力孙中山在革命战争长期的实践中,深知战争对经济的依赖…  相似文献   

13.
目前,这场新军事革命正在深入发展。正确认识和恰当把握新军事革命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是迎接新军事革命挑战的重要条件。从总体上看,新军事革命具有如下的发展趋势:从时间上看,新军事革命要经过一定的阶段和过程才能完成作为当今世界军事发展史上一次深刻的时代性革命,新军事革命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而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和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这是因为,在以新旧军事体系的更替为基本标志的军事革命中,不仅新的军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一个复杂过程,新的军事体系战胜并取代旧的军事体系也  相似文献   

14.
论新军事革命对军事理论的影响国防大学张晖关键词新军事革命,军事理论作战理论当前,正在兴起的新军事革命,包括了先进的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理论和编制体制调整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先进的技术与武器系统是军事革命的物质基础,而创新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技术的“...  相似文献   

15.
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王稚人类正在走向21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给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给世界范围的军事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引发了一场新的军事革命,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是这场新军事革命的基础、核心...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1866—1925)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奋斗了一生。“从孙中山组织革命的小团体起,他就进行了几次反清的武装起义。到了同盟会时期,更充满了武装起义的事迹,直至辛亥革命,武装推翻了清朝。中华革命党时期,  相似文献   

17.
军事革命     
军事革命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军队的作战效能得以极大(成数量级的)提高,这就是军事革命。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在1996年3月给总统和国会的报告中指出,军事革命的主要标志是,采用了新技术的军事...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文明发展史表明,科技进步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与管理科学相互作用,携手共进.当科技成果运用于军事,带来持续不断的新军事变革时,军事管理的革命也将全面展开.因此,目前我们经历的新军事变革,"不仅是一场军事技术和军队组织体制的革命,也是一场军事管理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把握新世纪国防科技发展趋势,应对新军事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这一期起,我们将设立《新军事革命纵横谈》专栏,特邀军事科学院梁必骎、王保存、陈伯江等三名长期致力于新军事革命研究的专家,客座《战略论坛》,共同探讨新军事革命的发展沿革、内容特点及地位作用。 《新军事革命纵横谈》初步设想分为以下十三个专题,包括:一、细说新军事革命的由来;二、透视历史上发生的军事革命;三、新军事革命新在哪里;四、推动新军事革命发展的主要因素;五、新军事革命与武器装备发展;六、新军事革命与作战理论创新;七、新军事革命与战争形态变化;八、新军事革命与军队编制体制调整;九、新军事革命与数字化部队;十、新军事革命与新型军事人才;十一、新军事革命与军事改革;十二、世界主要国家新军事革命扫描;十三、展望新军事革命的未来。 开设这个专栏,目的是引发大家对新军事革命的关注和思考,加深对新军事革命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新军事革命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戟峰  李德才 《国防科技》2001,22(12):52-57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这场科技革命,是以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为背景,以高技术群特别是信息技术群的发展为直接动力,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发展的。由于军事的盛衰与国家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科技革命一如既往地首先在军事上强烈地表现出来。认真分析现代科技革命与军事观念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