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山东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努力,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连接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枢纽.作为全国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八路军第115师发挥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思想 ,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理论 ,结合以太行为中心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实践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就其主要内容分析 ,这一思想科学界定了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性质特征 ,正确规定了党对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指导原则 ,全面揭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发展规律 ,对党的政权建设具有长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 ,我军建立以东北革命根据地为基础的战略后方基地 ,形成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强大后方 ,探索这一时期战略后方基地的形成与发展 ,对做好新时期军队后勤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探索的战略后方基地是指广义上的概念。一、我军战略后方基地的演化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建立东北战略后方基地绝非偶然 ,而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是战略后方基地的雏形鉴于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因缺乏巩固的根据地而导致失败的教训 ,我党自1 92 7年独立地领导和开展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4.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东濒黄海、东海,西至汉水及武当山脉,南迄浙赣线,北抵陇海铁路,处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华中地区建立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浙东、湘鄂赣、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统称华中抗日根据地,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3420余万,并有147个县和40余座城市。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年抗战中,共对日伪军作战24602次,歼灭日伪军448410人。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华中地区的主力部队新四军发展到刀…  相似文献   

5.
《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稿》简介张肇俊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其地域范围包括河南省中部、南部和湖北省的大部,以及安徽、湖南、江西省与湖北的边界地区。目前,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鄂豫皖湘赣边地区人民和...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开辟和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军事经济是在极为艰难、极为复杂的环境中建立和发展的,它对保障革命力量的生存与发展、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军事经济,具有许多特点。一、抗日根据地的军事经济,是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的军事经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经济具有独特的社会性质,它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地、平原和河湖港汊的游击战,是敌后抗日战场的主要作战形式。特别是从山地游击战发展起来的、以建立敌后根据地为依托的平原抗日游击战,在八年抗战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回首往事,当年跟随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同志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持久的平原游击战争的艰苦历程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把游击战由山地推向平原是在上海、太原失守后,在创建和扩展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逐步展开的。1937年11月初,上海、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即告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我第129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  相似文献   

8.
雷辉志 《环球军事》2014,(17):59-61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工业,是在敌后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根据地的军工人员在“一无必要的生产原料(指中间性的原材料,如硫酸、硝酸、脱脂棉、酒精等),二无必要的设备装置,三无任何现代科技资料可参阅的情况下”,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和边区政府、人民的大力支持以及军工人员的艰苦奋斗,硬是闯出一条就地取材、土法上马、自力更生发展军工生产的道路。8年抗战中,这些简陋的工厂生产出大量的枪支弹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为华北战场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军队群众工作,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创立起来的。为了发展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军队通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支援和参加革命战争。长期以来,我军一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集中阐述了抗日根据地军事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指出她是在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思想指导下,对苏区革命文化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对于建立和巩固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抗日根据地都是由八路军、新四军创建的,但山东抗日根据地却是由中共山东省委及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抗日武装起义、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没有得到八路军主刀直接支援的情况下创建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显著特点,同时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一大奇观。本文试图通过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简要过程以揭示这一奇观发生之奥妙。“义和团,起山东,不到半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杀敌逞英豪”。这首历史歌谣不仅是对山东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由晋察冀地区的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15师一部、晋察冀军区部队共同创建的被誉为“华北抗战堡垒”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在八路军总部的正确指挥下,在粉碎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和疯狂“扫荡”以及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挑衅的基础上逐步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本文着重论述1939年至1942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与日本侵略军的激烈搏斗中巩固和发展的历程。 120师主力东进,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 1938年9月至12月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根据形势的发展,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了完成“巩固华北”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八路军第115师主力、120师主力和129师主力先后挺进冀鲁地区,协同当地军民更加广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湘鄂西苏区,包括湘鄂边与鄂西根据地(又称洪湖根据地)。后来还包括巴东、兴山、秭归,襄阳、枣阳、宜城,以及鄂西北三个根据地。在苏区全盛时期,曾建立起十五个县级工农民主政权,红军主力和游击队发展到3万余人,控制岳阳至沙市间广大地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个重要战略区。湘鄂西苏区的建立和发展,是以贺龙、周逸群同志为首的湘鄂西党政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结果,是我党独立领导中国人民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一个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应对根据地疫病流行,保障抗日军民身体健康,晋察冀边区政府建立了医疗卫生体系:颁布医疗卫生政策法规;建立医疗机构;引进培养医疗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干部医疗保健、妇幼保健和基层群众医疗卫生工作;开展清洁卫生防疫运动和牲畜防疫工作。巩固和发展了晋察冀根据地,为我们今天的医疗卫生工作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征集党史资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征集军史资料又是征集党史资料的重要内容。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打了几十年仗打出来的,军史资料在党史资料中占很大比重。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有叶挺的独立团和卢德铭的警卫团等,这是我们党掌握的武装力量。再远一点,从孙中山开始建立军队,我们党就做了大量军事工作,黄埔军官学校就是在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的。这个时期的历史材料也应该征集。以后,我们党建立了军队。起初很少,慢慢发展壮大,建立了很多根据地。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几个大的历史阶段,史料非常多,非常丰富。但是,现在我们手上拥有的却非常少。所谓少,是说能够反映军队和根据地面貌的生动资料,搜集到手的实在太少了。汇集起来的资料,就  相似文献   

16.
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打牢军事经济基础;实行减租减息,保护私人工商业,发展军事经济资源;建立适合新特点的军事经济供应体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军事经济困难,是邓小平创建大别山根据地时期的军事经济思想,它体现了邓小平军事经济思想的辩证性、务实性和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从1927年4月国民革命失败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的10年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工农红军和若干个革命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此过程中,以赤卫队、少先队为主要形式的民兵武装,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担负起保卫根据地和革命政权的重任,成为工农红军的坚强助手和后备军。  相似文献   

18.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向冀鲁豫平原发展的战略基地,它东起平汉路,与冀鲁豫区衔接,西抵同蒲路,西北面与晋绥区相连,北至正太路,与晋察冀区相邻,南迄黄河,包括晋东南、冀西、冀南黄河北之豫北部分地区。作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主要组成部分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晋冀豫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29师、第115师344旅以及山西抗日决死队第1、第3纵队,遵照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战略方针,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在同日伪军反复激烈的较量中,共同开辟和创建起来的。本文…  相似文献   

19.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建立兵站体制,进行交通运输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兵站初步创立,作用较为有限,但各根据地发展不平衡,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站体制较为完善。抗日战争时期兵站得到较大发展,八路军和新四军建立了连接各抗日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大后方的战略性兵站线,以及连接敌占区的秘密兵站线,兵站职能进一步拓展。解放战争时期兵站逐步走向成熟,不仅规模急剧扩大,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而且职能得到进一步调整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70年前诞生的古田会议决议,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标志着我军建军思想和政治工作基本原则的形成,对我党我军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刻了解古田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对于永藻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开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及湘南起义的农军,到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