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白山DE雪     
“雪是长白山的特产!”长白山深处的战士这么说。新年过后,我在浑江火车站下了车,踏着一路积雪来白山军分区报到。科长给我布置工作时特意交代“雪场就是战场,下雪就是命令……”叮嘱下雪就得扫雪。我心想,能有多大的雪呀,那么玄乎?果不其然,说着说着,窗外就飘起了雪花,没一会儿便纷纷扬扬起来,天地浑然一片,远山和林海都被湮没了。晚饭后,分区干部战士聚在门口等着扫雪。可是地上的积雪都没脚深了,老天爷还是不开晴。晚上,我正寻思着和我一同交流来被分配到长白县人武部的俩同志还在道上走着,这样的大雪天,他们走到哪儿了…  相似文献   

2.
冤魂     
1常言道,千里姻缘一线牵。小丽本是内地某县兴龙乡人,初中毕业后,她不甘心于生活在农村圈内,决心在外面世界闯一闯,再三请求在康北某县林业局当工人的父亲带她出去。父亲拗不过宝贝女儿,便带她千里迢迢来到康北林区。为了生计。父亲帮小丽在小山沟里开了个小食店。由于小丽能做得一手好饭菜,她很快便  相似文献   

3.
致富窗     
《兵团建设》2011,(6):26
扫雪月进万余元去年冬天,农十师187团1连职工吕培超变冬闲为冬忙,紧抓冬季下雪这一商机,承包路段扫雪,每月收入达万元以上。他被该团干部职工誉为"读懂冬季,紧抓商机"创收致富能手之一。2009年冬季,吕培超承包了连队至团部的3.6公里道路积雪清扫工作。由于连降大雪,他的小四轮拖拉机马力不足,每当清理道路积雪时,常常出现故障。无奈,他只得放弃。2010年秋天,他花费6万余元,购买了一台"海山"牌554型拖拉机,加上远程抛雪推雪铲,可让他长足了底气。下雪之前,他前往北屯联系  相似文献   

4.
一想起干枝梅,我就会想起那段青春如歌的岁月。刚入伍的时候,我们部队常年担负着打坑道等战备施工任务。几乎每年2月底,都要集结队伍向山里开进。那时的内蒙古边防地区还是严冬季节,我们扎营的山脚下积雪没过膝盖,全连的帐篷就搭在一块清除了厚厚积雪的空地上。天气很冷,晚上睡在帐篷里,都要戴上皮帽子。早晨起来的时候,地上铺有一夜北风吹进来的雪,皮帽的绒毛上,也结了一层霜花;在靠近门口和窗口的床铺,枕边和被头都积了  相似文献   

5.
梅红     
皑皑雪原中,一片梅林迎风傲雪,青色的梅枝上梅花绽放,吐红喷翠,清新雅致。每每想到梅花怒放的景象,我总会想起一个人来,她的名字叫梅红。十年前,我曾对梅红进行了一次采访。这么多年过去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一点也没有在我脑海里淡化,反而异常清晰。在我眼中,她就是一朵梅花,迎着风雪,开得灿烂。初次见到梅红时,她正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递向瘫痪在床的丈夫。那时,她的头发已落上了"雪霜",蓬松杂乱。脸上堆满了岁月流淌的痕迹,似核桃壳上的纹路。那年,她刚满50岁,但岁月已使她变成了一个老人。忆想当年,梅红可是一个鲜鲜亮亮的俏姑娘。16岁,梅红  相似文献   

6.
提起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农业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梅园雪,当地农民如数家珍:"她就是我们种粮农牧民的圆梦人,她把全旗玉米单产提高了150公斤,创造了亩产1150公斤全区玉米高产纪录,让我们旗连续9年粮食总产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名……"从农牧民朴实的话语中不难看出,20多年来,梅园雪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已融入了"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7.
棉花     
任崇喜 《兵团建设》2005,(11):54-54
很偶然地想起了棉花天渐渐凉的时候,母亲说要到老家拿棉花,为我们的小女儿做棉裤。她说,在城市商场里买的棉衣花哨而不暖和,棉花是真暖人呢。母亲是一个辛劳一辈子的农村妇女,她懂得棉花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英语六级,日语三级,一年学完成人自考专科,两年学完成人自考本科,业务更是没得说”。这是一位战友给我提供的新闻线索。主人公是总参某野战通信团士官苏小飞。当我见到他时已是两个月之后的事了。此时,北京刚刚下了入冬来第一场雪,白茫茫的营区内,我看到苏小飞正在和战友一起扫雪,不到一米七的身高,新式的仿毛呢冬装有点不太合体,他显得有些单薄。随便聊一聊吧,我说。  相似文献   

9.
老兵饺子     
又是一年老兵退伍时,禁不住想起了“老兵饺子”。我曾经生活过的连队,驻守在黑龙江边防线上。连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老兵退伍时,全连都要吃饺子,而且要连着吃三天,我们称之为“老兵饺子”。那一年天冷得特别早,过冬的蔬菜、肉食还没贮备好,雪已经把我们盖了起...  相似文献   

10.
难圆中秋梦     
今年阴历7月15日,某监狱铁窗内,囚犯郑勇拆开朝思暮盼的她的来信。这信却象尖针无情扎着他的心:“……你目前的状况是结束我们恋爱的最正当理由——柳叶。”这时候。郑勇想起了两年前的中秋节。泉城济南的中秋夜,月色溶溶,是那样迷人。大明湖畔。他认识了柳叶。她身着白色长裙,亭亭玉立,简直就象仙女。从那以后,这位退伍兵把全部爱心都集中到柳叶的身上,干工作也有了精气神儿。在济南跃进玻璃厂,这位23岁  相似文献   

11.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人们常常用“儿不嫌母丑”来比喻对祖国的热爱.这话如果仅从儿子对母亲的挚爱感情来理解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推及到不嫌祖国母亲的贫穷、落后,把穷与丑划了一个等号,我却不敢苟同.丑是指相貌难看;穷则是说贫困.我们的母亲——祖国现在确实还很穷,但却不丑,不仅不丑,而且很美,称得上是举世无双的美人.我想起在兰州黄河桥头看到的那尊巨大的“黄河母亲”塑像,我觉得她就是我们祖国母亲的形象.她没有华丽的服装,珍贵的食物,一副符合中国国情的普通劳动妇女打扮,然而却是很美的,望上一眼就再也忘不了.她那慈祥、坚毅、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像是在向我们述说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她那丰满的乳房,养育了我们地大物博的锦锈河山,而在她那弯曲有力的双臂中搂抱的婴儿,不正是我们56个民族勤劳智慧的儿子吗?!看,我们的母亲多美啊!我们怎能不为她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12.
当兵10多年,经历了几次搬家,丢掉了许多,唯独两本小人书,始终伴随着我,舍不得丢弃,它让我想起母亲,想起那段峥嵘的岁月。打我记事起,母亲就整日忙碌,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给我们缝补衣服,每天吃饭都让爷爷、奶奶先吃,等我们吃  相似文献   

13.
罗雪 《环球军事》2013,(2):58-59
顺利通过—了入伍考试后,我获得了把手放在《圣经》上宣誓的机会。特别的是,在美国入伍真的要签“反间谍协议”,此前我还一直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在一切烦琐的手续办完之后,我迎来了我在美国入伍的第一周。美国人从小就不叠被子从一个老百姓变成一名美国海军,可不是那么容易,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所以感觉入伍第一周很快就要过去了。过几天,雪渐渐地小了,街上的积雪被铲到道路两旁,那是我们每天清早的劳动成果。我们每天起那么早,就是在街上扫雪,给老兵扫清道路,然后去食堂吃早点,因此我们往往是最早到食堂。白天忙完上课、训练之类的事,回到宿舍里也是没完没了地打扫卫生。感谢从小培养了叠被子的好习惯,我刚一到军营,就因为把被子叠成了豆腐块而得到表扬,教官甚至召集全体士兵来参观,怒吼着:“你们不是不知道应该把被子叠成什么样吗?看看罗的被子!”实际上,美国孩子从小就不叠被子,他们习惯把被子铺在床上。现在突然要叠被子,都觉得很费劲。而我有基础啊,不仅叠被子,还把床单叠得整整齐齐,边边角角的线都弄妥帖,所以他们看了部很好奇,跑来向我打听:“你的手动了几下就弄好了,真神奇!你是从哪儿学的?”还有一些大兵,因为做得比别人慢,特着急,就围过来看我做,我就教他们,结果是我们班做得比别的班都好。  相似文献   

14.
兵团人家     
养殖土鸡巧增收胡良西是农二师223团园8连的一名职工。前些年,他一直努力工作,但每年除去家中开销只剩下6000多元钱,这不禁让他有些失落。难道就这样下去吗?胡良西想起了连队老职工姜慧玲。她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手     
读过许多赞颂母亲的作品,读到情深处,便常常想起我的母亲,想起母亲那双满是老茧和裂痕的手。 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滇东北农村妇女。70年代,为多拿工分,母亲与生产队里的男劳力挖一样的田地、挑一样的担、干一样的活。农忙时,上工的钟声一响,母亲就放下手中的家务忙着下地,我们兄妹常常要等到天黑,母亲才收工回来,这时母亲的双手就在火炉边不停地忙碌着,不大一会,我们就闻到了  相似文献   

16.
母爱伴我行     
又是佳节思亲时,我很想回家,回家看一下我年迈的母亲,但我却怕,怕令母亲担心,怕见母亲为我操劳的样子,每每想起总让人心里有点隐隐的疼痛。平时母亲总是念叨着我,希望能和我说说话,可我一告诉她我要回家,她就开始担心,直到我回家。如果是仅此而已,也就罢了,可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就在你回家没几天,她就开始担心:“你休这几十天不会影响工作吧?”我说:“不会的,这是正常休假。”但她还是半信半疑,好像天天待在单位才算尽责似的,直到我回部队。  相似文献   

17.
阮高明 《政工学刊》2008,(12):54-54
北国雪飘,南国寒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征兵时节。不由想起自己当兵时。 那时,农村还比较落后,为了摆脱贫困,很多农村孩子刚读完初中,就外出学手艺、打工赚钱。而像我家里条件不好,能读完高中的,简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为此,父母也没少受冷嘲热讽。每当听到邻居说起人家孩子每月赚多少钱的时候,父母总是讪讪一笑。  相似文献   

18.
出访日记     
葛炎 《政工学刊》2014,(8):94-95
端午节2014年6月2日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编队抛锚在印尼泗水港,炊事班包了粽子。看着大伙捧着热乎乎的粽子,自然就想起了家里过端午的场景:一家老小围着小圆桌,将洗净的粽叶卷起,舀一勺糯米,点一个红枣或是一块五花肉,最后交由岳母,在她灵巧的双手间,未绑紧的粽子快乐地翻滚,绑得松紧合适、有棱有角,很有"卖相",儿子则快乐地央求着我们教他包粽子……  相似文献   

19.
外婆     
当兵在外,空闲时间里想起外婆,总有难以言表的挂念。外婆是一本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我的爷爷、奶奶过世早,加之父亲在外地教书,母亲农括多、家务忙,我记事起就在外婆家生活。外婆是我的启蒙老师,很小的时候,她就给我讲牛郎织女、  相似文献   

20.
社区乐园     
《兵团建设》2009,(22):20-20
在农九师团结农场社区,36岁的聋哑人马雪红人残志不残。2006年,她自费到乌鲁木齐市学习理发技术.回来后,她开了一家理发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