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坦克和装甲战车被人们习惯的称为“陆战之王”。它曾经披靡于战场,被认为是主宰胜负的王牌兵器。 一战时期,是“陆战之王”的产生时期。此前,阵地战是敌我双方最常用的作战样式。这种作战方式对防御一方优势极为明显,被形象的称为“绞肉机”,使得进攻一方难越雷池半步,甚至会在战场上出现两军对峙、寸步难进的僵持状态。物极必反,“陆战之王”应运而生。在英军第一次使用坦克进行作战时,就顺利的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占领了敌方的阵地。此时的坦克其主要目的是依靠自身防护力为冲击步兵实施引导和掩护。  相似文献   

2.
橡胶履带——装甲兵的新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舞 《环球军事》2008,(10):49-49
坦克作为陆战之王,第一次走上战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当时还很不成熟的马克-1型坦克,突破了德军布防严密的阵地。面对这种新武器,德军士兵惊慌失措,纷纷后退,英国终于找到了可以打破堑壕战僵局的武器。很快各国就把坦克作为武器研制的重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坦克。  相似文献   

3.
<正>火力支援车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分类,主要指那些为坦克、步兵战车等陆战“主角”输送火力、支援作战的战车。从广义的角度看,自行榴弹炮、自行迫击炮、自行火箭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高炮、自行反坦克/防空导弹发射车、突击炮、装甲侦察车、火力支援车等都属于这一分类。从狭义角度看,主要是指具有直射火力,能够伴随坦克、步兵战车等在战场上遂行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拥有反坦克导弹、大中口径火炮、机关炮等武器的坦克歼击车、突击炮、装甲侦察车、坦克支援车等。各国对火力支援车辆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当前俄乌战场上就充斥着大量专门设计的火力支援车辆,也有更多自行改装的应急产品,成为了地面战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河山 《国防科技》2004,(7):86-88
坦克,作为一种机动有效的作战工具,自从问世以来,就在几乎所有的地面战役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坦克究竟是谁最先发明的,却是一波三折,争执不断。英美坦克发明权之争尽管历史上有许多人曾萌发过要制造一种类似于现代坦克的装甲车的想法,但人们最终还是将发明坦克的功劳归于英国人厄内斯特·斯温顿。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带刺铁丝网障碍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动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僵局。据…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的战场上,武装直升机已成为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最大克星。如何对付这种来自空中的威胁?对此,本文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在战场上先进的主战坦克必须和先进的步兵战车互相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彼此良好的作战性能。为此,世界各国涌现出不少性能优异的组合,如美国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布拉德利”步兵战车, 英国“挑战者”-2型和“武士”步兵战车,  相似文献   

7.
坦克之最     
世界上最重的坦克是以色列的MKI 超重型坦克(即梅卡瓦)坦克全重75吨,兼有步兵战车作用。除4名坦克乘员外,还可搭乘8~10名步兵。世界上最早的坦克是英国的M—1型坦克。出现于1916年9月15日。在法国松梅河附近英、德战场上,英国军队第一次使用此坦克进攻德军。世界上装甲最厚的坦克是苏联的T-72中型  相似文献   

8.
过时的反坦克枪 坦克这种新式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出现后,欧洲各列强很快就认识到它所具有的强大威力,于是如何给士兵配备合适的反坦克武器就成了摆在各国首脑面前的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难题。 在上世纪的20~30年代,各国主要的反坦克武器基本上都是反坦克枪。  相似文献   

9.
熊飞  方明海 《防化学报》2000,9(2):78-78
1烟幕干扰功能的多光谱化,是烟幕武器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烟幕战场使用的最初功能,是遮蔽敌人的光学目视观察和瞄准器材侦测。随着武器装备技术的现代化,战场上的侦察器材、瞄准器材已由古老的近距离光学直视,发展为电子、红外、激光、电磁波等多途径、远距离、复合运用、自动控制的高技术兵器。如,在战场侦察中,利用红外、激光、微波遥感等侦察技术手段同时观察同一地区、同一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主战坦克历经了100多年的发展,火力、生存力和机动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现代化战场对主战坦克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为此,欧洲等一些国家陆续开始启动下一代主战坦克研制计划,也有许多国家将主战坦克的发展重点放在升级现有装甲战车平台上,而非研发或者采购新型坦克。  相似文献   

11.
喷火坦克     
喷火坦克是喷火器与坦克相结合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首先研制成功了便携式喷火器,经战场使用,其喷火效力和喷火兵的防护能力都极不理想。为此,一些兵器专家便把眼睛盯在坦克上。他们在坦克上安装了重型喷火装置,使喷火量和喷火距离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烟幕,也称烟雾,是由许多固体和液体的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固体的叫烟,液体的称雾。浓密的烟雾颗粒对可见光、激光和红外线均有良好的遮蔽作用。因此在军事上,人们常用烟幕作为伪装,遮盖目标。烟幕也是对付电子侦察和制导武器攻击等战斗行为的有效手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首次利用毒气弹产生的“化学雾”向英法联军发起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烟幕在各个战场上大显身手,苏军的60多个渡口,依靠烟幕的遮蔽,成功地渡过了弟聂伯河,而德军动用了2300架次飞机进行轰炸,只有6枚炸弹命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军队越来越重视发挥烟幕的作用,广泛利用高分子材料、轻质材料,  相似文献   

13.
坦克履带的应用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坦克,集攻防优势于一身,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登上人类战争舞台,便显示出它的无比威力,被人们冠以“陆战之王”的美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成为纵横全球战场的骄子。英国的“小游民”坦克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坦克。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苏德坦克大战,不但以6000余辆坦克参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而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坦克是具有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在俄军闪击乌克兰受阻后,俄乌双方在重点地区陷入反复争夺的相持状态。俄军调集有“死亡收割机”之称的“终结者”3型坦克支援战车(英文缩写BMPT)投入战场,作战效果显著。这款装备曾在国际防务展和莫斯科红场阅兵上亮相,是全球首款坦克支援战车,已量产出口,并在2017年的叙利亚战场首次用于攻城实战,帮助叙政府军取得战役胜利。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较具体地介绍了美陆军在“21世纪军队”中将如何改进其M1型坦克和“布莱德利”战车,使之成为数字化战场上的一种新型装甲作战结构。文章还简要介绍了“布莱德利”整个战车族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6.
二战前坦克运用理论之争及其几点启示郭胜伟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出现,就以超越地面障碍的机动力、抵挡枪弹的防护力和强大的火力等特点,在突破堑壕、铁丝网和步机枪火力构成的防御时显示出其它武器所无法比拟的巨大技术优势。也许正因为初上战场的坦克在这方面所发...  相似文献   

17.
坦克以坚固的装甲抵御反坦克武器的攻击。随着反坦克武器威力的日益增强,尤其是攻击坦克顶部武器的出现,单纯依靠被动防护难以保证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于是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应运而生。主动防护系统可以在一定距离干扰或拦截反坦克弹,使之不能命中目标,保护坦克的安全。根据防护机制的不同,主动防护系统分为软杀伤和硬杀伤两类。“软杀伤系统”只是使威胁战车安全的攻击弹药迷失目标,不能对它造成硬损伤;“硬杀伤系统”则是在攻击弹药到达之前就将它摧毁,或起码使其受损并大大降  相似文献   

18.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敌对双方都大力研制新式武器。当时,在空中有飞机,在海上有潜艇等新武器出现,唯独在陆地却没有能改变战场形势的重要武器发明。所以,进攻对方设防的阵地往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谁也不敢贸然发动攻击。为解决陆军进攻武器的问题,英国瑞因顿少校设计了一种能破坏  相似文献   

19.
闻舞 《环球军事》2007,(20):46-47
二战中,日本陆军装甲部队装备之差,技战术之低劣有目共睹。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时刻面临着苏联强大装甲部队的威胁,所以日本组建自卫队时,就十分重视装甲部队的建设,不论是坦克还是装甲车都是以苏军同时期的主力装备为假想敌,力求能压过对手,占据技术上的优势。在这种指导思想下,89式步兵战车研制成功,开始装备部队。作为日本最先进的履带式步兵战车,却由于价格原因一直没有大规模换装。从89式定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如今的89式步兵战车还能站在世界步兵战车的前列吗?  相似文献   

20.
最早的重要课题或与敌人交战、或在敌占区飞行的军用飞机——战斗机、侦察机、攻击机、轰炸机等等,尽量避免被敌人发现是理所当然的。尽早发现敌人而推迟被敌人发现是飞机作为军用以来的重要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敌人主要依靠肉眼发现目标。特别是飞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很容易被发现。但是如果背对太阳,或者巧妙地利用云彩就可以不被发现,从而保持有利的态势。当时这种方法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