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二战期间,为迎头赶上西方国家的核武研发步伐,争取核科研优势,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苏联当局出台了历史上著名的"核计划"。苏联"核计划"是指以原子弹研发为核心的苏联核能发展规划。该计划始于1942年9月28日苏联国家国防委员会颁布"关于组织开展铀工作"的决议,止于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1945年8月,一枚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瞬间将十几万鲜活的生命化为乌有,仅留下被夷为废墟的"核污染区"。敌酋为之丧胆!世界为之惊骇!1946年,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延安宝塔山下谈笑风生,毛泽东说:"帝国主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对美国的国防和能源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美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埃德华·泰勒于当地时间9月9日在旧金山的家中去世,终年95岁。 泰勒在美国的国防和能源政策方面发挥过重大作用,全力以赴推动了美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核能工业的发展以及战略国防计划的形成。为此,他被称为美国的“氢弹之父”。他一生获得过无数的奖励和荣誉,其中的著名奖项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恩里科·费米奖以及国家科学奖,就在今年7月,他还被授予了总统自由勋章。  相似文献   

4.
牛宝成 《国防》2001,(6):58-59
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下原子弹后,日本终于放下了血淋淋的"屠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1946年,日本战犯被押上远东军事法庭.庄严的审判大厅,聚集着各种肤色的人员.来自美国的首席大法官正襟危坐.在他对面,站着一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学者.人们很难相信,他会是战犯.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国飞机将一颗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掷于日本广岛,炸死、炸伤各7万余人,全市房屋被毁近2/3;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使该市68%的工厂毁坏,11平方公里地区内房屋全被摧毁,炸死3万余人,炸伤4万余人.8月10日,日本天皇决定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对日本的核突击,对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作用,同时在世界军事史上揭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而原子弹的产生,正是对一种巨大的能源--核能所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1949年8月末,美国空军一架装有“飞行实验室”设备的B-29飞机,在远东某地区飞行时获得意外发现:从苏联东部地区上空拍摄到的几幅照片的底片上,清晰地显示出放射性物质的迹象。照片被送到美国情报机关,经有关专家分析,解释只能有一个:苏联在其领土内进行了原子弹爆炸。当情报局官员向杜鲁门总统报告此事时,他简直难以置信,连声说:“这怎么可能呢?这怎么可能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被誉为“原子将军”的曼哈顿工程区指挥官格罗夫斯深知此项工程之浩繁、艰难,以及人力、物力耗费之巨大,曾说:至少在10年、20年之内,不会有其他哪个国家能造出  相似文献   

7.
1941—1945年间,苏联情报机构在英、美等国积极开展核情报收集活动,尤其注重在这些国家的原子弹研制部门招募核间谍。英、美等国的一批科学家和相关人员,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谋求人类和平的愿望,向苏联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原子弹情报。这些情报加快了苏联原子弹研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核武器(这里主要指核炸弹、核导弹弹头)于1945年问世以来,半个世纪中已发展了三代。第一代核武器是利用铀235或钚239等易裂变重原子核的裂变反应原理制成的原子弹,也叫裂变弹。现在,关于原子弹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在不进行核试验的条件下也可以研制出来,只需具备相应的科技水平和核原料。这种武器的扩散已成为当今的主要威胁。第二代核武器指利用重氢(氘)、超重氢(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聚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氢弹,也称热核弹或聚变弹。它需要利用小型原子弹引爆热核材料。研制氢弹必须进行广泛的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内,美国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核专家和军方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上,与会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垄断核武器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俄国人造出原子弹至少需要5年,多则需要20年,一般可能为10年。完全出乎美国人的预料,距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仅隔4年,苏联的原子弹便于1949年8月爆炸成功。从此,在核武器的威力大小、运载工具,机动能力、生存能力及命中精度等方面,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持续40多年的核竞赛。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双方尤为注重提高核弹的爆炸威力,都想摘取和保持“核弹之王”的桂冠。  相似文献   

10.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亲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自从他走出学堂之后就一直在协助钱三强、邓稼先等人研究"两弹一星",并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近日,笔者采访了吴银强老人,他向笔者讲述了那段神秘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一个古老而又人口众多的世界大国,一日间究竟发生了多少事谁也无法说清.但在1964年10月16日,当中国的西部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时,中国人被震惊了,外国人被震惊了!这是在中国,今天的中国.一位西方政治家在他的备忘录中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是自日本打败帝俄以来亚洲的最大军事事件."放下笔,这位政治家在地球仪前默默地沉思着,中国居美、苏、英、法后成为东方第一个有核国.震惊的绝不仅仅是这位西方政治家,史学家们也会把中国看成两截,中国使世界把这一年10月16日的中国书写在最醒目的位置,是绝对不能忽略的章节.  相似文献   

12.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使得全世界笼罩在核恐怖的阴云之下。人类进入核时代后,是否拥有核武器是一个国家有无战略打击能力的主要标志。为了确保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抵抗少数国家的核恐吓、核威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这一战略决策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我国制定的积极防御方针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后来将原子弹和氢弹合称核弹,另一弹则是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因此"两弹一星"现在一般指的是导弹、核弹和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就是说,仅仅十年功夫,在党中央的坚定支持下,以钱三强、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  相似文献   

14.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6,(11):94-96
第九章大漠高空中悬挂着“两个太阳”30、看到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他会心的笑了,一种使不完的力量流贯全身,思维也迅速地集中到《空中核爆炸方案》上。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爆响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路透社报道:“中国今天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闯入了世界核俱乐部。”美联社报道:共产党中国进入核国家行列一事,竟会因发生在赫鲁晓夫倒台的同时而增加影响。华盛顿的反应更强了,当时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休假,当得知中国原子弹爆炸后,如坐针毡,立即取消休假,返回白宫。第三世界国家的舆论则普遍是一片欢呼声:“中国拥…  相似文献   

15.
军事文摘     
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人1938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亲自把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授予了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克·费米(1901—1954),表彰他证实了中子袭击所产生的新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他在这一研究中发现了由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他领奖之后,为了摆脱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桎梏,全家移居美国,很快就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器重。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德、意科学家终于在1942年12月2日下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室内网球场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开始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纪元。接着,费米又到了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穆斯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7年16日参加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原子弹试验。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6日,在飞临广岛投掷原子弹前,"埃诺拉·盖伊"号飞机机长蒂贝茨上校向地面人员挥手致意.这架飞机的名字是用他母亲的名字命名的  相似文献   

17.
通常,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被认为是"德国装甲兵之父"和德国装甲兵的创始人,似乎德军装甲作战理论的发展和装甲部队建设都是古德里安一人之功.这种观点在国内广为流传,许多文章言之凿凿,不少德军军迷也往往把古德里安作为偶像.  相似文献   

18.
2月27日,美国作出了一个惊世之举:将象征着世界离遭受核毁灭的时刻“世界末日之钟”向后调了两分钟,调到23时53分。它象征着核威胁已达到冷战后最危险水平。 恐怖的“世界末日钟” “世界末日钟”是由《原子弹科学家公报》杂志在1947年设立的。这座460毫米见方的木质模型钟摆放在《原子弹科学家公报》的总部所在地芝加哥大学里。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枚原子弹。两年后,参加原子弹研究的科学家们设立了这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末日钟”。“末日钟”的指针距离午夜24时越近,就表明世界越危险,离毁灭越近。“世界末日钟”在1947年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成立70年,国家的核事业也走过了一甲子多的岁月。从1955年做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核潜艇下水,再到1985年大陆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以及新世纪"华龙一号"走出国门、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核工业以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共和国70年的画卷点缀了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2021年8月22日,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主刀手"原公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与世长辞。钱三强曾以"你是一颗螺丝钉,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来形容原公浦。1964年4月30日,原公浦被确定为车削第一颗原子弹铀球的操刀人,这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一颗铀球半成品,自发现铀矿起经由十年研制才完成。因其加工的最后关键三刀,被亲切的称为"原三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