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翻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生产实践的历史,就是一部生产工具的发展史。伴随着生产工具的产生和发展,作为军事技术的物化——兵器,也就产生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民用生产技术与“军事”技术(这里所指的军事技术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仅指生产兵器的一些技巧)两者之间存在着实践的同源性和时间上的一致性。人类最初使用石块、棍棒作为寻食、配偶和栖身之所的工具的同时,就已认识了它们作为“武器”的价值。正象恩格斯所言:“根据史前时期人的遗物来判断,根据最早历史时期的人群和现在最不开化的野蛮人的生活方式来判断,最古老的工具是什么东西呢?是打猎的工具和捕鱼的工具,而前者又是武  相似文献   

2.
冷兵器军事变革从萌发、兴起到成熟 ,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制约和影响着冷兵器军事变革的历史进程。简要描述冷兵器军事变革发展的一般历程 ,分析和揭示文化在冷兵器军事变革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对于深刻认识当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间的内在关系 ,自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古代出现了投射武器以来,就伴随着产生了考核武器威力的需要。“百步穿杨”这一成语,就概括了弓—箭—射手的射距和精度;冷兵器时代的箭靶,热兵器时代的枪靶、炮靶、人形靶、坦克靶等都是人们习知常见的。水下武器的靶标承袭了这一名称,也具有类似的功用。早期的直航鱼雷曾使用网来作靶,根据鱼雷在网上穿出的洞孔来判断鱼雷偏离靶心的距离,这就完全是环形靶的变形。随着鱼雷具有制导能力而成为真正的水下导弹,水下靶标也经历了迅速的发展演化。正是从这里开始,水下靶标与大多数在空气中使用的靶标发  相似文献   

4.
<正>受大山、大川、沙漠、湖海等天然地理阻隔的客观影响,古代世界各文明在长期的自我生长中积淀形成各具特色的军事思想。其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成熟,也最为发达。早在先秦时期,便涌现出《军谶》《军势》《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等大量专门总结战争经验、论述作战原则的专业兵书,创造了冷兵器时代军事理论的最高成就。这一点是其他文明望尘莫及的。古代西方、印度、伊斯兰世界没有出现同等意义上的专业兵书。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说中国古代有兵学,而西方没有。  相似文献   

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中国古代兵学宝库中最精炼的军事名言和作战指挥原则。高科技武器进入战场后。知己知彼显得尤为重要。也使执行攻击任务的航空武器、水面舰艇既注重攻击与防卫双重能力的提高,也注重隐身技术的采用。航空武器是最早使用隐身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火箭这一名词,在火器史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火药发明以前和发明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它只是利用弓弩发射的纵火武器;唐宋以来在火药用于制作战争武器的实践中,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家利用火药燃烧时高速喷射气体的反作用推力,发明了火箭,逐步形成了单火箭、集束火箭、有翼火箭、二级火箭等火箭武器家族,甚至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火箭载人升空飞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武器的发展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军事斗争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从纯粹的以人的体能和物质相结合的冷兵器时代,到以化学能、机械能与物质相结合的热兵器时代,再到以核武器为代表的热核时代,人类武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一系列工作原理和杀伤机制不同于传统武器的新概念武器相继被提出,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发  相似文献   

8.
纵观人类历史,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无不充满着战争。作为人类进行战争的工具——枪械,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形成了轻兵器特有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步枪从远古到公元十世纪,军队的作战武器是刀、矛、剑等冷兵器。到公元1132年,中国南宋军事学家陈规发明了世界军事史上第一种管形火器——火枪。它用巨竹做枪筒,内装火药,战斗时点着,借喷出的火焰烧伤敌人。这种火枪是现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十五世纪末,德国人制造了线膛枪。其膛线是直线形式,将软铅做的弹丸用探条将其嵌入线膛,使弹头与膛壁贴合得更紧密,以充分利用火药气体的推动…  相似文献   

9.
眺望21世纪的曙光,迎面扑 来新军事革命的汹涌浪潮。这 是军事作战继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之后,所经历的一场以信息技术力基础为核心的伟大变革。军事科学院王普丰少将撰文“信息战争与军事革命”认为,“信息战争是高技术战争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它标志着一场新的军事革命,其主要表现为:主导兵器是系统化的信息武器,组织信息化军队是大势所趋,未来战争呈现出信息网络化特征,战争主动权的把握主要反映在对信息收集、传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军事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决定军事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在军事实践中作用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各个时代军事主体的“军事文化自觉”。“百家谈兵”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萌芽,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冷兵器形态军事变革的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战国中晚期至明清之际,儒学对兵学进行整合进而将兵学完全纳入儒学的思想体系之中,这一方面为兵学的发展取得了官方合法地位,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逐渐迷失,导致中国没有率先完成热兵器形态的军事变革;在“救亡图存”时代主题的召唤下,中国近代军事文化自觉意识逐渐复苏,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开始向近代军事文化进行“历史性转型”;20世纪,是中国追求独立富强的世纪,也是中国催生和培育先进军事文化自觉意识的世纪。进入21世纪,适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创新发展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必须进一步树立和强化中国先进军事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最早的通讯方式是使用公文,它的保密性不强,而且要用人来传递,如果这个人被敌人抓住,经不住严刑拷打,就有可能叛变,极易泄密。寻找一种安全的通讯方式成为兵家急务,于是密码诞生了。根据现有资料记载,中国古代最早发明密码通讯的人为北宋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的作者曾公亮。北宋时期,战争频繁,为了提高通讯的保密性,曾公亮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简单易行的密码通讯方式。曾公亮的方法是:他将军中常用的40个短语加以整理,并给每个短语用一个密码来代替,这40个短语是:l请弓;2请箭;3请刀;4请甲;5…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员——古今中外皆有之 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是特殊的生产力,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如果说,当今科技称为第一生产力,那么,在军事领域,科技堪称“知识形态的第一战斗力”。 科学技术动员,是指为保障战争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国家统一组织和调整科技力量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其内容有:开发、研制先进武器装备,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技术保障,增加战争技术含量等。 科技动员是随科学技术发展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古代政治家、军事家非常重视将科学技术用于军事。例如将冶炼、浇铸、金属加工等技术应用于冷兵器制造等等;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明时期陆续制造了火球、火箭、火铳、火枪等武器。火药技术于13-14世纪传到欧洲,引起了战术上的重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发达国家注重组织科技人员秘密研制新式武器装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动员。德国战前就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春秋末年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指不经交战而使敌军屈服,才是最高明的。现代核潜艇堪称实现孙子这一战略思想最理想的威慑武器。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伟大战略家的毛泽东通晓古代兵书战策,研究过“孙子兵法”。50代他提出了核武器战略  相似文献   

14.
马政,是古代关于军马牧养及其管理的政策措施。马政作为国家正式的军事经济制度,始于秦汉时期,在此后的整个冷兵器时代,始终是历代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匹牧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在畜牧、狩猎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养马经验,他们“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春秋时期,中原列国争霸,作战  相似文献   

15.
一、科技进步决定了武器交易水平的提高武器交易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使用价值,即所出售武器性能的优劣,二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即武器的价格乃至交易总值的升降。从国际军火市场发展的历史与趋势看,武器的交易水平深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武器是一种对抗性产品,如果在军事对抗中性能优于对方,就很可能大大压制对方武器效能的发挥。武器的效能更多的是在军事对抗中相比较而存在的。提高武器效能的方法,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一个国家往往集中该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  相似文献   

16.
论戚继光的军事思想——纪念戚继光逝世四百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著名将领,而且是一位具有独到见解的军事理论家。他戎马生涯40余年,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在建设国防、练兵和作战过程中,继承和吸取历代军事思想之精髓,总结了自己练兵、育将、作战的实践经验,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正确地处理了继承和发展,冷兵器与火器,技术与战法,士卒与将帅,军人与军队,军事与政治诸方面的关系,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宝库。他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军事思想进行探讨。一、戚继光的治军之道——训练“节制”之师  相似文献   

17.
从早年与民用技术的共生共长到与之分道扬镳后的独自演变,军事技术经历了冷兵器、热核兵器、机械化兵器时代,迈入了信息化兵器时代。原始的“矛、盾、车、旗”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军事高科技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回顾军事技术漫长的发展历程,我们即可清楚地认识到军事技术进步对作战的影响。可以说,从作战规模到作战主体、作战节奏、作战目的、作战样式,一切都是伴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而发生了嬗变。一、军事技术进步与作战规模在冷兵器时代,由于通信技术的落后,无论是从参战人数,抑或从战场范围来衡量,作战规模都不大,即使是双…  相似文献   

18.
《国防大学学报》1988年增刊第1期,作为中国古代兵书研究的专辑,于日前出版,共刊载19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从军事哲学和军事文化的角度评介我国古代的军事著作。分别论述中国古兵书的分类、历史分期和起源;按历史顺序对我国古代的一些主要军事著作作了评介。这期专辑将我国古代兵学的历史发展分为六个时期:春秋战国,东汉、西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概要地介绍了各时期兵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主要特点等。这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根据新的世界形势和军事斗争特点,日军判断:在未来作战中,日本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仍然是具有极大隐蔽性和突然性的敌国潜艇。一是敌潜艇是破坏日本海上交通线的最有效武器。二是敌导弹核潜艇可袭击日本本土上的战略目标。鉴此,近年来日本  相似文献   

20.
《孙子》是中国古代一部成熟的兵书,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管子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齐人继承和发展管仲的思想而形成的,其主要思想均见于《管子》一书,涉及政治、军事、哲学、经济、文化等内容。《孙子》与《管子》的军事经济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就军事经济思想的全面性而言,《管子》较《孙子》有所发展和提高;就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的形成而言,二者有着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