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美英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实施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登陆战役。战役于1944年6月6日实施 ,至6月30日夺取瑟堡时结束 ,历时25天。美英空军集中大量的战略战术空军 ,在战役发起前 ,对德军以铁路为主的交通系统进行了长期反复的轰炸。从1944年3月6日开始 ,美英战略战术空军实施了以轰炸铁路系统为主的大规模的独立空中战役。轰炸铁路系统的目标 ,是事先由铁路专家小组选定的 ,一共有80个。这些目标分布很广 ,大部分是法国西北部的交通枢纽(交叉站)和塞纳河与罗埃尔河上的桥梁。破坏铁路交叉…  相似文献   

2.
军事纵横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于1935年2月25日至28日展开的遵义战役,是我军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仗。这次战役,红军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  相似文献   

3.
合围,是歼灭敌人重兵集团的有效作战样式之一。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在对敌总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通过一个一个的战役合围,圆满完成了就地歼灭敌人的战略任务。这几次合围作战,对不同情况的敌人采用不同的合围样式,在目标选择和兵力部署上,都有不同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敌人密集割裂合围敌人徐州集团的兵力部署是点线相连,一处受击,多方支援,增援不成,收缩一团。毛泽东同志在审定粟裕等同志关于淮海战役计划的建议时,针对上述敌军态势,部署了战略包围,同时也精心设计了第一个战役  相似文献   

4.
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海战役确实是一次伟大的战役。我们取得了胜利,这是因为有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和总前委的正确领导,后方党政军民的全力支援。连国民党统帅部也未意料到,他的五大主力有两个被歼在这一仗中。此次战役中,敌人兵力最多时有8个兵团。敌人估计我军不敢与他交手,仍以旧的眼光来看我们,以为我们打一打就要走。敌人犯了主观主义。此外,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有了重大变化,辽沈战役后,在全国范围内敌我力量对比上,我军已占绝对优势。特别是在济南战役以后,我们华野部队全部集中了,力量大大变化了;山东境内敌人基本肃清。敌我力量的变化给人民以很大鼓舞,使敌人内部非常动摇。再则,各个  相似文献   

5.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会师西北.对此,蒋介石恐慌不安,调集重兵到西北继续围堵红军,胡宗南部是"围剿"红军的主力.中共中央意识到"能否歼敌一部,制止敌人进攻,成了关系我党我军和陕甘宁根据地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1]1936年11月,红军综合分析战争形势之后,决定在山城堡地区与胡宗南部决战.11月21日至22日,红军与丁德隆师激战山城堡.学术界对该战役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砺锋等对该战役进行的整体论述[2],雷兴鹤等关注其战略战术[1],杨奎松等分析其影响[2].但是对于战争细节,学术界关注较少,如战争前、后的形势分析较简;对战争过程论述多为简括,缺乏详细的阐述;对于战争的场面、士兵的表现叙述不足;对战争中双方指挥官应对战场形势变化时的战略决策研究较少.鉴于此,笔者试以时间为线,以山城堡战役中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战略决策为切入点,分析战争背景、过程、红军胜利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及战后国共形势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下简称我军)一起,于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在“38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下简称敌军)进行的一次反击战役。这次战役,经过对西线之敌进攻、对东线之敌进攻和我军向北转移三个阶段,连续奋战50天,粉碎了敌人将战线推至  相似文献   

7.
50年前,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以非凡的远见和力挽狂澜的胆识,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略决策,抽调精锐部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朝鲜战场上,我英雄的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作战。经过近三年的浴血奋战,先后发起五次战役,最终将侵略者赶回了“三八线”以南,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战争中,我志愿军全体将士以鲜血和生命,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保卫了社会…  相似文献   

8.
1951年2月11日至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7师,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横城反击战中,担负战役穿插任务,一夜穿插迂回38公里,断敌退路,打敌援兵,与友军密切协同合围敌人,取得了歼灭南朝鲜第8师和美军第2师第9团各一部共3300余人(生俘2500  相似文献   

9.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军队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并取得胜利.此后,南昌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在起义前的原定计划撤离南昌,绕路福建,进军广东.9月5日,起义军到达福建长汀后,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议,会上详细讨论了关于攻取广东东江的计划,并最终"主张以主力取潮汕,留一部分兵力于三河坝监视梅县之敌,再经揭阳出兴宁、五华取惠州".[1]朱德率领第11军第25师及第9军军官教育团进驻大埔县三河坝,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主力南下.三河坝战役是朱德指挥部队和国民党钱大钧部进行的一场战略阻击战.本文通过分析朱德在三河坝战役前的动员、战役中的表现,以及战役后的转移策略等方面探究其在三河坝战役中的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10.
关于红军长征中几次重大战役战斗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长征途中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和顽强的抵抗,经历了大大小小百余场战役战斗,这些战役战斗为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长征中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中的热点和争议问题的梳理,较详细地介绍了近20年来关于这些战役战斗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粉碎麦克阿瑟"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狂妄企图,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25日,集中9个军30个师的兵力对敌发起第二次战役.战役决心以志愿军第38军、第42军首先歼灭德川、宁远的南朝鲜第2军团主力,打开战役缺口,割断东西两线敌人联系,尔后向价川、顺川、肃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切断敌西线重兵集团退路,配合主力歼灭美军2~3个师;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在战役打响后迅速围歼美陆战第1师两个团于长津湖地区,尔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  相似文献   

12.
徐艳 《军事历史》2022,(5):76-81
陕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西北野战部队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一次重要胜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战三捷揭开了西北战场成为解放战争重要主战场之一的序幕,摸索形成了符合西北战场实际的战役指挥和战略战术原则,有力支持了中共中央做出转战陕北的重大战略决策,客观促成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布局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MOUSE 《宁夏科技》2000,(4):89-96
空战游戏营造出了一个复杂、动态的环境。为了取得胜利,你必须在战斗之前彻底做好准备。发现敌人和隐蔽自己是空战游戏永恒的主题,了解空战动作与战略战术将使你在成为空战英雄道路上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面对技术上较为先进的美英等发达国家军队,技术劣势方必须立足现有装备,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手中低技术兵器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抗击敌人,夺取战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敌人既决心打下去,我们也决心奉陪到底!上甘岭战役本来称不上战役,因为敌人对志愿军第15军两个连阵地的进攻,表面阵地只有3.7平方公里,总共面积不过两千公尺。敌人企图通过上甘岭战役来增加谈判筹码,我们也下定决心要把这个仗打下去,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仗越打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便由战斗规模发展成战役规模了。  相似文献   

16.
曾中生是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军事家之一。他长期扎根革命战争一线,在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担任重要职务,擅长使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击敌人。他撰写了多部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军事著作,成为红军军事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其军事思想主要有:强调发挥"群众战争"的威力,内外线结合的战略战术,将游击战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飘忽自主"的作战原则。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经说过:“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毛泽东选集》第188页)后来党史界和军事界有不少同志一直沿用这个说法,认为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已经形成了(有的说“全部形成了”;有的说“基本形成了”;还有的说“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我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够准确。因为红军的作战原则不等于也不能完全包括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同时,也与历史事实不尽相符。在三次反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本文着重探讨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要旨,认识这一思想的伟大和深邃,掌握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真谛。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战争的军事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就是一切战略战术的原理原则。为了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积极防御、游击战争、创造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正>兰州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年,此时全国的解放局势已经明朗。为加速消灭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反动势力,阻止敌人力量向西转移,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深入甘肃腹地兰州。兰州战役成功消灭了马步芳集团主力,我军乘胜追击,沉重打击了盘踞西北其他地区的反动势力,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兰州战役被誉为“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  相似文献   

20.
1932年3月22日至5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志,在粉碎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围剿”中,以三个师两万余人的兵力,于安徽六安南部进行了苏家埠战役。此役共歼敌三万余人(内活捉敌总指挥厉式鼎、代理师长梁鸿恩和五个旅长、十一个团长以下官兵两万余人),缴获步枪12,000余支、机枪171挺、火炮43门、电台4部,击落飞机一架,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一) 苏家埠战役的胜利,是鄂豫皖苏区红军的一次空前大胜利。这次胜利的取得,主要是徐向前同志对敌我双方政治和军事等形势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在发起苏家埠战役前,全国正处于要求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