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传统文化“德教为先,修身为本”思想,有助于加深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思想道德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左传》提出人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把“立德”放在第一位;《大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教育思想,把教育的目的直接概括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被视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三纲领”中“明德”显而易见地处于首要位置。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德教为先,修身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为我们当今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教…  相似文献   

2.
记史巨篇《左传》中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古往今来,风云变幻,日月消长,立德、立功、立言始终是人们追求完美人生的一种境界。人生是一部壮丽的史诗,德是它的灵魂所在,功是它价值的体现,言是它思想的火花和行动的指南。人,立德可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立功可以留下垂青后世的英名,立言可以传子孙于可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指导着人生道路的方向。对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生观是“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特别是党员干部。只有夯实做人的思想根基,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履行好党章赋予的神圣使命,无愧当代共产党人的称号。那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第一看当“看得远”。一位学者说:“要想使人生过得有意义,惟一的办法是高瞻远瞩放眼量。”人的目光因人而异,有的人如鹫鹰,有的人如鼹鼠。看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没有远见难有作为甚至必犯错误。有道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话又可这样来理解:有了深谋远虑就能消除和克服“近忧”缠身,使人变得豁达、乐观。看远,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更是境界。目标牵引成长,过程充盈人生,境界提升形象。一个被眼前美景所吸引的人难见山外之山;一个被蝇头小利所诱惑的人,难睹天外之天。这种人,往往在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自我放纵中自毁前程。人生的第…  相似文献   

5.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习近平主席勉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军队青年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生力军,当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青春豪迈和“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国情怀,在逐梦圆梦中留下无悔的青春足迹。  相似文献   

6.
“精”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要求。成功的人生源于对“精”的追求,一个人有了“精”的理念,就会有“精”的追求、“精”的目标、“精”的行动。因而,就一定会出成果、出精品,赢得喝彩,脱颖而出;就一定会成人才、当专家,出类拔萃,赢得人生。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贯彻和运用,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加强人生价值观改造,把好人生“总开关”,走好人生每一步。  相似文献   

8.
牵挂     
人生应该是快乐的,这是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可是,人生又常有痛苦、烦恼和忧愁相伴。如何对待痛苦、烦恼和忧愁,就成为“乐天派”和“苦闷派”的区别。有人说,“快乐是对生命的延长”。我认为很有道理,因为,人生是有限的,而时间对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你在痛苦、烦恼和忧愁中煎熬,自然觉得时间漫长,有限的生命被“漫长”消磨掉了,实际上是缩短了生命。  相似文献   

9.
为青年士兵拍摄制作“军旅生活纪念光盘”,用真实的镜头记录战士军旅成长足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激发战士奋发向上,让拼搏有为的军旅人生成为永世的珍藏,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创新思想教育形式,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激励青年士兵走好军旅人生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改进创新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辛亥”后中华民国的诸多闹剧和“一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带来的强烈震动和刺激,欧洲生命哲学的世界性蔓延所形成的特定精神背景,成了梁启超文化树人思想进一步深化的现实催化剂。不同于早期从政治工具性意义上新“民”,梁启超晚年更加自觉地从终极眷注的意义上来关注“人”。他紧扣生命、情感、趣味来思考人生,其立人话语也就向审美之境生发,成为关于生命诗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岁岁不相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著名诗人刘希夷留下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揭示了人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寓意了对人生应当不断追求进取的期望。岁月创造了生活,生活记录了人生。让我们年年岁岁有进步,岁岁年年有提高,并以此来体现这人生的岁岁不相同吧。岁岁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环境有好坏之分,贡献有大小之别,但只要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这样的人生才最精彩。”  相似文献   

13.
析“享乐主义”许家祥享乐是人生的权利。古往今来,许多人都热切地向往与追求享乐。诗圣李白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代枭雄曹操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大文豪范仲淹则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们对享乐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三乐     
快乐的情绪,不但有助于健康长寿,而且还能使人正确地面对人生,积极地工作和生活,促进事业的成功。那么,快乐从何而来呢?我感到人生起码有“三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  相似文献   

15.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事件。它不仅让作者对于社会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继而影响到作者的创作。以往对“乌台诗案”影响苏轼创作的研究,过多集中于诗歌,而对于词创作的影响关注不够,或者略有提及。以“乌台诗案”为线索,可知苏轼的创作心理、创作内容、创作风格等三方面的变化,了解这件事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时下开追悼会,不少单位、团体和亲属对死者几乎都冠上“永垂不朽”的颂词,其实不论死者生前地位多么显赫,还是腰缠万贯,大都是过眼云烟“速朽”的,真正不朽者却寥若晨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可见“不朽”谈何容易啊。闲暇里翻开史籍,以此作为尺子衡量,觉得明朝被称为“千古人豪”的刘伯温可算是一位不朽者。他是立德立功立言兼备的“三不朽”式的人物,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可以说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7.
马活驰骋,人讲忠诚。军人讲“忠”:“心”在下,“中”在上,不偏不倚,“心”系“中”华,乃为“忠”意;军人论“诚”:“言”在左,“成”在右,“言”而有信,“成”功之基,可谓“诚”缘。花样年华,别样人生,革命军人就是须用忠诚——续写未竞的事业、体现生命的价值、铸就品格的精髓、收获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感悟职业锚     
李都 《中国军转民》2010,(12):30-34
直到人生职场的最后阶段,笔者才研读了“职业锚”;这里笔录的是自己的感悟,与业内各位同仁分享。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断。从此,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们甩掉了扣在头上多年的“臭老九”的帽子,开始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之前,是谈不上职业锚的。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要闯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需要有足够的积累和一定的自信。”这是“辽西古玩网”网主、退役军人马占勇不久前和笔者说过的话。  相似文献   

20.
征战(二首)     
军人征战, 有“千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豪迈;有“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箫”的气势;有“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银山动地来”的阵容; 也有“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的悲壮。 军人生来为战胜。回首军旅征战,不禁感慨万千。遂赋诗两首, 引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