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6年4月27日,红军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进入云南中甸藏区,历时19天,是红军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专访了现已古稀之年的藏族老阿爸,回忆当年红军在中甸藏区留下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2.
1935年6月至1936年1月,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红军长征在四川荥经县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荥经人民配合红军、广泛地开展了支援红军、参军参战等活动。如今,为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该县人武部结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开  相似文献   

3.
朱德与长征     
张军贤 《国防》2006,(3):72-75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为摆脱困境,北上抗日,各路红军先后离开根据地,举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共同创造的英雄壮举。为缅怀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弘扬长征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老一辈革命家与长征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武成海 《军事史林》2016,(12):57-61
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进行的长征,堪称是一件震古烁今的世界性重大军事历史事件.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评价长征在世界军事史的定位时精辟指出:“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另一位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则指出:“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值得研究的是,在当年参加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既有身为红军指战员的外国革命志士;又有长征初期至遵义会议召开前,掌握红军最高军事指挥大权的外国人;还有无意中被卷入长征队伍,跟随红军长征的外国传教士.而在长征结束几十年后,为探寻红军何以能赢得长征胜利之谜,又有来自英国、美国、以色列等国的外国人,或徒步重走长征路,或乘车重走长征路,长征路上不时显现出外国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5.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本世纪对中国乃至世界前途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它以特有的伟力,把频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推动了中华民族前进的历史车轮。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做红军传人。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精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结束。长征,作为一部红军用火与血写成的历史纪录,其本身不仅饱含着红军英雄们在饥寒交迫且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困境下,爬山涉水、斩关夺隘所经受的苦难和表现出的威猛,而且还深深地体现出了一种“长征精神”。红军“长征精神”表现在许多方面但主要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定信念、奋勇拼搏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精神等。这种“长征精神”从根本上体现了党和红军的本质特征,只是在红军长征特殊背景下表现得更鲜明、…  相似文献   

7.
悠悠祖厉河,巍巍会师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在甘肃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自此,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意志象征:会宁,也因三军会师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蒋建农 《军事史林》2016,(12):39-40
1936年6月诞生于瓦窑堡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半年后改称“抗大”),在人民军队的建设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其影响深远.在纪念抗大创建80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重温革命前辈当年谱写的光荣历史,深刻地感受到:长征孕育了抗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长征,就没有抗大.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红六军团、红二军团、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分别与黔东“神兵”、黔西北的绿林游民武装、黔川的哥老会、川康的袍哥土匪打过交道,或吸收改编或坚决斗争,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抗日前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开展的争取西北哥老会共同抗日的工作为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静宁、会宁地区会师减少了阻力,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环县是当年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山城堡战役“于1936年11月在这里发生。山城堡战役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当年环县人民积极支援前线,先后出动民工近4万人,捐赠粮秣14万石,有6130多人参军参战,47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为长征的最后胜利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地处云南滇东北拥有125万人口的宣威市,是一块有着拥军优属光荣传统的热土。1936年红军长征途经宣威,近400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去年12月,该市又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城”称号。现任市委书记张耀武心系武装、情凝国防的事迹更在全市人民中广为传诵。 争创一流的工作实绩  相似文献   

12.
刘煜鸿  田越英 《军事历史》2010,(2):F0002-F0002
刘亚楼(1910~1965),福建省武平县人。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排长、连长、营长兼政委、团政委、师政委、师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6月入红军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3.
题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请看下面这一串统计数据:长征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华里,攻占过62个县,从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在红一方面军368天的征战中,有235个白天和18个夜晚是在行军中度过的,不行军时几乎都在打仗;全天作战的大规模战斗有15次,每天都有一次小的接触战斗,共作战380余次;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共八万六千余人,到达陕甘苏区后仅余七千人......几十年后的今天,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纪…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战胜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极其艰苦卓绝和前所未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壮举和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早已举世闻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一词和二万五千里路程是怎样产生和计算出来的。长期以来,国内外史著和历史学家对此均有不同的说法。那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GLOBAL MILITARY202006.09No.133念究竟是怎样来的呢?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众所周知,1934年秋,由于王明左…  相似文献   

15.
长征中的三支主力红军都到过哈达铺并开展重要活动,突显了哈达铺在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1935年9月,红一方面主力先行北上在哈达铺进行了整编和为期一周的休整.哈达铺给处于艰难困厄之中的红军带来了胜利的希望,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夺取长征最后胜利的信心;哈达铺使艰难曲折的长征加快了进程,减少了无谓牺牲,为党和红军保存革命骨干和有生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哈达铺整编强化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长征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哈达铺整编宣传了党的政策主张,扩大了红军在陇南的影响,为红二、红四方面军再过哈达铺创造了有利条件.哈达铺是红军长征中的"希望之地""胜利之地".  相似文献   

16.
韩洪泉 《军事史林》2016,(12):26-38
在1934年至1936年间,南方几个主要根据地的近二十万红军将士,历经两度寒暑,纵横15省市,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越了40余座高山险峰,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中央红军中部队最远行程达2.5万里,如果加上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长征路,红军长征总里程达6.5万里,这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长征首先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军事行动,以实现战略转移为最终目标,以行军和作战为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7.
军事文摘     
红军长征经过12个省以往关于红军长征的史料记载,一直认为红军长征只经过11个省。而最近几年发现的大量史料证明,红军长征曾经过青海,因而红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长征不仅创造了中外历史奇迹,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激励红军将士夺取长征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忠诚于党、顾全大局、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的政治基础;是激励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浴血奋战、一往无前、战胜敌人的巨大动力;是红军广大指战员在长征中不畏艰难,征服无数自然险阻和饥寒伤病磨难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同时,又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过渡的重要里程碑.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整个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部队从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起,先后转战于川西平原、川西北、川西南、西康东部及甘南地区.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数翻雪山,三过草地,打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有力策应了红一、二方面军的北上,为革命武装向大西北的战略转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南下方针,也一度使这支英勇的红军队伍,遭受过不应有的挫折和损失.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程,艰难、曲折、复杂,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0.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父亲刘伯承先后参加过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在同李德、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斗争中,曾两次被撤销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职务,但他大义当先,荣辱不惊,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作为红军总部的主要领导人,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他在强渡湘江中的殿后血战;在遵义会议前后的善战与智取;在巧渡金沙江中扮演主角的重复诈敌;在彝海结盟中与小叶丹的民族礼赞;在大渡河畔昭示“我们不会成为石达开”的必胜信心;在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斗争中的大义凛然……这一幕幕历史的活剧,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上留下了千古的绝唱。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也是父亲逝世20祭年。追忆历史,缅怀父亲,我尽我的所知,把父亲在长征途中的尘封往事,告诉读者,留给历史的后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