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血战的时候,防守大清国东北边境的清军却全线溃败,日军渡过鸭绿江,迅速攻下金州、大连、旅顺、海城。之后将战略进攻方向转全山东半岛,海陆配合攻打威海卫,企图歼火北洋水帅。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遥对旅顺、大连,建有保卫渤海门户的北洋海军基地。北洋海军各舰艇于旅顺失陷前撤返威海港,还有大小舰艇27艘;港区陆上筑有炮台23座,安炮160余门,守军19营;烟台、酒馆、荣成等处另有驻军41营。李鸿章令北洋舰队水陆相依,陆军固守大小炮台,舰船依托岸上炮台进行防御。日军避开从威海港正面进攻,1894年1月20日从荣成湾龙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论及黄海海战北洋舰队结局时,多数学者或认为双方胜负未决,或认为北洋舰队应是一次小胜,也有人认为应是一次胜仗。但笔者认为,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应是失利。因为黄海海战虽是一次遭遇战,但却是一次以歼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的海战。战斗结果,北洋舰队的损失远远大于日本联合舰队,故北洋舰队应是失利了。  相似文献   

3.
日本军国势力和沙俄两个帝国主义强盗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在中国土地上大打出手。1904年2月5日,东乡率联合舰队在对俄宣战前就突袭了沙俄远东舰队基地旅顺港。同年6月和8月,在两次黄海海战中击败俄远东舰队,将其牢牢封锁在旅顺港内。  相似文献   

4.
在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血战的时候,防守大清围东北边境的清军却全线溃败,日军渡过鸭绿江,迅速攻下会州、大连、旅顺、海城。之后将战略进攻方向转至山东半岛,海陆配合攻打威海卫,企图歼火北洋水师。  相似文献   

5.
曹军 《当代海军》2007,(4):74-75
说起北洋舰队,在大家的记忆里面,最为熟悉的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丁汝昌、邓世昌这些历史人物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记忆中。可是不为世人所知的,早在甲午海战之前,北洋舰队曾经两次访问日本,而这两次访问不仅引发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而且对日本给予很深的刺激,这种刺激某种程度上对于甲午海战的结局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北洋舰队初访日本,中国水兵与  相似文献   

6.
甲午遗恨 1895年1月30日凌晨,寒风凛冽。黄海海面波涛起伏,一排排的海浪有节奏的拍打着荣成湾的海岸。乘着夜色,12艘日本军舰分为两个梯队,沿海岸扑向威海卫,扑向刘公岛要塞,企图彻底歼灭集结在军港内的北洋海军舰队。自甲午战争爆发以来,北洋海军接连失败。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一战,北洋舰队败北;11月22日,旅顺基地失陷。北洋海军退守刘公岛海军基地,在提督丁汝昌的指挥下,众志成城,伺机与日军决战。刘公岛要塞森严壁垒,有海岸、海岛、陆地炮台近20座,各种口径的大炮60余门。军港内有定远、威远、济远、来远、平远、靖远、广丙等7艘战舰,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6艘炮舰,还有13艘鱼雷艇。  相似文献   

7.
1 8 74年 ,日侵台事件引发了清廷的海防大筹议。不久后 ,北洋海军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1 879年 ,日废琉球的刺激 ,使清廷真正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清廷也终于决心购置铁甲船 ,切实筹建海防。北洋海军也因此得以较大发展。而 1 886年的长崎事件 ,使日本深受刺激 ,其国内迅速掀起海洋扩张热 ,大力扩张海军。同期的北洋舰队在实力上仍然保持了对日本海军的优势 ,但其发展步幅已开始落后于日本。 1 891年 ,北洋舰队应邀访日。又一次深受刺激的日本 ,举国上下以超过北洋舰队为目标 ,倾全力大治海军。日本海军实力迅速增强并在甲午海战中歼灭北洋舰队。  相似文献   

8.
张俊 《当代海军》2005,(12):62-63
但凡中国人,都忘不了中日甲午海战。可大家对此前北洋舰队两次访问日本并不了解,实际上北洋舰队这两次访日无论是对清朝海军还是对日本海军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政府认为“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因此对日本十分关注和警惕。北洋水师的缔造者北洋大臣李鸿章也认为:  相似文献   

9.
战术火力是海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北洋舰队指挥官们根据这一常识来指导黄海海战军事行动,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舷对舷交火的纵队队形,而选择"舰首对敌"的"夹缝雁行阵"。这是双方火力强弱失衡而非吨位和火炮数量差异造成的,即是双方主战火炮射速的悬殊差异造成的。北洋舰队将士在黄海海战中已经尽了中国军人的最大努力,虽败犹荣。北洋舰队的战术火力之弱以及"最糟糕"和"最合理"怪异组合的尴尬战斗队形,根本上是由封建专制政体即落后的国家制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中日甲午海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正义战争,有人民的支持和地理的优势为什么失败了呢?特别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其教训是什么?在纪念中日甲午海战100周年之际,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入研究总结这一历史战争的失败教训,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担负起祖国赋予的“维护海洋权益,捍卫领土主权”的神圣使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百余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一次有海陆军参加的近代战争。由于两国之间横隔大海,海战的成败得失对整个战争的胜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终因清方作战指导上的无能和一系列的失误,北洋舰队在战争中遭到全军覆没,从而加速了清方在整个战争中的失败。本文拟从作战指导的角度分析、评述北洋舰队战败的原因。一、双方海军实力对比及清方应取方略晚清海军是清廷惨淡经营多年的一个近代军种,也是能够对日军构成威胁的一支战略打击力量。当时中日两国的海军力量,若就舰艇的总吨位、单舰吨位以及舰炮口径而论,中方略占优势;但老就主要舰艇…  相似文献   

12.
110多年前.中日两个东方国家于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面上的展开了一场决定两国国运的生死搏斗.这是人类进入铁甲舰时代以来的首次大规模海战。在这场战争中.北洋舰队虽然损失惨重.但从战役角度看还远远谈不上彻底失败,甚至还可以说获得了胜利,日本舰队率先撤出了战场.而我方的两艘主力舰“定远”“镇远”仍在。  相似文献   

13.
1904年4月,巨舰“海天”号在舟山鼎星岛海面触礁损毁,酿成近代中国海军非战海损的最惨重事故。甲午战败后不久,清政府决定重建北洋舰队,于1896年向英国订购了2艘钢甲巡洋舰,分别命名为“海天”和“海地”(后改称“海圻”)。1899年,两舰建成归国,成为新建的北洋舰队主力战舰。“海天”和“海圻”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抵御侵略,加强海防,建立了北洋海军,并致力于海军基地建设,这是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重要内容.北洋海军基地建设开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先河,它不仅和北洋舰队一起,在沿海重要口岸形成了壁垒森严的防御体系,而且为后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后勤保障能力,也为后来的中国海军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北洋海军基地建设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与北洋海军后来在甲午海战中惨遭失败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5.
1894年的中日海军的黄海海战,是十九世纪末对发展了的海军技术装备、海上作战艺术的一次大规模实战检验。中国北洋舰队,在这次海战中损失了经远、致远、广甲、扬威、超  相似文献   

16.
李浩 《环球军事》2004,(3):56-58
1904年3月,日俄战争刚刚开始便进入高潮。日本海军在陆军支持下包围了俄国在远东最重要的港口——旅顺。这是一场围困与反围困的较量,最终的结果将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负。在经历了4个月的犹豫和徘徊之后,6月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终于宣布将抽调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部分兵力组成太平洋第2分舰队,绕道非洲好望角前往远东的旅顺,去加强那里处于劣势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海军中将济诺维·罗热斯特文斯基被任命为这支舰队的指挥官。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也恰逢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北洋舰队组建成军110周年。值此我们探讨海洋与近代中国历史的有关问题,自然具有特别的意义。近代中国的海上军事斗争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鸦片战争,从海上敲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约20年后,英法联军的侵华舰队卷土重来,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然后驱兵北京城,点火焚毁了圆明园。1884年,法国远东舰队在侵华战争中肆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在马尾港全歼了中国的福建水师。10年之后的甲午战争,更是上演了一幕蓝色的历史大悲剧,日本海军全歼中国海军北洋舰队,区区岛国将泱泱大清帝国彻底打垮。几年过后,八国联军的舰队又不费吹灰之力,迫使清朝政府接受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将中华民族彻底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此后的中国,更是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侵略者的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如果说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构成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海洋方向入侵与反入侵的军事斗争,则决定着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所以越战越弱,最后全军覆没,除了其他原因外,没有足够的后备力量,以至在作战遭受损失后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造成这种情况则又和清政府在备战问题上的失策以及李鸿章的措施不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上期说到日本为夺取旅顺口要塞,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并从海上作战开始,取得了初步胜利。日本海军确认将俄舰队封死在旅顺港内,消除了日军的后顾之忧后,陆上进攻的一系列外围战斗开始打响,1904年的5月5日,日本陆军大将奥保巩指挥第2军在距离旅顺仅65千米的貔子窝登陆。10万日军的登陆行动持续长达3个星期,的确没有遇到半点麻烦。  相似文献   

20.
上期说到,日俄黄海大战,使俄太平洋舰队舰艇退回旅顺港而无法突围。海上战局已定,日军开始准备发起第二次与第三次陆上大攻势。得到大量增援的乃木希典终于缓过劲来了,9月19日,他再次向旅顺发动强攻,主攻目标是203高地。日军企图夺取这个旅顺东部防线的制高点,并以此为依托杀入旅顺市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