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缘中缘     
今年1月16日上午,河南省平舆县射桥乡马庄村的领导在村“青年民兵之家”为一对有情人举行婚礼,群众纷纷前来祝贺,这对青年就是本村退伍军人王立军和女民兵孙丽娟。当主持人宣读了村支部的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平舆县人武部政委冯铁山,人们都说他是一位实干家。他忠诚于党的武装事业,任职两年多来,时刻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一班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使全县民兵预备役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 1993年元月,冯铁山服从组织安排,到平舆县任县人武部政委。他上任后,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发现专武干部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干部队伍“青黄不接”、“一潭死水”;大部分“青年民兵之家”丢了牌子、散了摊子;有的专武干部纪律松散、工作标准不高……平舆县是全国穷得有名的贫困县之一,人武部本来就底子薄,基础设施差,干部自身又处于这种状况,能搞好民兵工  相似文献   

3.
春节过后,河南省平舆县人武部抓住春天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为契机,以林网林业工程为重点,广泛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大力推进民兵生态林体系建设。 平舆县曾经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平原绿化先进县”,民兵组织为此贡献突出。近年来,人武部持续组织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平舆县人武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全县范围内书写国防教育宣传标语1万多条,为进一步搞好全民国防教育,制造舆论提供条件。 近年来,该具人武部十分重视国防教育,做到有形式、有内容、有检查、有落实。为贯彻实施《国防法》,他们制了30多条反映《国防法》有关内容的宣传口号。发给全县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平舆县人武部部长常富安任职4年来,处处以党的武装事业为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扑下身子抓基层,以一流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全县群众的称赞和爱戴。 常富安是1963年入伍的老兵,30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对武装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1990年3月,他到平舆县担任县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平舆县县、乡、村三级书记形成工作合力,真心实意抓武装工作出现可喜局面。 平舆县党管武装工作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该县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武装工作,认真帮助解决民兵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态度坚决果断,深受武装部门的好评。县委书记王明德对武装工作做到了感情、工作、制度三到位,去年他深入训练场检查民兵训  相似文献   

7.
河南平舆县6000多名女青年民兵,不向婆家要彩礼,不争娘家陪嫁衣,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在传统习俗的影响下,不少女青年出嫁时相互攀比,致使一些家庭负债累累。为此,由县人武部牵头,协助各乡武装部、团委、妇联等单位,分期分批举办学习班,使女青年认识到,家庭是否美满幸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省平舆县,一个以“青年民兵之家”为依托的农村文化教育阵地.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豫东南平原上。到目前,全县254个村委已建起“青年民兵之家”241个,庄户人自办的“青年民兵之家”也像烂漫的鲜花,开遍了全县的村村组组。平舆县“青年民兵之家”建设起步较早,但在一度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民兵之家”也随后  相似文献   

9.
在丈夫突患脑溢血、卧床不起的同时,她本人又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为给丈夫看病,她拖着带病的身躯,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家当。但为了不影响儿子安心服役,她始终没有把家中的实情告诉正在部队服役的儿子,也不愿给政府找麻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光荣的“军属之家”。她就是河南省平舆县万金店乡李湾村军属陈小洁。陈小洁之子李雪兵1995年12月从河南省平舆县  相似文献   

10.
踏着习习春风,我们来到河南省平舆县人武部采访。走进部党委会议室,只见满墙的锦旗,奖状格外引人注目,它展示  相似文献   

11.
平舆县人武部务实求新,依据民兵的各自特长,建立六种组织,开展“量才定位”,为民兵参建提供用武之地。且看——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平舆县人武部党员坚持过组织生活,激发了党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还加强了党组织建设,全部24名党员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汝南县人武部在全县广大民兵中用一包糖块,一场电影举办热闹而简朴的婚礼。现在农村广大青年民兵富裕起来,结婚互相攀比彩礼与日俱增,有的男青年家庭条件有限,加上每年生丧嫁娶,红白喜事送份礼达十几次,给他们造成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彩礼与日俱增。娶媳妇又拿不起彩礼,但又为了显示排场,不仅从  相似文献   

14.
文艺轻骑队     
河南省平舆县老王岗乡双连河村基干民兵陈国真,自筹资金办起“民兵文艺轻骑队”,活跃当地群众文艺生活,传播精神文明。他们编演的《赌博鬼》、《欢送妻子去  相似文献   

15.
燕兵  玉新 《华北民兵》2003,(7):34-34
婚礼,是人生中的大喜事,没有哪个新娘不盼着身披婚纱和新郎在婚礼上出双入对地共享彼此的爱情。但在女民兵贾艳娥的婚礼上只有她一人,因为她的新郎此刻正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16.
抗洪大堤上的婚礼2001年8月4日,是新郎吴大伟(济南军区某部副指导员)和新娘毛雪琴(江苏省江都市利民医院医生)举办婚礼的日子。谁知那天上午,部队接到紧急命令要去抗洪抢险,吴大伟听说后便说服新娘,出门拦了一辆出租车,追赶部队去了。3天后,新娘毛雪琴也赶来部队,部队领导决定在抗洪大堤上为他们举行婚礼。11日上午,简朴的婚礼在大堤上举行。毛雪琴把带来的糖果挨个送到战士们手中,还为大家唱了一首《为了谁》。婚礼结束后,毛雪琴穿上迷彩服和救生衣,和战士们一起搬运石料、装运沙袋。一场没有新郎的婚礼2003年5月20日,驻海城某部二级士官南…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平舆县人武部积极引导女青年民兵,自费参加函授学校学习,准备好科技嫁妆再结婚。近几年随着农业科技的日益发展,全县女青年民兵越来越认识到农业科技知识在农村的重要性.该县先后有许多女民兵报名参  相似文献   

18.
电影艺术的出现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大盛事。2005年,中国电影将迈入她100年的历史。当我们沿着连队电影史梳理看电影这个连队细节的时候,我们发现电影文化对兵生活的渗透和影响远比我们最初的想象要深刻而宽泛得多。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方银幕,到宽银幕;从露天时代电影场上节日般热烈、喜庆的宏大气势,到礼堂时代制式、温馨、气派的电影观摩;从16毫米,到35毫米放映机;从银幕电影的一统天下,到电视电影、VCD/DVD电影、网络电影……连队官兵和人民群众一样经历了电影的演进史。人们热爱电影,迷恋电影,很大程度上与电影艺术而真实地呈现生活分不开。辽宁省锦州市8名退伍老兵自发组成的义务电影放映队,8年来,行程6万多公里,义务为群众放映电影450多场次,观众达78万多人次,可以说创造了一个民间电影神话,也延续了他们的连队电影梦。而对一部连队电影史的反刍和观望,足以让我们在电影与时代的比翼齐飞中,生长激情,强化活力,再次唤醒那些深藏在记忆里的恍惚影像  相似文献   

19.
透过6个年代的军人婚礼清单,我们看到,时代的变迁如何在特定的群体以及那些最细微之处(礼簿、席面、花费等)展开。从他们婚礼费用的开支项目来看,早期的结婚花费主要用于实用性项目的开支(比如添置家具和婚宴),到1980年代后,首饰礼品、婚照、蜜月旅行开始逐渐盛行,实用性开支有所下降。到1990年代以后,结婚花费更加多样化,更多的婚礼预算被用到诸如拍摄婚纱等形式感较强的消费上,直接催生出“婚礼经济”。但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爱情始终是一场场婚礼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军营结婚请柬透析崔桂忠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有意义的婚礼,更会使人终生难忘,军人的婚礼向来是以俭朴文明、健康有趣而受人们称赞的。然而,曾几何时,受社会上一些青年人结婚大操大办、互相比阔气等奢侈之风的影响,军人的婚礼也悄悄发生了变化。许多军人结婚,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