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问:我入伍一年了,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比如那次出公差,全班那么多人班长却偏偏派我去。我和班长吵起来。这时排长过来,说了我一顿。您说全班那么多人,我人小力单,为啥偏派我去,这说得过去吗?这样的事遇到的多去了。他们总与我过不去,是吗? 答:如果那次派去清理垃圾的是另外一个战友,如果他说:“全班那么多人,就我今天感冒了,为啥派我去?”或者再有一个战友说:“全班那么多人,就我一个是南方兵,所以才派我去吗?”如果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理由不去打扫垃圾,那么作为你们班这个集体还有力量吗? 是什么使事情变得难办了,是什么使集体松散了,是什么引起了同志们的不和谐,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说起来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思维方式,可以说它最  相似文献   

2.
善对赏罚     
春秋时期’宋国的君王以子罕为相。子罕对宋王说¨治理国家主要在于君王怎么执行赏罚’由于人们普遍愿意接受恩赏’害怕处罚’所以’行赏这样的好事就请国王您来办理;处罚这类容易得罪人的事’就交给我处理。宋王听了很高兴’同意了子罕的意见。宋王原以为自己专行赏赐’可以笼络人心’而让子罕代行刑罚’自己又可以少结怨。这样’国君的宝座安坐百年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然而’事与愿违。宋国人知刑戮之威专在子罕’所以大臣亲之’百姓附之。不久’宋王就被架空了。后来’子罕干脆把宋王驱逐出境’自己专了政。这个典故所阐明的赏罚不可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历史上,文学家、诗人可谓群星灿烂,但能写出像陶渊明那样恬淡自然、托意深远诗文者稀有;世人多是名利客,在做人处世方面,如他能“不慕荣利”、“忘怀得失”者更罕见。因为真正做到“忘怀得失”太不容易了。“得”是好的字眼,如“得到”、“得意”、“得志”、“得势”、“得胜”、“得手”等等,只有“得病”、“得罪”是例外:而“失”呢?你到词典和词海中去查,几乎都与“坏事”相随.同“倒霉”为伴。在众多的“失”中,人生碰到较多的是“失败”、“失落”和“失足”.如果把这“三失”悟透了,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之,那么立身做人就进入了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近日,媒体频频爆出“坐火箭”提拔的年轻领导干部,网友热议,有关部门迅即表态、调查。这些年轻干部仕途背后的程序是否合法暂且不说,但由此反映出的急躁情绪、捷径心态,以及求人升迁、近水楼台的陋习泛起,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警醒。 《论语·雍也》有言:“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赞扬的是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此人做事从不抄小路,不走后门,不弄关系,不是公事不到上司的办公室去。他因光明正大,做人不走捷径,做事不去讨巧,被后人称为大智慧的人。  相似文献   

5.
旅游和移民     
一人死后上了天堂,他觉得在天堂里太单调,便请求天使让他去地狱看看。天使答应了。到了地狱,他对魔鬼说:“我决定在这里过一夜”.魔鬼同意了,并派了个美女招待他。第二天,这人回到天堂。  相似文献   

6.
走访南街村     
走访南街村马宁我看了有关南街村情况的一些材料后,就产生了亲自去南街村看看的想法。初夏的一天,我终于来到了南街村。南街村接待处的工作人员知道我们的来意后语气干脆:你们想看哪里就看哪里,想了解什么就了解什么,只因大伙都在干活,就不派人陪了!南街村是豫南临...  相似文献   

7.
县令拉纤羞刺史程伯福据《新唐书·循吏》记载:唐朝时,益昌县令何易于上任不久,其顶头上司刺史崔朴携宾客乘船春游,途经益昌县境时,通知他派民夫去拉纤。何易于接到通知后,一个民夫也没派,而是只身一人前往拉纤。崔朴很吃惊地问:“这是怎么回事?”何易于回答说:...  相似文献   

8.
怯防勇战     
南北朝时南梁将军冯道根,奉命去镇守与北朝东魏交界的边防重镇阜陵。他到任后,率众进行战争准备,建筑城防工事,还派人到敌区侦察,好象敌人真的要来了。一些人讥笑他胆小畏敌。  相似文献   

9.
凡事有一“得”就有一“失”。尽管在某件事物中 ,“得”与“失”不尽平衡 ,有时“失”大于“得” ,有时“得”大于“失”。综合起来比较 ,其总量是“守衡”的。“得”与“失”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和性质 ,有有形的 ,也有无形的 ;有物质的 ,也有精神的。有形的“得” ,可能换来无形的“失” ;物质的“失” ,也可能伴随精神的“得”。某人采取抬高自己 ,贬低他人的方式 ,竞争某个领导岗位 ,达到了目的 ,“得”到了比较优厚的物质待遇 ;但他却因此“失”去了人格 ,特别是手段暴露后 ,继而“失”去了威信 ,“失”去了同事、朋友对他的信任和友谊…  相似文献   

10.
《孙子·用间篇》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干度,必取干人,知敌之情者也。”说的是开明的君主,贤良明智的将帅,所以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在于事先了解情况。要事先了解情况,不能靠祈求鬼神,不能用相似的事情做类比推测,不可以天象星辰运转的度数去验证。而必须能任用有智谋的人做间谍,从敌人那里了解情况。间谍活动的最早历史记载我国最早记载有问谍活动的是《左传·哀公元年》,书云:“少康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碴,遂灭过、戈”。意思是,使用间谍始于夏代的国君少康,他曾派名叫女艾的臣子到浇那里进行间谍活动。还派他的儿子季杼诱杀浇的弟弟殪,终于灭掉了浇统治的过国和殪统治的戈国。这是发生在公元前约17世纪至21世纪  相似文献   

11.
由孔子的宽容说开去王胜勋两千多年前,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到卫国后,国王灵公有位美丽的王后南子,她极其仰慕孔子的广博学识,便要替灵公迎接孔子一行。得到应允后,南子穿着入时,光彩照人,乘车来到城门前。孔子见卫国派人来接,忙下车施礼。没想到南子上前说:“请...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中提到:“知屋漏者在宁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  相似文献   

13.
百里奚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在虞国做官,后被晋国俘虏。公元前655年,秦穆公迎娶晋国公主,百里奚当作陪嫁的奴仆随行。他自觉羞耻,半路上逃走了。不承想,却被楚国当奸细抓了去,罚他去做看马的奴隶。秦穆公成亲后,发现百里奚的名字在陪嫁礼单上,却没见着人。于是派人寻找,这才打听到他在楚国。秦穆公知道百里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又担心楚国不愿转  相似文献   

14.
3月1日上午,彤云低回,北风潇潇,地处中条山下、汾水河畔的山西省闻喜县城大街上,哀乐沉吟,白花垂泪,松柏呜咽,自发赶来、夹道排开的10万余群众,挥泪为一位年轻人送行。他是谁?这么多无亲无故的人加入到为他送行的行列!  相似文献   

15.
与猪共舞     
今日里,吕良良有必要垂头丧气。叫我这么个体面的城市兵去养猪,说出去不丢死人了?瞧连长说得多动听:“良良哎,不派你派谁去?连里数你膀大腰圆,又面和心善,除了你还有谁能在两个月内让猪超水平长肉?去吧!好好干,两个月后让入营的新兵们吃得满嘴流油。”什么话?好兵不养猪,让我吕良良这样的兵去养猪?现在,吕良良怀揣一包“红塔山”,一个打火机,手握一把随时可以充当武器的大扫把,横冲直撞向猪圈走去。他是一颗寻机引爆的炸药包,他就是这么说的:“别碰我,火着哩!”人皆侧目。吕良良来到他的新工作岗位了,他看到了他的九头猪。猪也看见了它们的…  相似文献   

16.
某部战士张某,一年之内三次住院,每次都长达一月之久。单位领导却从没有去看望过他,也没有派人去了解他的思想表现及病情治疗情况,更没有对他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最终导致该战士因骗取他人钱物被实行劳动教养三年。这起严重违纪事件发生后,上级机关和领导要求所在...  相似文献   

17.
走进自用地     
兵团司令员张庆黎在兵团党委四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指出,职工收入高低,是检验我们"十五"工作成果最核心的一个标准。职工生活水平上不去,一切都无从谈起。2000年初,兵团进一步明确了给职工划分1.5至2.5亩自用地的政策。此后,兵团领导又多次强调要落实自用地的划分。这项富民政策运作至今,其落实情况究竟如何?带着此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农一师、农三师和农七师、农八师的部分团场。所见所闻喜中有忧  相似文献   

18.
姜振源 《国防》2004,(10):44-45
按照《征兵工作条例》规定,交接新兵工作可以采取县、市派人送兵、新兵自行报到或部队派人接兵等办法进行。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行征接兵方式改革,逐步探索完善了“接兵部队少去、晚去,兵员质量由兵役机关负全责”的征接兵新模式。各级普遍反映,新的征接兵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军地双方责任,规范了征接兵程序,减轻了部队负担,减少了不正之风的干扰,有利于提高新兵征集质量。这一办法受到总部的重视与肯定,2003年冬,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向全国推广了这一做法。但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以2003年的情况为例进行分析)。不合格新兵数…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者钱大昕写过一篇《弈喻》 ,说的是一天他在朋友家看下棋 ,见一位客人屡次输 ,就讥笑他失算 ,总想指点几招 ,以为他不如自己。过了一会 ,客人请他下棋 ,刚下了几个棋子 ,客人就占了上风 ;快到中盘时 ,他就难以招架 ,而客人却轻松自如 ;终局结束 ,客人赢了他十三个子。从这件事中 ,引起了钱大昕一番感悟 :“人固不能无失 ,然试易地以处 ,平心而度之 ,吾果无一失乎 ?吾能知人之失 ,而不能见吾之失 ;吾能指人之小失 ,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 ,何暇论人哉 ?”细细想来 ,非但下棋如此 ,用在做人上 ,亦是如此。俗话说 :“金无足赤…  相似文献   

20.
1914年的一天,一个被德军炮弹炸伤的士兵告诉去看望他的亚得里安将军,德军打炮时,他正在火房值班,就把铁锅顶在头上,很多人被炸死了,可他只受了点轻伤。亚得里安由此受到启发,马上派人找回了那个被打坏的铁锅,根据这个情况进行研制,钢盔便应运而生了。未来的钢盔将是怎样的呢?从英国陆军装备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