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准悖论的定义:在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过程中,如果(与反证法假设相关地)出现A(?)这样的循环矛盾时,则称它为准悖论.l. 一类悖论(或准悖论)是由两个互相否定的条件,同时作用于一个集合而产生的.1.1 罗素悖论 请见莫绍揆,B_6证明论;王雨田主编《现代逻辑科学导引》上册,P253—254.  相似文献   

2.
悖论研究迄今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集合论悖论和语义悖论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黄展骥先生认为可以通过指出悖论犯“复合命题”错误 ,或不信它不说它就可以消解的说法过于简单。解决悖论的两个关键问题是 :一是要解释为什么“混层”和“自涉”不一定产生矛盾 ;二是要避免语言层次的无限升高或后退。应该突破这两个问题而大大推进悖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在矩阵论中有几个公式及命题,其证明方法一般都是将所给矩阵分成可递与否分别证出结果,然后综合表示成一个公式。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多项式的理论的较统一的处理方法,不必分几种情形去分别证明  相似文献   

4.
<正>香港学者黄展骥先生,从事悖论研究已二十余年,造诣笃深.近年来,承蒙黄先生厚爱,将其发表的有关悖论的著述,悉数寄笔者.细心研读后获益匪浅,在这里,不揣浅陋,试对黄先生的悖论观略作评析,以求正于黄先生及其他同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回应了三个理论命题,即"韦伯命题""亨廷顿悖论""依附发展陷阱".向世界回答了根植于中华大地的社会主义中国能够产生现代化、能够有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能够独立自主地实现现代化,并且是和平发展的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     
<正>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既要着力澄清一些理论上、认识上的问题,也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期以两篇文章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反映我们  相似文献   

7.
<正>杨熙龄教授的《奇异的循环——逻辑悖论探析》是我国第一本悖论专著(辽宁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12月初版,于1987年6月第2次印刷,印数共4万4千本).杨先生以黑格尔辩证哲学的观点来评析“悖论”,跟我以分析哲学和形式逻辑的观点来评析“悖论”,刚好“针锋相对”,是我的“大论敌”.虽然我对杨书持有许多异议,本文只能摘要引述其中的片段(见147~149页)来点商榷;但是,我却十分敬佩和尊崇  相似文献   

8.
<正> 悖论到底是必须排除的错误,还是无法排除的一种客观存在?我认为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把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的规律性,称为一种客观存在。(注:正如参考文献(1)P253所指出的,认识的客体,作为一个系统,是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的有机统一。其中,精神客体,是指我们把人们作为工作对象的意识等当成认识与改造的对象。这时,这种客观存在的精神,也就成为客体。这种“物化”了的精神,是精神客体的主要形式。);则悖论不以人们主观意识为转移,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关于“自我革命”的若干新论断新要求,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涵养良好政治生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是深入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面对“两个永远在路上”的形势任务,如何奋进新征程强化自我革命,如何建功新时代涵养政治生态,已经成为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课题、新命题,需要深入思考研究、拿出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 “说谎者”悖论在二十世纪的逻辑、哲学、数学界引起了巨大风波。这一悖论远自古代,先后由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独立地提出。(相信不是承传自别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墨子》的《经下》篇说:“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 有悖论者解释说:“一切话皆假”这句话在自相矛盾,原因在这句话本身是自我否定。 这大概是加进今天的形式逻辑来解释的,所以简单清楚,容易明白。就原文第一个“悖”应解作“假”,那末第二个“悖”,似乎也应解作“假”,而不应解作“矛盾”。总之,原文过于简略,颇费解。  相似文献   

11.
杨明伟 《政工学刊》2023,(12):86-88
<正>作为举世公认的理论大家和文章大家,毛泽东是怎样写文章的呢?总体来看,毛泽东喜欢写生动活泼的文章,讨厌枯燥乏味的“八股文”。他的精彩文章多种多样,写法也神采各异,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仅就毛泽东如何写理论文章而言,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整个无机化学的基础.它贯穿于整个无机化学,忽视性质部分,过分偏重于理论是不正确的.因为,理论是从事实中总结出来的,要说明一个事物的规律必须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明确指出:“一个百人的学校,如果没有一个从教员中、职员中、学生中按照实际形成的(不是勉强凑集的)最积极最正派最机敏的几个人乃至十几个的领导骨干,这个学校就一定办不好.”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强调了一个  相似文献   

14.
针对经典D-S证据理论在处理大规模冲突证据组合时的悖论问题及计算量指数增长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经典冲突系数与证据距离共同度量冲突大小的快速加权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单一冲突表示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复合冲突系数,同时,给出了证据中心及当前中心距离的定义,并用当前中心距离与冲突系数一起确定证据权重。算例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有效地解决了经典证据理论中的悖论问题并显著地提高了融合速度。  相似文献   

15.
<正>"马赫数"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爱伦斯特·马赫(Mach)而命名的,是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中最常用的参数,定义为Ma=流体的流动速度/当地声速或者Ma=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当地声速=v/c目前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个模糊的或错误的概念,把Ma作为一个计量单位来表示飞  相似文献   

16.
<正>《争鸣》在1982年第3期发表了拙作《“一分为三”新议》(以下称《新议》),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983年《争鸣》第1期又发表了林青山、李烈炎两位同志的商榷文章《“一分为三”是唯物辩证法的命题吗?——与持“一分为三”观点者商榷》(以下称《林文》).对此,我作以下几点答辩:  相似文献   

17.
<正>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标志着中苏两个大国建立了同盟关系,但它实际发挥作用还不到10年.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这两个友好盟国开始从友好合  相似文献   

18.
<正>北方重工集团有30余年的液压支架生产史,20年余年的掘进机制造史,但由于历史原因,工程机械板块的主产品掘进机只有一个系列两个型号,液压支架更是在低端化徘徊,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种类单一,很难满足当今煤机市场向高科技、  相似文献   

19.
紧缩句三论     
<正>1 紧缩句的定义“紧缩句是用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结构”,这是《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颁布之前最为通行的说法.但是,研究者们对定义中的“单句形式”和“复句内容’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下旬,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舰载机歼-15起降飞行训练圆满成功,中国航母在实现初步战斗力的过程中,又迈过了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门槛。从首艘航母入列到歼-15完成舰上起降动作,我国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神奇的"中国速度"再次引起世界瞩目。耀眼的光环背后,凝结着一个群体坚韧的拼搏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