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技术转移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根本没有建成近代化海军。与日本相比,由于晚清既无与近代技术转移相适应的市场竞争环境、工业体系基础,又无正确的科技观念以及系统的近代新式教育,所以洋务运动没能有效地实现近代技术转移,晚清海军几乎是"买来的"。缺乏技术转移支撑的这支外强中干的"中古的军队",在与近代化的日本海军交锋时,其技术转移不足的弱点暴露无遗。洋务运动没能有效地实现技术转移是晚清海军建设及甲午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时期,我国近代军事工业不但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跳跃,而且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861年后的30多年中,近代军工生产群由南到北、由沿海到内地,扩展到全国2/3以上的省份。这些军工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向封建生产关系提出了挑战,谱写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第一乐章。然而,在洋务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张之洞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他的洋务思想和实践,对晚清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影响。推进中国海防海军的近代化,又是张之洞洋务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张之洞是继李鸿章之后,洋务派人士中倡导建设近代海军最力的人。本文拟对张之洞的海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正。张之洞热心洋务是1882年授山西巡抚之后。1884年地升任两广总督,在中法战争中积极领导广东军民抗御法国的侵略,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他对中国海防问题认识的提高。张之洞海防思想的系统提出是1885年中…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唯一的个人政治生命与这一运动同始终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中兴”“自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兴办军事工业、筹办近代海军。李鸿章参加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过程,是晚清建设近代海军的实际组织者。关于这方面的功过是非,许多论者、包括台湾以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多论述。本文仅从他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的买船与造船的一些情况说点看法。一、李鸿章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上从造到实有一个发展过程(一)60年代他积极地倡导了造船制器,但在具体造船行动上持谨…  相似文献   

5.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实现军事近代化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宗旨,就是在不改变中国“纲常名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军事和工业近代化,以适应“千古变局”,达到维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这一为了学习西方文化而确立的指导思想,规定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影响着洋务运动的全过程c它既对洋务派“自强”、“求富”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令人瞩目的积极作用,又对学习西方文化向深层次扩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这里,将这一指导思想的形成过程、时代背景以…  相似文献   

6.
"定远"号铁甲舰,是中国海军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一艘著名军舰。它诞生于19世纪中后叶的中国洋务运动时期,最终消失在近代决定中日两国前途命运的甲午战争中。 采用了大量前无古人的设计、具备强大武备的"定远"舰在当时世界上威名显赫,堪称时瑞精华,是亚洲国家拥有的第一级一等铁甲舰,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凝聚了中国海军一个时代的辉煌。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时,更是在海军  相似文献   

7.
19世纪 60年代 ,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始了创建新式海军的历程 ,在此期间 ,两国先后创办了一批海军学校 ,发展近代海军教育。但是 ,在甲午战争中 ,两国海军的命运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局。本文试图从海军教育的角度 ,对产生这种结局的原因进行一些探讨 ,以求教正。一1 9世纪 60年代 ,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 ,日本则开始了明治维新。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办新式海军 ,以加强海防 ,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海上入侵 ;明治维新一开始 ,亦以发展海军为一项重要国策 ,但其发展海军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积极向海外扩张 ,发展资本主义 ,与中国…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的军事改革思想与实践,是晚清军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改革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间经过洋务运动、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维新,直到20世纪初清廷推行"新政"才趋于解决.  相似文献   

9.
洋务派首领之一的曾国藩,虽未能与洋务运动相始终,但他最早提出了以学习西方“长技”为核心的“自强”思想,并在具体实践中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同时,其“自强”思想的局限性与负面效应也有明显的反映。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点肤浅意见。一、“自强”思想的形成与“自强”的目的“师夷长技”以求“自强”,是洋务派的共同纲领,就狭义讲,它是洋务运动的基本的内容。从现有资料看,最早提出这一思想并阐述其具体内涵的则是曾国藩。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不久,曾国藩即于186O年12月19日(复陈洋人助剿及采米运津折)中提出:“此次款议虽…  相似文献   

10.
4.民国时期金陵制造局生产的手枪 金陵制造局前身是金陵机器局。金陵机器局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兴建,次年竣工,现地址为今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厂址。晚清时期,金陵机器局与同年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局、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以及1867年创办的天津机器局齐名,是我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四大兵工企业之一,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工厂经历了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的历史,五十年的变迁。西南兵工伴随着人民共和国走过了五十年光辉战斗历程。一西南兵器工业是中国兵器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发端于“洋务”,生长于“官田”,成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二次创业。1950年,西南兵工部设有机械、钢铁、化工委员会,共有10个兵工厂,拥...  相似文献   

12.
论晚清军工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冲击,清朝统治者从解决燃眉之急入手,不顾国内战乱的经济凋敝,多方集资,掀起了一个兴建军事工业的高潮。直到清王朝灭亡,晚清军工建设的热潮并未减退。遗憾的是,史学界多年来受洋务运动研究的局限,至今还未能对晚清长达半个世纪的军工建设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军事的角度,对此做些探讨,以就教于各位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长安赋     
历史沿革长安,诞生于1862年(洋务运动时期)。长安147年来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军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汽车内外联合、自主创新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长安走军民结合之路,培育和壮大了品牌价值达216.19亿元的中国小型车品牌——长安汽车,铸就了中国第四大汽车集团(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的辉煌业绩。为了更好地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原长安集团实施责股分离。长安工业再次转移战略重心,走军工专业化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肩负起"保军报国"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中罕见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兵器工业的先驱,起源于1889年洋务运动时期的建设工业已饱经了125载的风风雨雨,历经了四次搬迁,实施了四次引进,创造了四次辉煌,还迎来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临视察,赢得了"全国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殊荣。厚重的历史令人振奋,鼓舞人心。即使在2009年军民分立时严重亏损、负债累累的严峻形势下,建设工业人仍然百折不挠,始终坚定信心,砥砺拼搏。从"1155"发展思路到"139"发展战略,从"五精工程"到"七个调  相似文献   

15.
江麓铁骑文化传承了洋务运动时期汉阳兵工厂振兴民族国防的爱国情怀,传承了战争年代人民兵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传承了改革开放建设新型国防科技工业的神圣天职,创新于科学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引进的西方军事技术,主要有武器装备、武器装备的技术和军事理论等。西方军事技术的引进,对中国军事建设的积极作用体现在改善了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使中国的兵工建设得以起步和有所发展,使中国出现人器并重的军事思想,使中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发生近代化转变。但是,西方技术引进也有多方面的局限性,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军事技术引进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原是一员“清流健将”,标榜以维护名教为己任,“以不谈洋务为高”。可是,自他担任地方督抚之后,遂热心洋务,成了一位著名的洋务派大吏。他在山西巡抚任内,仿照直隶练军章程,积极筹练“山西练军”;在两广总督任内,他创办广东水陆师学堂,筹设炼铁厂和枪弹厂;调任湖广总督之后,他开实业,兴教育,创办炼铁厂和兵工厂。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两江总督刘坤一调往山海关节制关内外清军,张之洞奉命署理两江总督,他到任后,部署沿海沿江防务,准备抗击日军来犯;与此同时,他鉴于清军在前线节节败退的惨痛教…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与旅顺军港徐琳随着历史的推移,洋务运动已与我们拉开了一百多年的时距。虽然它是清代封建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掀起的自救运动,因种种原因而短命失败,然而它留给后人的历史教训及对当时和后来社会产生的重大作用,都是不可忽略和低估的。在沿海各大军港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外国资本主义(以下简称为“外资”)经济入侵(以下简称“外资入侵”)与洋务运动的关系,史学界鲜有直接把二者作为因果关系的观点。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思想上有顾虑,在已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今天,恐涉嫌褒奖西方列强入侵的罪名;二是感情上过不去,“外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对这只西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当权官僚掀起了一股办洋务热。近代中国海军便是清政府兴办洋务的产物。为了培养掌握海军先进技术的专门人才,清政府建立了近代中国海军的早期教育体系。分析其得失,于今天的军事教育不无裨益。一、兴办海军学校,改进教育方式近代中国海军的建立,需要大量拥有先进知识和技术的专门人才,清朝陈腐的科举制是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因此,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海军学校培养和训练海军的技术人才,已成当务之急。正如当时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所言:“水师为海防急务,人才为水师根本,而学生又为人才之所自出。”(《清末海军史料》上册第395页)自同治到宣统40多年间,清政府建成了10多所海军学校,培养出掌握各种技术的海军人才1799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