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人类将首次完成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动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我国成功发射"中星2D"卫星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D"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中星2D"卫星是我国最新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可为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无线发射台和有线  相似文献   

3.
正人造地球卫星是目前发射数量和种类最多、用途最广、效益最高的航天器。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升空到现在,我国现已先后独自研制、发射和应用了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和应用卫星,取得巨大成果。一马当先的试验卫星我国航天初期发射过多颗"实践"系列试验卫星。2012年发射的实践-9A、9B是我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批星,主要用于卫星长寿命、高可靠、  相似文献   

4.
走向业务服务的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并发射了5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实践系列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导航卫星、气象系列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系列卫星等。我国卫星已经从卫星技术试验、应用业务试验,逐步向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航天事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中国航天发展思路,规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中国航天包括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为我国卫星持续稳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5.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04秒,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一号"卫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装载于荷兰研制的两个卫星分配器中的三颗微小卫星,三颗微小卫星分别由土耳其、阿根廷、厄瓜多尔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24日,"长三甲"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这时让我们想起一个人——就是"长三甲"火箭总设计师贺祖明。让我们走近这位可亲可敬的总师,探寻他背后的研制故事。风云直上九万里  相似文献   

7.
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五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记者16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了五个“第一”:国内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的卫星;我国第一颗高精度航天器;国内第一颗定量观测的微波遥感卫星;第一次搭载进行星地激光通信试验;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0月,国内首枚搭载商业卫星的民营火箭"朱雀一号"发射升空,但卫星未能入轨,发射任务失败。而在稍早的9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枚实验用小型商业火箭"双曲线一号"。火箭将2颗立方星试验载荷依次释放进入亚轨道进行验证飞行,用于验证星箭分离和数据传输技术。这两次发射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因为这既是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在国家发射场完成的发射任务,也是首次实现由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完成的商业发射任务。两次发射使用的火箭与实验卫星全部由民营企业自筹资金研制。虽然遭遇了一定挫折,但标  相似文献   

9.
神州巨变     
中国火箭将送美国卫星上天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同美国特雷卫星公司商定,中国将于1987年12月为美国发射第一颗通讯卫星,另一颗卫星将于1988年发射。这是我国自去年10月宣布用我国的运载火箭承揽国际卫星发射业务以来第二次同外国公司签署有关卫星发射的协议备忘录。今年早些时候,我国同瑞典的一家航天公司签署了为它发射一颗邮政卫星的备忘录。  相似文献   

10.
正到2025年,我国还将发射9颗风云气象卫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和持续的服务。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8颗在轨稳定运行。卫星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风云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气象卫星的系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空间与重大灾害机制的卫星,正在为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到2025年,我国还将发射9颗风云气象卫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和持续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防务快讯     
2007年2月24日下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利用 H-2A 火箭将"雷达2号"情报搜集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日本发射的第4枚侦察卫星。日本从上世纪末就计划发射4颗侦察卫星,以组成全球情报侦察系统,其中2颗为光学照相卫星,另2颗为雷达成像卫星组成。目前日本已将"光学1号"、"光学2号"及"雷达1号"发射升空。"雷达2号"将和已有的3颗侦察卫星组成计划中的4星体系。报道称,光学卫星搭载了高性能  相似文献   

12.
<正>1月20日0时2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3星发射升空。中国兵器特能集团华丰公司配套的火工品助力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取得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华丰公司为这次发射任务提供了2种26套件火工品,分别用于运载火箭和卫星。这是华丰"十四五"开局之年再次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11日,英国首颗第5代军用通信卫星——"天网-5A"(Skynet-5A)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基地由"阿里安-5ECA"火箭发射上天。该星是英国耗资32亿英镑建立"天网-5"卫星网的一部分,其通信容量是英国现有"天网-4"卫星的5倍,同时还有  相似文献   

14.
军事零讯     
ASia亚洲我国成功发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今年继“试验卫星”1号、“纳星”1号和“探测”2号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再一次传来捷报。 发射约9分钟后,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有关部门专家介绍,这次发射升空的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嫦娥工程初步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戚发轫,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 院院士。1957年从北航毕业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 他亲历了我国卫星事业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 诞生、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全过程。没有刻意 追求,但中国航天史上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 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这么多的"第一" 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戚发轫的生命中。 为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35周年, 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这位共和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17.
这里拥有现代化的火箭、卫星厂房,完善的火箭卫星专用特种装备和各种先进的检测系统;各种先进的自动控制、数据传输、数据处理、通信保障手段,可满足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和低轨道通信卫星测试发射的技术要求——这就是屹立在黄土高原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座先后完成百余次大型发射试验任务、卫星发射成功率达100%、令世人瞩目的航天城。  相似文献   

18.
特别提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创建于1967年。40年来,从卫星的测量到圆满完成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回收,从距地球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实现卫星同步定点到确保6次神舟飞船的回收搜救,从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星管理到成功抢救故障卫星,这个中心作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的发祥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先后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五大跨越。飞向太空: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所属地面观测系统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适时作出卫星经过世界244个城市上空的可观测预报,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发射和测控人造卫星的国家。返回地面: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各测控站精确测量控制下,卫星运行三天后准确返回到国内预定回收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该中心迄今已圆满完成中国发射的24颗返回式卫星的测控与回收任务。同步定点:1984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成功将卫星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飞船圆收:1999年至2005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圆满完成六次"神舟"飞船测控回收任务,其中,"神舟"五号创造出飞船实际落点与计算落点仅差一点一公里、搜救人员三十秒赶到着陆现场的航天奇迹,"神舟"六号预报落点与实际落点误差只有280米。多星管理:为满足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需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不断提高综合测控能力,实现执行实时测控任务由原来几年一次或一年几次到现在一年十几次,卫星长期管理任务由原来几颗到现在几十颗的转变,综合测控能力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千乘一号"卫星发射入轨取得圆满成功。航天科工203所圆满完成了"千乘一号"地面监测站电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为卫星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千乘一号卫星是我国民营卫星公司,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规模最大的一颗卫星,也是第一颗同时具备遥感和地球探测功能的卫星。补充我国在轨空间的技术能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高分三号是我国首颗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能提供最高1米分辨率的遥感成像,是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C频段多极化SAR卫星。高分三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说:"高分三号卫星的发射和应用,把我国高分系统建设由可见光、热红外、远红外带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