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政课是关键,但是其他课程同样具有育人功能。“三全育人”理念旨在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课程思政”的提出,充分肯定了高校思政课这一主阵地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强调其他任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应协同合作,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想修养、政治水平以及道德品质的提高,从实践层面推进了“三全育人”理念的深入。当前,高校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面临一系列的实际困难,这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深入和提升育人功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高校应协同所有教师,深化对“三全育人”以及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构建全过程育人链,融汇全方位育人空间,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有序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
王丽 《中国军转民》2023,(23):186-187
“问题链专题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及立德树人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通过实践发现,“问题链专题教学法”在思政课中仍有提升空间,对其进一步完善,有助于继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铸魂育人。  相似文献   

3.
王元 《中国军转民》2023,(12):16-17
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教育意义。高校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原则,加强思政课建设、坚持多元协同育人、丰富教育教学载体,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开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军队院校普遍以线上教学的方式,把课堂从现实转移到网络,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思政课是军队院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因时而动、因势而新,在思政“新课堂”与疫情防控“大课堂”同频共振中,积极推动教学模式创新。线上课堂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举措,也应该成为占领网络阵地的有利契机。思政课应当适应信息网络带来的深刻变化,按照习主席关于思政课“八个统一”要求,打造全时学习、全员学习、全域学习的线上教学平台,盘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开放育人格局,开创课程建设的新亮点、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既必要又需要构建融合共建机制,完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强化校园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应尽之责和特殊使命。从价值逻辑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引导学生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激发学生使命担当;强化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提升育人价值。从问题逻辑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党史教育形式和载体单一化制约学习积极性;教师学科背景的不同致使党史教学水平参差;网络平台多样化冲击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等现实困境。从实践逻辑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抓住关键问题,瞄准学生党史学习需求;把握育人主体,提升教师党史育人本领;优化教育渠道,创新课堂党史融入形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坐标、新定位,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如何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一直是思政课教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落实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应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朱连华 《中国军转民》2023,(23):178-179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让思政课有温度、内容有亲和力,讲故事的方式能很好地传递情感,可以让思政课堂变得立体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习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围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鲜明提出"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指示,为加强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敌对势力把青年学员作为重要突破口,加大"西化""分化"力度。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发挥好教学主课堂、网络新课堂、实践大课堂"三个课堂"作用,在"破"与"立"的统一中传导主流、批判谬误。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重要的价值引领和教化作用。因此,充分依托“大思政”育人格局,从“三全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渠道、“互联网+”模式和学校、家庭、社会多维支撑路径出发,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民族团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增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强大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及文化的自信心。通过将非遗文化传承融入高校思政育人体系,通过社会实践、专业设计、思政课堂,宣传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构建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着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立德育才是高校的关键任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和立德育才的双渠道。高校必须努力构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商教学体系、共建教师队伍、共管教学过程、共享教学成果的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践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育才、为党的伟大事业育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3.
郑哲 《政工学刊》2023,(11):78-79
<正>习主席指出:“思政教学要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军队院校办好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实效性,特别是在军政融合训练中搞好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所谓军政融合训练,有别于传统的军政阶段分训、各自组训,是贯彻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军校学员军政素质复合发展、以“军政一体、实战实训、科技融合”为内核的基地化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崔海燕 《中国军转民》2023,(22):147-148
提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深入参与性与深度互动性为特征的师生协同发展的“三段参与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从课前参与教学设计、课中参与教学实施、课后参与教学实践构建全过程的学生的“学”的“323”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教师的“教”的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军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关键课程。新时代,军校思政课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军校学员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强,理论学习能力强,但社会经历阅历不足,思辨能力有待提升,有的学员易受错误思潮影响而走偏走斜,甚至走向极端。这给当前军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校思政课必须发挥应有作用,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筑牢学员听党指挥、献身强军事业的思想政治根基。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要求我们坚持好、运用好这些立场观点方法。世界观方法论是思政课的基础性核心内容,是贯穿思政课教学始终的主线、红线。军校思政课必须结合新时代强军兴军实践,根据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要求,讲深讲透“六个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17.
郭志敏  张佳 《中国军转民》2023,(22):158-15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入落实。“大思政课”开启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局面。要立足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资源体系、大师资体系构,构建“大思政课”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媒介的迅猛发展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隐忧,短视频媒介符合当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趋势,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及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短视频的碎片化、泛娱乐化、同质化等问题也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价值观树立造成一定冲击,为此,应从打造精品栏目、创新创作话语、净化生态环境、构建育人合力四个方面,打造全面、完整的“短视频+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9.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形式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实施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基本方向,也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行、道德情操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逐渐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文章通过思考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开展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影响,针对性提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工作路径,提高思政教学效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需要,是进一步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必要举措,是进一步拓宽“新思想概论”课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必然要求。“新思想概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敏锐把握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世界观方法论、使命任务、重要要求、时代要求。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新思想概论”课程,必须以“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发布的配套课件为依据,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将“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深度结合,拓展实践教学、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