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阐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充满智慧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明确发展的科学内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队伍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诸多的关系中,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是核心基础。从江西核地勘单位的情况看,内部人际关系总体是和谐的,但随着保军转民单位改革的深化,内部竞争日益强烈,利益关系不断调整,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因素也随之增加。为此,要构建稳定的和谐地勘单位,就必须以密切内部人际关系为基础,把密切内部人际关系摆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分析批判,得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从而引伸出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涵、曲折发展过程的阐述,探讨马克思人本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5.
国防及军队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提出的重要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真研究了国防及军队产生、建设及发展与社会生产及政治制度的关系,奠定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列宁和斯大林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切身体会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理论是我们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今天,深入探讨这一理论,对于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履行人民解放军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地因和谐而孕育万物,万物也因和谐而繁衍生息。人自身和谐就是天地万物和合生息的最高境界。就其内涵来讲,人自身和谐立于和谐的一般要件,并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社会条件而赋予其具体内涵。因此,人自身和谐在社会主义价值中除具有和谐的一般含义外,更有其特殊内涵。它是社会主义自由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圣的统一;其外延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协调性与平衡性,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理念具有重要的当代美学价值: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守望,诗意栖居;促进人与人的和谐——运用双赢思维,求同存异,融合统一;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和谐的军政主官关系是党委班子建设质量的基础,军政主官不和谐,就不可能有团结的班子和团结的集体。建立良好和谐的同级关系,既有助于进一步协调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关系,又有助于同级之间横向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并为领导者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充分发挥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供前提条件。为此,应做到两个协调、一个调适: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我们必须从过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肖俊 《政工学刊》2003,(10):25-25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曾多次出现“和谐”一词。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等等。它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种全新政治主张和成熟理性的人文精神。联想到部队建设实际,感到抓基层工作也有个讲和谐的问题。和谐,就是和顺、谐调,配合得当、协调一致、关系顺畅、感情融洽、秩序井然、气氛良好。只有气氛和谐,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落实,基层建设才能得到健康发展。那么,抓基层中如何做到和谐呢?秩序要和谐。基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和规…  相似文献   

11.
养生是一种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是一种大文化。在“人与自然和谐”思路的指引下,形成了天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宏观科学,较之割裂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西方医学观念,它更符合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以下从4个方面简要谈谈中华养生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2.
刘军强 《政工学刊》2009,(11):56-57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对于部队建设来说就是要构建和谐军营。而只有从文化源头对“和谐”理念梳理清楚、理解透彻,方能澄清困扰官兵的模糊认识,促使其正确领会“和谐”的本质与内涵,认清“和谐”理念在部队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官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军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人的问题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马克思站在唯物历史的立场上,从人的本质、发展、需要和价值四个方面阐述他的人学观点,为人学的研究指明了科学的方向。马克思人学观对于在社会发展中解决人的问题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其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但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的个人主义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价值理念的对立、现代社会不平衡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成员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社会承诺的背反、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息发展的矛盾,却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有效对策,才能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并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华在于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有“天人一体”的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尽乎人道 ,合乎天道”的价值观以及“知止”观等。“天人合一”思想中一些过时、错误的观点 ,我们则必须抛弃。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正确处理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国家发展建设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专门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明确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马坤 《军事历史研究》2008,1(1):125-130
科学确立人民军队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定位,是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一种必要的、基础性的理论探索。本文从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自主性与互动性的统一等角度,阐释了军队与和谐文化建设之间相互融合贯通的辨证关系。源远流长的武德文化传统从历史传承性、政治原则性和道德整合性三个维度,彰显出历久弥新的和谐价值。新形势下,人民军队要走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前列,就需要在高扬主旋律、和谐内部环境、促进军地和谐等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建设和谐学术生态环境就是要构建一个民主自由、宽容开放、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学术人员之间、学术人员与非学术人员之间、学术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等和谐相处的学术环境系统。该文从学术生态环境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和谐学术生态环境建设对高校发展的作用。提出高校要通过建设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和谐共进的人际环境,构建出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李跃  孙倩 《政工学刊》2007,(8):27-28
就军队内部而言,和谐军营主要是指军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目前,军营中军人之间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毋庸讳言,军营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如,个别党员偏离党的群众路线,回避群众意愿,轻视群众作用,造成党群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