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军事经济研究》2007,28(3):10-12
军队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有着较其他组织更为严密的内部晋升制度。文章借助新近兴起的人事管理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在对内部晋升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军事组织采用内部晋升的经济理性和晋升或退出规则。  相似文献   

2.
中央军委于1998年3月27曰在北京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向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同志颁发命令状。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主持晋衔仪式,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宣读了3月4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的晋升上将军官军衔的命令和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的晋升上将警官警衔的命令。  相似文献   

3.
顺应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美军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创新军官的晋升工作,采取有效的形式,建立了稳定的制度,形成了系统的观点,选拔任用了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军官。美军军官晋升中反映的一些基本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和把握。一、法规健全美军认为,法制化是从总体上防止军官晋升随意性的重要保证,必须不断推进军官晋升的法制化进程。国会、国防部和各军种都不遗余力,制定了种类繁多、覆盖广泛、层次齐全的军官人事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军官晋升提供了客观的依据、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指导。在基本法层面上,有国会通过的《…  相似文献   

4.
神州漫步     
北京公务员晋升与培训挂钩今后,北京市公务员晋升、考核和任职定级将与培训紧密挂钩。日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北京市将全面加强公务员4类培训,培训领域包括文  相似文献   

5.
张愈 《政工学刊》2011,(6):23-23
如何充分挖掘研究生干部的发展潜能,发挥人才资源最大效能,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现实问题。对照政策正常晋升。按规定,在职干部考取研究生后,在校学习期间,与在职干部一样晋升军衔(级别)等级和定期增资。事实上,由于受编制限制,部队党委机关在干部调整时往往偏向于在岗工作的干部,致使部分在读研究生任满最低年限也不能正常晋升,  相似文献   

6.
军事零讯     
Asia亚洲我15名高级军官警官晋升上将军衔警衔 中央军委6月20日在北京中南海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向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同志颁发命令状,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宣布命令。 这次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15位高级军官警官是副总参谋长葛振峰、张黎、总参警卫局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由喜贵,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张文台,海军政治委员胡彦林,军事科学院院长郑申侠,国防大学政治委员赵可铭,  相似文献   

7.
报刊文摘     
我军新增6位上将最近,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颁发了晋升上将军官军衔命令状。这次被晋升上将军衔的有: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张万年,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傅全有,国防大学校长朱敦法,海军司令员张连忠,空军司令员曹双明。这次被晋升上将军衔的6位  相似文献   

8.
外军防止装备采办人员参与合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主要有三种:即道德筛选机制、晋升机制和检举机制。道德筛选机制着力于从源头上净化组织成员;晋升机制着力于发挥对采办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检举机制着力于形成对采办人员的监督和威慑。  相似文献   

9.
豫夫 《环球军事》2010,(14):54-55
据岛内媒体日前报道,经马英九核定,台陆军六军团副指挥官陈宝余等4人晋任中将,台“总统府”警卫室主任方正上校等26人晋任少将。在这拨总计30人的晋升将领中,空军在中将部分再度挂零(今年1月空军也无人晋升中将),出现一年全无中将晋升的罕见现象。相比较陆、海军将领们的喜笑颜开,台空军将领在尴尬的同时,也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重新打算了.  相似文献   

10.
部队的竞争环境基本为有溢出效应与无溢出效应相混合。无溢出效应情况下,军官们在谋求晋升优势过程中,会把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业绩创造上,最终靠取得突出的业绩而赢得晋升。而在有溢出效应情况下,军官们出于对晋升后高待遇的追求,溢出效应最终将导致囚徒困境的形成,即军官们都选择利己作为策略,这对于部队整体建设来说是一种内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陕西某预备役团一批优秀预备役军官通过双向考核和部队推荐,获得晋升或被编兵单位评为先进个人。这是该团与驻地市委、市政府联手落实预备役军官履职与晋升挂钩制度取得的结果。为激励预备役军官爱军习武、履职尽责的热情,该团会同驻地市委、市政府及军分区制定了《加强预备役军官队伍  相似文献   

12.
磁石门     
武警部队举行院校技术班干部晋职答辩会4月24日至26日,武警部队院校系列部分班干部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述职答辨会,在我院举行。来自武警部队17所院校的50名申报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班干部参加了述职答辨。  相似文献   

13.
爸爸妈妈,我晋升中士(二期士官)军衔了。2009年11月27日,参加过国庆阅兵的海军某保障基地通信站女士官褚苏妮第一时间告诉家人这个喜讯,与她同期晋升中士军衔的还有三名女兵。以往女话务兵只允许服役到一级士官,拓宽女士官使用面和服役年限的新制度让全体女兵都充满了期待。该基地编印下发了《士官制度改革宣传手册》,  相似文献   

14.
姬海君教授     
姬海君,女,汉族,1970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93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基建投资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工业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1993年入伍到武警工程学院(原武警技术学院)任教,1998年晋升讲师,2003年晋升副教授,2008年晋升教授。现为建筑工程系营房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国防经济学营房经济管理方向学术带头人,国防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武警工程学院第二层次培养人才。2002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06年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2008年评为学院“三八红旗手”,2009年担任学院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5.
四、1962年至1964年授予和晋升的少将 1962年1月3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授衔令,授予余光文少将军衔。  相似文献   

16.
葡萄牙元帅     
在葡萄牙,元帅一词出现于14世纪末,最早是作为一种高级军职存在的,其正式名称为葡萄牙元帅,后来才成为军衔.作为军职时期,共有11位高级将领担任过这一职务.而作为军衔的情况则要复杂一些.在葡萄牙军队历史上,共出现过四种元帅军衔,分为两级.其中最高级为大元帅,第二级为陆军元帅、空军元帅和海军元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元帅军衔并不是同时存在的.大元帅军衔和陆军元帅军衔出现较早,设立于1762年.不过大元帅军衔于1910年被废除.而陆军元帅军衔则一直存在至今.空军元帅军衔设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海军元帅则要更晚一些.在葡萄牙历史上,共授予或晋升大元帅13人次.授予或晋陆军元帅14人次(后有两人晋升大元帅军衔).晋升或追授空军元帅2人次,晋升海军元帅1人次.如今,葡萄牙已经没有元帅在世,所有元帅均已作古.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三军实力不足6万人,编制只有几百名上校,而每年能够晋升为准将的只有几人。对大多数军官来说,上校基本上是其职业生涯的终点。 在澳大利亚国防学院留学期间,先后在联合参谋专业和战略研究专业与我同学的澳军上校有20多人,毕业时只有两个人被晋升为准将。作为旁观者,我感到其军官晋升的一些考评方式还是挺耐人寻味的。从原则上讲,澳军的上校必须完成在澳国防学院或欧美相应院校的学习,才具备晋升的资格。但据我的所见所闻,除此之外,晋升还要过许多“关”。  相似文献   

18.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对院校体制编制进行了调整,初步建立了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基础学历教育与岗位任职教育相对分离,军事特色鲜明的新型院校体系,标志着我军院校教育的重心由以学历教育为主体向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转型。目前,任职教育已经成为全军院校关注的热点。积极推进和完善任职教育体系,对于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实践军队院校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1任职教育的内涵从任职一词的涵义出发,笔者认为:军队院校的任职教育就是指“为使受教育者适应岗位职务以及逐级晋升而进行的专业教育”。考虑到部队任职岗位有军官和士官之分,而且任职…  相似文献   

19.
干部考评是准确识人科学选人的基本依据,考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用人导向和舆论导向。总部颁发的考评体系,使各类干部考评更加科学规范,在实际考评过程中,笔者感到应重点把握以下环节,以提高干部考评的准确性和公信度。一、考评时机要合理。考评体系明确,定期考评一般2至3年进行一次。从部队实际情况看,应把定期考评与随机考评、晋升考评结合起来,跟踪考核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情况。特别是部队执行重大演训战备任务、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应在重大任务部署时就介入,采取灵活机动的考评方法程序,实施全程同步跟踪考评。对团以上领导班子考评一般应结合各单位党委民主生活会和党委扩大会进行。  相似文献   

20.
牧洋 《环球军事》2014,(17):48-49
岛内媒体报道称,为配合“精粹案”实施,年底台军将官将降为292人,就在将官晋升更加困难时,8月1日,台军新晋升2名上将,“国防大学”校长邱国正调任“国防部军备副部长”、陆军司令部副司令郑德美中将调任“国防大学”校长,两人同时晋任陆军二级上将。由于郑德美是“总统府”侍卫长出身,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