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红六军团、红二军团、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分别与黔东“神兵”、黔西北的绿林游民武装、黔川的哥老会、川康的袍哥土匪打过交道,或吸收改编或坚决斗争,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抗日前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开展的争取西北哥老会共同抗日的工作为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静宁、会宁地区会师减少了阻力,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各路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特别是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红军长征中,到底有几次会师?有的说六次会师,有的说七次会师.笔者认为应该是八次会师:红2、6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红7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10军在江西重溪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红25军与陕甘红军在陕北永坪会师;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在陕北甘泉会师;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中,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从井冈山出发,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胜利会师,转战了14个省,冲破国民党军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展开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更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永远值得纪念!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会师陕北的总人数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会师陕北的总人数是怎样推算出来的?刘铁林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时的总人数究竟有多少?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前有过多种提法,其中比较权威的提法有三种:一是毛泽东主席在1971年南巡讲话时所说:“长征前红军三十万,到陕北...  相似文献   

5.
直罗镇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红15军团结协作,于1935年11月在陕西省鄺县(今富县)直罗镇地区对国民党军的一次歼灭战.此役消灭东北军1个师又1个团,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的第一个大战役,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苏区的"围剿",扭转了形势,对整个战略全局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高度评价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相似文献   

6.
江泰尧 《军事史林》2016,(10):19-21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经过千山万水,终于胜利到达陕甘宁地区.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将台堡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妄图聚歼红军阴谋的彻底破产.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已经胜利地完成战略转移的历史任务,给全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展示了光辉灿烂的前景,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题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请看下面这一串统计数据:长征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华里,攻占过62个县,从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在红一方面军368天的征战中,有235个白天和18个夜晚是在行军中度过的,不行军时几乎都在打仗;全天作战的大规模战斗有15次,每天都有一次小的接触战斗,共作战380余次;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共八万六千余人,到达陕甘苏区后仅余七千人......几十年后的今天,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纪…  相似文献   

8.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于甘肃省会宁,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和外国许多朋友称颂的历史奇迹,成为鼓舞我国各族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去夺取胜利的巨大力量。为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和中央军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单位,要我写一篇回忆长征过程中懋功会师的文章。这段历史距今半个多世纪了,许多细节已记不清楚,只能把主要经过写出来,以资纪念,并供研究长征史的同志们参考。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省懋功(今小金)会师,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坚决同“左”倾错误作斗争,促成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路线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党内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领导红军坚持北上抗日,胜利到达陕北;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把陕北根据地变成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进行抗日战争的前进基地。  相似文献   

10.
钱立勇 《军事史林》2016,(12):21-25
8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万里长征,不仅以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而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而且产生了被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誉为“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的巨大影响.红军在长征中所进行的动员工作,对于官兵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战斗精神、获得群众支持,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0月,经过总计两年的艰苦转战,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地区实现了大会师。它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也进而促成了西北局面的大变化。值此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谨撰文以志纪念,并就三大主力会师的背景、经过及其对西北局面的影响作些考察和探讨。一、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背景1935年七八月间,意义重大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大会通过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批评了妨碍这一方针贯彻的“左”顺关门主义。这一策略转变,既是共产国际面对日形猖撅的法西斯势力的回应,也反映出苏联对…  相似文献   

12.
关于红军长征中几次重大战役战斗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长征途中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和顽强的抵抗,经历了大大小小百余场战役战斗,这些战役战斗为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长征中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中的热点和争议问题的梳理,较详细地介绍了近20年来关于这些战役战斗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陈平 《兵团建设》2006,(12):52-53
70年前,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伟大胜利。历史长河飞溅着一朵小小的浪花——血与火的战斗中,有一位少年红军,他的名字叫郜晋英……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歌     
红军长征歌(陆定一词)编者按钟仁辉同志是位老红军,一九三三年八月参加革命,一九三四年十月随一方面军参加长征,一九三五年胜利到达陕北。曾任云南楚雄军分区司令员,云南光学仪器厂领导,北京长城光学仪器厂党委书记。钟仁辉同志经常以亲身经历对职工进行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5.
1935年6月,毛泽东、张国焘率领两支红军主力队伍,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会师后,张国焘坚持南下,反对中央的北上的方针.张国焘甚至想以非常规的方式胁迫中央跟着他南下,红军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命运抉择.毛泽东毅然与张国焘分道扬镳,带着红一方面军走出是非之地,踏上艰难而又光明的北上之路.  相似文献   

16.
1930年11月,红7军奉命调离广西,以区区数千之众历时8个多月,纵横桂、黔、粤、湘、赣5省,行程7000里,在国民党军的重重围追堵截中杀开一条血路,胜利实现了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侵略军尤如洪水猛兽,迅速吞噬着大片大片的中国国土…… 蒋介石对日本侵略军一味屈膝退让,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了。 然而,高高在上的蒋介石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中共及其红军身上。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地粉碎了他精心策划的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伟大的远征行动——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又把注意力移到了陕北。 自1935年9月开始,时任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就受中共中央之托,多次致信蒋介石,提出了国共合作、红军接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开赴抗日前线等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35年冬,李克农随长征北上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正是全国形势非常严峻时刻.中共中央在陕北多次研究了全国的政治形势,提出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8军是一支以中国工农红军为骨干发展起来的英雄部队。其第334团的前身为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成功后组成的红5军之一部,长征到达陕北时其番号为红1军团第4师第10团。其第338团的前身为1932年11月吴焕先、王平章重建的红25军的第75师之一部,长征到达陕北时其番号为红15军  相似文献   

20.
情报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在中央苏区,无论在反"围剿"战斗中还是在长征途中,红军时时受敌重兵围追堵截,却屡屡能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准确地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依靠电台侦察及时掌握了准确的情报.彭德怀曾说:"凭着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和出色的侦察工作,才免于全军覆没而到达陕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