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建立“预编”机制,在提高责任感使命感上下功夫空降兵应急保障队预编由后勤各个保障单位、人员抽组组成,由于干部提职、调动,士兵转业退伍等人员流动频繁,只有完善机制,增强抽组单位和预任人员责任感,才能发挥应急保障队的效能。因此,抽组单位要把应急保障力量建设问题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一是必须在健全应急抽组人员预任管理制度上下功夫。即凡是应急抽组人员都必须经相应任免机关任命,因工作变化需要调整的,也要经相应机关批准,以强化应急抽组意识,增强应急抽组力量的稳定性。二是要完善激励机制。抽组人员与其他人员在同等条件…  相似文献   

2.
张联 《国防》2006,(11):72-72
民兵油料专业分队是军兵种作战的一支重要的勤务保障力量,是军兵种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建设的重点。南平军分区按照“根据需求优化组织结构,围绕任务调整布局规模,结合实际确定编组方法”的思路,以建立军地一体化军需物资油料保障力量为目标,扎实抓好民兵油料专业分队实战化抽组。  相似文献   

3.
胡庆雄  琚胜民 《国防》2002,(6):47-48
机场是重要的对空作战平台,担负着作战飞机的起降,作战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是对敌空战的“交通枢纽”,也是敌破坏的首要目标。现代战争机场保障任务繁重,单靠机场现役部队很难顺利完成作战中的各类保障任务。解决战时机场保障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是在平时建设和储备一支科技含量较高的空军民兵专业技术分队。 一、努力实现空军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组、训、装配套  相似文献   

4.
建立区域性应急保障力量,对完善现行保障机制,建立网状保障体系,解决机动运力不足,完成各项应急保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区域性应急保障力量,必须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紧密结合分部担负的任务和实际情况,把适应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需要、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后勤支援保障的需要作为构建的逻辑起点,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抽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保障能力,做到精心建设,严格训练,强化管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5.
进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军需保障能力建设,首先要设计路线图,建设基础数据库,搞好集成分系统建设,对于建制力量,重点搞好按功能综合编组、按要素模块重组、按任务作战要求整合建设;对于战役力量,重点抓好保障“拳头”和骨干力量的基地化、机动化、快速化建设;对于动员力量建设,重点解决抽、编、建、训、用的问题;对于战略力量,重点研究解决力量编组、指挥协同、联合保障等问题;还要突出以多系统支撑为平台的编组训练、以精熟操作和精确保障为重点的技能训练、以多力量联动为重点的体系训练。  相似文献   

6.
李仕松  张斌 《国防》2002,(2):45-45
配合保障战役军团机动,是组织民兵、协调地方力量配合战役军团本身保障力量而进行的作战保障行动。为确保军地保障力量及时投入保障行动,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影响装备保障力量抽组决策的因素,对装备保障力量的抽组问题进行了数学描述,建立了装备保障力量抽组多目标优化模型。针对多目标优化的求解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对理想点的求解算法。在相同的约束条件下,基于目标函数向量与理想目标向量之间的相对接近度而构造一个偏好函数,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变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对装备保障任务所需保障力量的抽组问题进行了数学描述,建立了以时间为约束费用最低和紧急抽组两类情况的模型,并研究了相应的算法,尤其是将后者分为两个阶段建模,降低了算法的难度.最后采用一个实际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王秋宁  许仁鹏 《国防》2014,(11):51-51
为深入贯彻习主席视察福建时做出的"坚持从难从严、提高实战化水平"重要指示,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海防部队防卫作战装备保障能力,前不久,福建省军区围绕"夯实战备支撑、编实保障力量、训强实战能力、创新运用保障法"四个重点,采取静态演示与动态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对海防部队装备保障力量模块化编组运用和战时装备保障网系构建等内容进行统一规范,重点演练了大规模作战背景下防卫作战装备保障"一个过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黄冬生 《国防》2004,(5):63-63
科技支前保障队伍是未来作战中保障战役军团机动的一支重要力量。要使这支力量能够对参战部队实施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在队伍的组建上必须注意两个方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分析了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的概念、标志及主要特征。其中主要特征为:能力要求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综合保障能力;力量体系是基于保障单元的多功能集成体系;保障方式是基于智能化保障手段的精确保障;保障方法是基于信息化作战行动的多样化保障。指出信息化作战保障的实现,需要智能化的保障手段提供技术基础,知识化的保障队伍提供智力基础,配套完善的机制提供制度基础,一体化保障环境提供外部条件;提出了建设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战时装备管理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毅  张秦洞 《国防》2004,(6):21-22
战时装备管理是关系作战全局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保持和发挥部队战斗力,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根据作战行动的需要,强化战时装备管理,充分发挥装备效能,保障部队完成作战任务。根据我军装备建设的实际,加强战时装备管理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统一领导,分类指导。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装备保障力量是一个由多军种、多系统、多专业、多种类保障力量构成的复杂体系,只有实施统一的组织指挥和管理,才能使各种装备保障力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此,应根据上级意图和作战任务的需要,统一筹划、组织和部署参战的各种装备保障力量,及时下…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争爆发突然、战场空间广阔、作战样式转换频繁等特点,要求作战力量必须快速进入战区,投入作战,摄止敌人行动,稳定战局,而作战力量投送保障则是达成这一目的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加强研究,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整体优势,不断提高快速投送保障能力。一、平战结合,军地联动,整体保障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消耗大、速度快、突然性强,依靠短暂的临战准备难以满足作战需要。因此,我们要预有准备,充分发挥人民战争优势,实施整体保障。一是要立足于平时有针对性的预先准备,与临战准备、战中准备相结合。平时结合…  相似文献   

14.
作战网络中信息通信保障力量使用是否合理,关系着作战网络中信息流转的效率,深刻影响着作战网络能力的生成。以OODA环优化为目标,研究了作战网络中信息通信保障力量的需求。首先,确定OODA运转效率的评价标准,采用面向作战网络特征的遗传算法优化网络;根据优化后作战网络的节点度以及社团结构,分析了作战实体和网络整体的信息通信保障力量需求。实验表明,作战实体的信息通信保障力量需求不仅与其重要性有关,还受实体类型影响;信息通信保障力量需满足含3类子网的作战网络构建需求,包括两类星型网、一类网状网,且3类子网需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及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信息化作战对轮式车辆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轮式车辆装备保障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轮式车辆装备保障力量研究的必要性也不断加强。在深入分析信息化作战轮式车辆装备保障力量概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信息化作战轮式车辆装备保障力量的生成模式和编组方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条件下的后勤保障,是影响战争进程、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 一要建立功能齐全、机动灵活、部署合理的一体化保障体系。技术决定战术,作战需求决定保障方式。综合保障是联合作战对保障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力量的三军联合、作战空间的三维一体、作战手段的攻防兼备等,使得作战行动的整体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7.
战时装备维修保障力量运用是战时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部队战前准备、作战过程和作战结束整个流程。为反映战时装备维修保障力量运用的特征,探讨解决研究战时装备维修保障力量运用没有系统方法可循的问题,在对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分别从作业维、逻辑维、知识维和时间维4个维度构建战时装备维修保障力量,运用体系结构模型,提出战时装备维修保障力量运用的3个关键模型和求解模型的思路方法,为战时装备维修保障力量运用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应急作战对被装保障的高要求,外军在保障方式方法以及保障体制等方面采用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做法。文章总结了外军应急作战被装保障特点,分析了我军保障体制、保障方式、保障力量和被装装备及标准储备现状,提出了外军应急作战被装保障特点对我军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保障旅应急支援保障与兵站线保障的衔接主要是组织指挥和保障力量部署衔接。前者要求建立统分结合的指挥体制和超前联络的机制,同时搞好临战和战中协调;后者则是根据战役纵深和作战规模,将各种保障力量的有机衔接作为重点,以形成后勤保障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20.
体系作战要求军需具备相应的保障力。加快转变军需保障力生成模式,应瞄准高度融合,完善军需信息系统;立足多元一体,构建军需保障力量;突出精确透明,筹划军需保障资源;创新组练方法,加强军需专业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