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仁安羌(亦作燕南羌)大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场上因中国军队以少胜多、解救盟军而载入史册的经典之战.近年来,随着中国远征军抗战历史被世人重新审视,仁安羌大捷备受关注.一些涉及仁安羌大捷书籍史料、回忆录等刊载经过存有异议,留给后世诸多悬念.笔者经过多方走访查询求证,结合中、英、日三方战史资料,以客观角度重新解读仁安羌之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阅读清代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史料,令我想起一首古诗:“血战救边速,烽火连南天。当须徇忠义,誓死报国恩。”用这首诗评论刘铭传,并不过誉。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从1885年~1890年(光绪十年~十六年),他是清代的首任台湾巡抚。在有关台湾的史料和典籍中,诸如台湾建省、中法基隆之战、中法淡水之战、月眉山之战、台湾第一条铁路、淡水至福州海底电缆、港水港建设等重大历史事项,都与刘铭传的名字紧密相连。台湾稍有历史知识的人,没有不知道刘铭传的。敢于和帝国主义侵略者血战到底 光绪十年(1884年),法帝国主义在越南得手之后,又图谋占领中国领土台湾。形势危急,清政府派刘铭传以巡抚衔出任台湾军务督办。为迎战侵略者,他向清廷提出了《讲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们读到一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黑雪——出兵朝鲜纪实》(下称《黑雪》)。该书的“内容提要”醒目地写着“书中所有事件和人物思想、对话都有史实依据。”可是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我们却陷入不解之中:对于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作者在许多地方,竟然以道听途说的材料或虚构的东西,当作“纪实”推给读者? 在没有涉及到该书的内容之前,我们要问这本书到底是“纪实文学”,还是“历史小说”?作者在“后记”里声明,“所有的出场人物  相似文献   

4.
南苑之战是“七七事变”期间的一场著名战斗。此战牺牲了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和众多青年学生兵,导致宋哲元在北平不能立足,但以张自忠第三十八师为主力的第二十九军守军奋勇抗敌,亦给日军造成较大伤亡。本文据相关史料,试对南苑之战中双方的决策背景、具体的交战过程及突然停战的原因等一系列问题加以阐述,以还原南苑之战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长平之战中赵国以赵括替换廉颇为将作为战国时期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其起因源于司马迁之“反间说”,认为赵国换将是因秦间之谣言所致,千古因袭.综合各种史料重新考量之,其实并非如此.以赵孝成王为核心的赵国领导层临阵换将,其原因有三:经济状况是迫使赵国换将的根本原因;军事抉择是赵国换将的直接动因;国内政治派别斗争是赵国换将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是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第一次海上军事冲突 ,造成冲突的根本原因是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明朝的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文对鲜为人知的屯门之战进行了史料分类和梳理 ,并认为中葡关系的恶化导致明朝强化海禁政策 ,对其后“嘉靖大倭寇”的泛滥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战争与战争伦理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了战争,这一观点已被中西方的多数学者所接受。在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吕氏春秋》中,也有这样的论述:“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不唯如此,该书当中还较具体地描述了远古时候的战争场景:“黄、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周次作难矣,五帝故与争矣……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可见,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已经“剥林木以战”了。无疑,“剥林木以战”正是人类战争的滥觞。西方学者西奥多·罗普也指出,早在人类有史以前,就有成批的人使用狩…  相似文献   

8.
新的历史条件下,美军针对未来战争的特点提出了“空海一体战”构想,这一构想是“空地一体战”的发展与延续,认为电子战将在“空海一体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特别指出要着重提升跨军种电子战能力。对此,文章主要从电子对抗侦察、情报信息共享和电子防御三个方面就如何应对“空海一体战”中的电子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精髓及其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商品经济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兵民合一、兵农合一思想在军事经济思想领域居于主导地位,持续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古人强调“国侍农战而安,主侍农战而尊。”所以寓兵于民,寓兵于农,屯田戍边,农战并重,是古人最关注、论述最多的问题之一。兵农合一思想在中国较早体现在兵书《六韬》中:“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故用兵之具,尽于人事也。”用通俗的话说,战争中所需要的攻守器械,可以在人民的生产活动中发现,比如,耕田用的犁可以作防御时的障碍物;生产时穿戴的…  相似文献   

10.
史放 《环球军事》2010,(1):59-61
在滑铁卢战役打响的前两天,法军和反法联军就已经有了一次正面交手,这便是卡特勒布拉斯之战。卡特勒布拉斯,其意为“四臂”,从地理上来讲,卡特勒布拉斯是一处十字路口,两条大路在这里交汇。而从历史上来看,正是卡特勒布拉斯之战,威灵顿的暂时退却,拿破仑的紧紧跟随,造就了两军又走进了另一个战场:滑铁卢。所以,此战同样成为影响两军最终命运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军事历史的认识和了解,只有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研究才得以实现。历史材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进行军事历史研究,必须掌握军事史料。史料不等于历史,要正确体现历史的客观实际,就不能不对史料本身进行甄别、分析和研究。而这一工作,“哪怕是单单对一个历史实例,都是一种科学工作,要求多年的冷静钻  相似文献   

12.
<正>"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光荣的历史肇自金陵。量欲其富,质欲其精,工作是不断的竞争。"这首由郭沫若作词、贺绿汀作曲的《第二十一兵工厂厂歌》,也就是现在的《长安之歌》,在抗日战云初起的时候就在嘉陵江畔上空回荡,  相似文献   

13.
《军事历史》1987年第2期刊登王帜、毛彦春的《对夷陵之战刘备集团战略指导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文,着重论述了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战略指导错误,说明“将帅要有明确、坚定的战略意识”、“切勿怒而兴师,愠而致战”。这些观点对我们汲取历史的教训,无疑是有借鉴作用的。但是,我认为,《思考》一文对历史事实有失察之处,因而其主要论点还值得商榷。我们研究历史,应以客观的历史事实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研究,恰如其分地引出可供今人借鉴的经验教训来。在这里。严格地尊重具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1月8日,美伊联军对费卢杰发动了代号为“幻影愤怒”的军事行动,这是越战顺化战役以来美军最大规模的攻坚战。早在行动前,美军就为准备21世纪城市战付出了大量努力,并极大改变了在联合战备训练中心进行的城市战训练。在此次行动中,面对一群极难预测、分布松散和混乱无序的敌人,美军试验了经过演练的城市作战新战术,取得了较好的作战效果。就目前来看,美军费卢杰之战的战术,具有许多新特点,反映了未来城市战的基本走向。一、重锤猛击:集成精兵锐器与信息形成非对称态势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作战目标是巴格达,尽力“锁出”城市战,不…  相似文献   

15.
红军突破湘江战役,是长征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历史“印痕”,它因惨烈、悲壮和辉煌而格外令人刻骨铭心.血战湘江,和后来的西路军蒙难、皖南事变,并称为我军历史上三大悲剧. 湘江战役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在湘桂边境的湘江两岸与国民党军展开的一场空前激烈而又残酷的战斗.当时,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后,一路西进.此时,蒋介石调动40万兵力,分五路布成前堵后追、左右侧击的态势,企望在湘江东岸聚歼红军.一场空前惨烈的血战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进退维谷中的红军,走到了生死存亡的一刻!这是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时刻.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 ,将《道德经》视为一部兵书且予以系统言说的 ,只有唐代的王真一人。在王真的《道德经论兵要义述》中 ,虽然有论及兵事之细微末节者 ,但其探讨的重点在于“不争”、“无为”。王真认为 ,老子著书立说最大的用意就在于“劝人君无为于上 ,不争于下。”王真将老子的“无为”和“不争”观念融入于他对兵战之思考 ,而极力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韩伟 《军事史林》2016,(11):3-7
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畏敌如虎,在仓促率领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中,又消极避战,结果,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时,险遭覆灭,8.6万余人锐减为3万多人.担任全军殿后的红5军团34师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领率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任务.终因敌众我寡,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师大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8.
近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军事科学院抗战史研究专家刘庭华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一书,作者在"后记"中诗云:"六十甲子是非论,史坛劳力一牛翁.卅载战史探龙宫穴,两鬓白发珠难寻".可以说,这是作者集几十年心血收集整理大量珍珠即各种统计数据、表格和潜心研究抗战史独具创新观点的一部学术性著作,是一部史论与史料俱佳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力作. 该书分为"论纲"、"统计"和"附录"三部分."论纲"部分汇集了作者代表性的论文12篇,如"日本侵华战略的历史演变"、"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敌后战场的历史功绩"、"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日本对台湾关系百年史论"、"东京审判的历史功绩与缺憾",等等.它大体反映了作者研究抗日战争史的广度和深度.如"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点"一文,是作者在1986年发表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分期和阶段划分"一文中的一部分.作者提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应该从九一八事变算起,14年的抗日战争分为"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七个阶段,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当时在全国史学界引起了重大反响.又如,作者在"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提出,1941年以前的中国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仍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再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及教训"一文,作者提出军事准备仓促、对投降日军"以德报怨"、 放弃战争赔款,是造成战后日本至今不承认侵略责任与罪行,否认侵华历史的重要渊源,等等,突破了传统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启迪,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夏、商两朝及西周初年,曾发生过几次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战争,这就是夏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商汤伐夏桀的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和周公平定管、蔡、武庚叛乱的东征之役。这几次战争发动者的命令和有关言论,经后世史官之手以“誓”、“诰”的形式载录于《尚书》之中,分别名为《甘誓》、《汤誓》、《牧誓》、《大诰》和《费誓》。这五篇文献,以其对战争命令和战争言论的专题记载,为研究上古时代的战争动员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0.
公元1232年,由拖雷率领的蒙古军与金兵在钧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近郊)进行一场激战,蒙军仅以四万余人的兵力,全歼金兵十五万。这是蒙古灭金的关键一战,《金史·利刺蒲阿传》称:“三峰山之败,不可收拾,上下(目咢)盼,而金事已去十九”。《蒙兀儿史记·拖雷传亦云:“三峰山之战,实亡金之本,以少制众,不伐其劳”。这次战争在我国历史上创造了又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但对三峰山之战及其进军路线至今没有专文论及,本文拟对这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