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1999,(7)
建立并实行军官服役制度,是各国军队规范军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主要方法。由于国情、军情不同,各国军队的军官服役制度从形式到内容也有许多不同。就其共性特点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满足军队建设和作战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各国军队的军官服役制度,都是为了满足军队建设和作战的需要。这是建立和完善军官服役制度的基本出发点。 (1)对军官做出明确的界定。从外军军官服役制度  相似文献   

2.
军事纵横     
丹麦军队有一项军官自谋职业的制度,规定军官在服役期间可自行申请到社会上谋求工作,但仍然保留军籍。这在世界各国军事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据资料介绍,申请到地方工作的军官,一次可连续离职3年,保留军籍。3年期满不愿归队者,可办理退出现役手续,但仍编入动员部队(相当于后备役)。3年期间,如果对地方工作不满意,可随时返回部队。离职期间不发薪金,不计军龄(军龄关系到军衔的晋升)。丹麦军方认为,允许军官在社会上谋求职业,有利于沟通军队和地方  相似文献   

3.
(一)兵源。美国预备役军官主要来源于各种军官学校、后补军官学校或军官训练学校的毕业学员;各军种在地方院校开设的后备军官训练团所培训的优秀毕业学员;按规定退出现役转服预备役的军官;具有军队所需专业特长的文职人员;预备役部队中的优秀士兵。预备役士兵的主要来源有:现役士兵服满规定的最低服役期后,将服役合同中剩余的时间改服预备役的人员;服满合同年限的现役士兵再次服预备役的人员;直接从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年中招募服预备役的人员。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队作为一个武装集团,需要不断地吐故纳新,更新换代,保持自身的活力和战斗力。军官作为军队的骨干,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要受服役年限的限制。对大部分军官来说,都面临着退出现役、重新安排工作的问题。本文拟对军官复员、转业待遇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我国目前实行的军官转业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统一包揽、统一安排工作的一种退役形式,它是供给制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军官转业制已显露出诸多弊端。其一,它阻碍了军官的新老更替。由于军官转业时是由国家安排工作,军官转业后的生活待遇,完全取决于转业后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军队改革亟须向深层次推进.从分析现行军官转业、退休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推进后勤军官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入手,提出推进后勤军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对策:后勤编制体制缩、减、并、转,减少军官数额;废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后勤军官转业、退休制度,建立后勤军官职业化管理和退出现役制度;较大幅度地提高职业化后勤军官的政治、物质、文化、生活待遇,实现服役期间待遇优厚、退役后有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6.
呼声与回声     
编辑同志:现役部队军官将实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这是令人欣慰的大事。我们想问一下,尚未移交地方的人武部干部是否也与编辑同志:最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第四条规定:“军官军衔按照军官的服役性质分为现役军官军衔和预备役军官军衔。”按照中共中央(1986)5号文件规定“人武部干部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军官”。请问县(市)人武部干部是否应授预备役  相似文献   

7.
印度军队的形象正在大打折扣:越来越多的军官被控腐败,这种上升势头令人警惕;高级将士受不了糟糕的服役环境,接二连三选择退伍;越来越多的蓄意谋杀事件在军营中上演,心怀不满的士兵们经常枪杀上级。这一切都在严重打击着印度国防力量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当代美军道德建设的根本性变化在于:和平时期军官道德建设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受到广泛关注,“和平、克制、服从”逐渐取代传统的“忠诚、勇敢、荣誉”,成为当代军官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强调根据形势发展和国家利益调整适时修正、充实、发展军官道德准则,并通过军官道德建设的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着力培养美军军官独立、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从而推动美军整体道德建设。 美军军官道德建设的首要特征是强调专家理论研究、军官广泛参与讨论、日常管理教育三方面的密切结合,确保军官道德建设的制度化、系统化、经常化。80年代来,美国国防大学每年主持一届三军职业道德会议,邀请军队和地方著名专家就军队道德建设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研究。比较重要的课题有:核战争、电子技术战对军队道德建设的影响与作用、军官道德准则、军事组织领导和作战教育等环节中的道德问题等。美军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9.
服役价值感,是基层军官干事创业的重要内驱力之一。提高基层军官的服役价值感,对于激发基层军官干事创业活力动力、促进部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放的社会没有封闭的军营,要提高基层军官献身国防、矢志强军的服役价值感,就需要军地同向发力,在加强教育引导、促进个人发展、加大关怀支持、强化尊崇导向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贯穿始终的思想品德要求 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但同样有重视对军官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美军认为,军官的思想品德与知识技能、身体条件等一样,是军官整体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军官职业化的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六十年代,米留金军事改革打破军官任用中的血统论,以接受军事教育程度作为授予军衔的标准,揭开了俄军军官职业化的序幕;苏联时期,苏军以阶级出身作为选拔军官的标准,军官职业化被作为资产阶级军队的经验予以摒弃;苏联解体以后,新组建的俄军对国防部体制、兵役制度、军官制度等多个领域进行改革,力图在建设职业化军队的进程中实现军官职业化。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军官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必然要求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军事技术、编制体制、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又包括军人素质的现代化建设。在军人素质中,军人职业道德素质是一个重要方面。军官是军队建设的骨干力量,军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从军官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军官是军队现代化的主体。军委江主席多次强调,迎接新的军事发展的挑战,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兴,军队强。能不能赢得世界军事革命的挑…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新时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经国家立法机关审议通过,今年先后颁布了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军官条例》也将制定公布)。上述条例同这之前陆续颁布的三部军官(干部)服役条例比较,在内容上有较大改革。  相似文献   

14.
外军军官培训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提高军官素质,造就一支高质量的军官队伍,是当今相对和平环境中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赢得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胜利的根本性措施。为此,各国军队都把军官培训摆在了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在如何提高军官知识层次和指挥能力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成功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未来军队对军事人才的需求,美军积极探索军官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对现行军官人事制度的考察,提出了对军官晋升、任职、薪酬和退休制度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据消费理论分析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军官家庭生活仅处于满足衣、食消费的低层次水平,用于家庭及成员个人发展的消费投入极少,总体上落后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因此,必须科学确立军队干部工资目标模式,研究解决军官配偶及子女医疗保障问题,逐步实行军官住房货币化,采取救助军队特困干部家庭等措施,以解决军官的后顾之忧,不断推进军队改革,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住房补贴方式军队转业干部服现役期间的住房补贴,按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军官、文职干部、士官住房补贴暂行办法》([2000]后财字第18号)规定计发,计发时间截止到军队停发工资的下一个月。安置地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高于军队基本住房补贴基准房价的,由军队按规定计发地区住房补贴。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后的住房补贴由接收安置单位按照本单位与其军  相似文献   

18.
池维生  任宗刚 《国防》2004,(11):53-53
预备役军官登记工作不仅是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这项工作涉及军地诸多单位,政策性强,工作头绪多,牵涉面较大,必须依据《兵役法》、《预备役军官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军队和地方各种力量,齐心协力做  相似文献   

19.
转业军官住房,是一个理应由地方负责,与军队“无关”的问题。然而近几年来,全军上下无不关注,已经成为制约军队转业工作,尤其严重影响部队建设的一大难题。充分认识这一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全面分析这一问题的症结,积极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不仅是军队,也应当是地方有关部门的一项迫切任务;就军队来说,不仅对于营房工作,而且对于部队军政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军官薪金是军队按比例对国家财政分配在军官队伍中的再分配,是通过军队财务系统按期支付给军官本人的劳动报酬,也是军官维持个人生活及其赡养成员生活之需的唯一经济来源。为确保军官经济来源的稳定性和合理性,我军按国家统一的劳资管理政策,针对军官固有的职业特点,经反复论证和多次修改完善,确立了以“职务、军衔、军龄”为主体的“三元式”薪金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和运行,对维护军官经济利益,稳定军官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