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交付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发布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三大造船指标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一位、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转入坞内连续搭载总装新阶段、研制的"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处成功坐底、定点帮扶的贫困县全面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11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2.
当前,受国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影响.世界航运市场已经出现大幅下滑.国际航运业的“寒意”,传导到造船市场.使得世界造船市场的供求关系已开始从持续多年的“卖方市场“迅速转向“买方市场”。外部经济环境和船舶市场形势的复杂变化.给船舶工业集团当前工作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船舶工业是面向国防、航运和海洋开发的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较早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良好业绩的产业之一。加快发展船舶制造业,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带动钢铁及配套机电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等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大型造船企业多在老工业基地,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随着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国际造船中心东移,以及国内造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坚决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船舶工业要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的科技资源,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引进──出口──创新──再出口”的科技兴船之路。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开发了数百型船进入国际市场,使中国的船舶进入了美国、英国、德国、挪威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船份额从1982年占世界的0.8%上升到1995年的5%,造船地位从世界排序的第17位上升到第3位,造船产量从34万吨上升到190万吨。…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对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引导,近日,国防科工委先后发布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这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在杂志第9期和第10期上分别刊发对这三个专项规划的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2007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首次跃居全球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42%和33%。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正在向世界造船强国阔步迈进。  相似文献   

7.
一、广船国际造船物量整体情况分析 广船国际以造船业务为核心业务,专注于灵便型船舶产品的开发和建造,抓住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及国家对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一契机,创立自主品牌,发展造船业务,近三年来公司造船开工、下水、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对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引导,不久前,国防科工委先后印发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这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已在上期杂志刊发了对《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解读,这期再刊发对另外两个专项规划的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转变造船模式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认识现代造船模式及"转模"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船舶工业进入国际船舶市场 以来,就发现中国的造船模式还是沿用50年代的船体建造、 船台散装、码头舾装、全船涂装的传统造船方式,生产效 率低。从此开始,中国船舶工业开始学习日本造船企业的 生产设计,到1995年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转换造船模式(以 下简称"转模"),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促进了中国造船 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到2010年,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25%以上,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格局;到2015年,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以上,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同时要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力争4-5家造船企业进入世界10强,20家企业进入世界50强。这是我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一《规划》于8月16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也于9月1日组织召开了贯彻落实《规划》座谈会。船舶工业处在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2…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船舶市场和船舶工业正发生着迅速、广泛、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六个方面:造船市场重现兴旺;高订单低船价市场特点愈加明显;日韩造船地位发生交替;欧韩造船纷争加剧;造船信息化加速发展;造船企业纷纷实行改组联合。二十世纪末造船市场重现兴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造船市场,尽管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出现过不小波折,但从总体看新船成交量处于较高水平。九十年代平均年新船成交量达2680万总吨,比八十年代的1530万总吨高了75%。 特别是二十世纪最后一年的世界造船市场呈现少有的繁荣状态。英国劳氏船级…  相似文献   

12.
山东抓住世界船舶市场持续兴旺的历史机遇,推进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和国际化船舶配套体系,大力培植发展船舶产业链群,为建设海洋强省提供重要装备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成立初期的扭亏脱困求生存到现在的改革创新大发展,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6年的发展历程是整个船舶行业新世纪大发展的缩影;作为我国船舶行业的中坚力量,中船重工明确提出,三步走、翻三番,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并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勾画了未来发展蓝图,提出在“十二五”进入世界500强,更让人们看到了厚积薄发的中国造船做强做大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09,(5):36-37
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以中小型民营船企为主的浙江造船行业的发展受到威胁和挑战。对此,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组织多次调研,对浙江省内造船行业的骨干企业的经营环境、自身特点、面临的困境等情况进行了摸底分析。调研认为,浙江船企虽出现一些完工的船舶无法找到买家或明后两年无订单的情况,但截至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仍在正常进行,只要应对得当,采取切实可行的调整策略与措施,就有可能在国内外造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03,(2):16-16
在2005年、2010年分别进入世界造船集团“五强”、“三强”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加快发展,争取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努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从而推动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大国。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思路 首先,要重点建设好五大造船基地,做大做强造船主业。抓住船厂搬迁机遇,科学规划,集中力量建设好  相似文献   

16.
发展辽宁船舶工业的设想与实施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工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发展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之一。朱镕基总理曾指出,“发展船舶制造对拉动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就业作用很大”,“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发表了《将我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论述,就我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我国的船舶检验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当时新中国远洋船舶进出别国海关,使用的都是苏联船舶登记局颁发的证书。 今天,中国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全球造船储备订单中,每3艘中就有1艘由中国制造,这一骄人的成绩与负责船舶检验和发证的中国船级社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多年来,面对全球造船市场严峻的竞争形势和我国加快发展海洋事业的迫切需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勇于担当,果断出击,整合优化结构,力促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辽宁舰"出海,"蛟龙号"入海,中国动力重组融资超百亿,中船重工今年一季造船接单量逆势增长48%,巨大成就举世瞩目。近日,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胡问鸣接受记者专访,畅谈了发展思路和愿景。整合优化结构提高公司品质2016年,我国改革的主线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认真贯彻邓小平提出的“船舶工 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指示,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艰苦创 业、锐意进取,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 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支柱和国际船舶市场中一支令人瞩目 的劲旅。二十多年来,我国船舶已出口到包括美国、英国、德国、 法国、日本在内的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造船产量已 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三,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约为7%左右。我国船 舶工业迅猛发展的成就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1998年,国务院赋予新组建的国防科工委负责全…  相似文献   

20.
船舶工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战略产业;欧美是在科技高速进步的形势下主动退出船舶总装建造市场的;欧美目前在军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船舶高端配套领域仍保持着优势;日韩是我们主要竞争对手,在船舶科技研究、新船型开发、配套等方面仍领先于我们;美国、韩国、新加坡在海洋工程设计、建造方面走在我们前面。虽然近几年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从上面几点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