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部队在执行战备作战、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应急任务时,实施高效快捷的应急资金保障,离不开地方金融机构的配合。本文就部队应急资金军地协作保障作一初步探讨。一、实行应急资金军地协作保障的必要性1.实行应急资金军地协作保障,是实现军队资金保障有力的客观要求。应急任务的特殊性和对资金及时、高效保障的要求,必须要得到银行的协作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一是应急行动的紧急性,需要快速的资金保障。部队执行应急任务,通常情况下都是准备时间短,行动速度快,物资筹措要求急,给资金保障带来很大压力。这种情况的资金需求,能通过军队与银…  相似文献   

2.
加强军民融合式财力资源管理是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必须搞好资源管理的顶层设计,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强化综合协调机构的职能,有效整合军队及国防建设的军地财力资源;建立军银应急资金保障机制与资金供管体系,加大应急资金储备,制定应急保障预案,以提高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姚延光 《国防》2012,(8):46
河北省秦皇岛军分区在民兵应急力量建设中,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指导,紧紧围绕建用需求,本着地方党委政府统揽主导、军事机关组织协调、地方职能部门统筹落实的原则,大力推进军地一体化保障机制建设,做到"四个纳入"。一是纳入地方应急保障渠道。将民兵应急装备器材保障列入地方应急机构职责范围,分级分流统筹落实。由政府应急办公室统一采购指挥通信器材,以政府名义统一征用运输车、冲锋舟;由公安、林业、水务、地震应急部门采取"整合现有的、购买不足的"两种方式,对口配备应急专业器材。二是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常备民兵购买了医疗、养老、工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将  相似文献   

4.
针对试验装备维修保障任务重、效益不高,试验部队维修保障力量不足等问题,对试验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进行了研究,依据军民维修保障力量担负任务的主次程度,构建了以地方维修保障力量为主、军方力量为辅,以军方维修保障力量为主、地方力量为辅和军地维修保障力量联合编组的"民主军辅、军主民辅、军地联合"的3种试验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5.
做好高寒山地局部战争财务保障,必须立足现有财力,着眼快速机动。要整合军地力量,多方筹措资金;狠抓基础建设,提高应急水平;强化监督控制,提高战费效益。同时,要科学制订预案,合理划分财权,完善财务战备设施。  相似文献   

6.
唐文海 《国防》2010,(8):34-35
测绘导航动员保障,是指以军事测绘导航保障需求为牵引,组织动员地方测绘、导航、气象、水文力量,在任务合作、资料成果共享、技术交流、科研协作、应战应急保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军地合作和联合保障活动。  相似文献   

7.
搞好抗震救灾部队财务保障要健全财务保障预备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保障预案,多渠道筹集应急保障财力;要完善财务保障协调机制,建立军兵种之间和军地之间的联合财务保障机构;要突出保障重点,减少上报环节,及时收集反馈经费保障信息,提高财务保障效能;要明确责任支付管理办法,加强供应实力和应急财务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祁文谨 《国防》2012,(11):36-37
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民兵的重要任务.军地联合行动是国家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的基本方式.新形势下,省军区系统要针对地区非战争安全威胁形势,适应军地联合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指导方针,积极推动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 (一)建立融合建设领导机制.由军地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联合组成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共同研究决策军地应急力量建设和遂行任务等重大问题,统一军地应急力量建设筹划部署、任务分配、指导协调、检查验收等工作,并把民兵应急力量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绩效考评体系,确保军地各级尽职尽责抓好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营造军地齐抓共管民兵应急准备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西省长治军分区在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机制的同时,始终把军地联合指挥、军地预案衔接、军地信息互通作为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双应"能力的融合重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军地要素对应、工作衔接、相互协同的应急应战联合处突指挥体系,达到指挥控制、力量运用和协调保障的一体化。针对近年来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  相似文献   

10.
邓持深  黄始亮 《国防》2016,(2):47-47
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军分区系统责无旁贷、大有作为。推进组织融合。充分发挥军分区系统双重领导优势,成立由市(县)党委、政府牵头,军分区(人武部)及地方相关单位参加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制订方案,统筹规划各项建设,切实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市(县)政府军民融合综合办公室,装备科研、人才培养、后勤保障、科技资源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综合性协调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人员,明确职责分工,确保组织、措施、保障到位。推进机制融合。坚持落实军地合署办公、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派联络员等制度,不断完善军地协调协作机制。对于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军民两用性极强的重大工程项目,如改建边防公路、筹建军民两用机场等,可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加强双方协同合作。通过召开市(县)议军会、边防委员会及军地联合应急演练等,实现战斗力和生产力的同步提升,促进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深度发展。围绕军民融合建设项目的需求目标、经费保障、建设方式等对接内容,界定驻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共同需求,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任务细化分解到军地各部门,军分区(人武部)主要负责需求的研究论证和汇总提报,市(县)政府主要负责融合发展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相关部门主要负责本单位军民融合发展的推进实施。地方部门规划设计、预先论证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时,如人防工程、边防公路等,需要征求军队意见。军地双方根据职责任务,在制定发展规划上体现融合、在资源配置上搞好融合、在执行重大任务中落实融合。推进领域融合。发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优势,把国防设施和战场建设纳入地方基本建设体系。在军事机关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注重资源整合,为开展国防教育、动员指挥预留场所;在民兵训练基地建设上,要采取政府出资兴建,军政共同使用,实现一方投资、多方受益;在新建改造、重点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认真贯彻人防需求,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启动人防地下指挥所建设。充分挖掘政策、资金优势,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特色领域及产品。引导驻地企业组织军民通用产品研发,拓展民用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把国防信息化建设融入地方科技发展全局。立足地区实际,把编兵范围向企业、院校等人才、技术密集型单位延伸,努力把知识型、技术型青年人才编入民兵预备役队伍。加大对军民通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依托现有培训机构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层次。  相似文献   

11.
钟伟  解清 《国防》2012,(11):57
新时期新阶段,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军事任务的多元化,大大拓展了国防动员的职能使命.我们要积极适应国防动员职能使命拓展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国防动员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完善与政府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动员指挥体系.着眼应急应战双重需要,对军地职能部门指挥机构进行系统整合,构建军地一体、平战结合、集中统一、权威高效、运转顺畅、反应灵敏的联合指挥体系.一方面,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发挥军地情报信息系统作用,依托现有信息网络,按照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要求,将过去军地情报信息单线传递改为动员情报信息的双向交换,搭建本级作战指挥系统、政府应急系统、相关职能部门系统相连接的指挥网络,建立贯通地方政府网和部队国防动员信息网的军地一体、军民共用、快捷方便的立体信息指挥控制平台.  相似文献   

12.
吴连丰 《国防》2010,(6):74-74
河北某陆军预备役炮兵团按照“发挥协调作用,融合军地资源,坚持共享共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驻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条件,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首先,着力在应急力量联建联训上下功夫。把军事斗争准备融入地方应急能力建设范畴,整合军地应急资源。一是应急指挥体制的联合。协调驻地应急办,吸纳公安、安全、林业、水务、地震等有关职能部门,组建军地合一、分工协作的联合应急指挥体制,遇有应急情况,整体联动,协同处置。  相似文献   

13.
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建设,目标是建立完善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指挥保障体系相适应的财务指挥体制,形成符合非战争军事行动要求的财务保障手段和管理方法;任务是突出抓好财务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搞好军民联合财务保障能力建设、完善财务保障法规体系、探索财务保障方法与手段和坚持常态储备与应急筹措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通信动员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出,要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通信动员应在通信保障力量上进行军地共育,在通信应急储备上做到军民结合,在通信基础设施上实现平战兼顾,在通信标准化体系上能够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的关键是解决军地任务分配问题.提出了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分配的总体思路,深入研究了系统级军地任务分配流程和判断准则,业务级军地任务分配的基本原则、所需信息和一般步骤,军地任务分配综合分析项目和作用,为型号装备开展军地任务分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贯彻胡主席军民融合发展思想,提高国防动员应急队伍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重庆市政府和警备区组成军地联合考评组,采取"灾情异地内设、情况连贯诱导、实兵实装拉动、全程综合检验"的方式,设置"应急行动准备、摩托化机动、3公里越野、森林灭火、抗洪抢险、轻武器实弹射击"6个课目,对部分预备役部队旅团级机关和人武部带应急分队进行联合考评,全程贯穿组织指挥、综合保障能力考察,并检查军地联合抓建情况,考评合格率100%、优良率63%。通过军地联考联评,检验了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应急队伍综合救援能力,探索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方法路子。  相似文献   

17.
应急作战部队财务保障存在跨区域行动、财务保障跨度大,驻地远离城市、资金保障压力大,相关标准不统一、经费筹措难度大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建立应急机动作战财务保障预案,加强应急作战财务保障训练,完善应急保障协调机制,健全战时财务保障制度体系,制定应急作战财务保障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财务保障体系,应建立基于国有银行机构的资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建立基于国家信用机制的军费支出消费服务体系,建立基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军人商业保险制度,建立基于应急应战需求的随军银行及储备金制度,建立基于国民基础教育的军民通用型财经人才培养机制,使国家的各种财力资源产生最大合力,实现最佳保障效益。  相似文献   

19.
构建军民融合式财力保障机制,是利用国家财力资源提高未来战争财务保障能力的需要,是走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武发展路子的必然要求。在初始阶段,除要建立制度和制定规划外,还要建立融合机制。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要建立“资源统合型”军地投资协调机制、“多维协作型”军银协作保障机制和“对接配套型”军地政策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刘海峰  李保坤 《国防》2011,(6):32-33
搞好国防动员机制与地方应急管理机制衔接,是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我们要坚决贯彻胡主席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依据有关法规,按照"指挥机构联合构建、应急力量统筹合建、方案计划有机衔接、情报信息互通共享"的思路,采取"靠任务牵引、靠机制保障、靠建设推动、靠联训促进"的办法,推进"两个机制"有机衔接,为军地共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