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论点已20多年了.今天,我们联系现代战争的实践,重温这一论述,仍感到它是现代条件下贯彻我军积极防御战略方针,进行人民战争的一种重要手段。“深挖洞”这一战略战术手段,在古今中外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曾得到过广泛的运用。在古代战争中,“深挖洞”运用于屯兵、藏粮、伏兵、破城等;在近代战争中,“深挖洞”发展成为“保存自  相似文献   

2.
<正>追求“人的自由”或“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的终生价值取向.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人类自由解放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深层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可以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理想社会的目的,而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消灭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实现这一最终目的的手段.所以研究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是很重要的!争取人类出版自由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诸文本是马克思集中讨论“自由”问题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3.
<正>读到黄洪基先生的《熟知非真知》一文(见《哲学短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年9月第一版,第129—131页),内有论及“燃素说”这个歪理.我们现在来些“引文”及“评析”,以就教于各位学术同仁.引文:“熟知非真知”,这是唯心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导言》中作出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为官当如水     
《人民日报》曾刊登了一篇《为官当如山》的文章,其本意是提倡领导干部要像山一样的性格稳重,像山一样的胸怀宽大,真正做到精神境界要高,思想品德要高,见解见识要高。读后很受教育和启迪。古语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即由山联想到水,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命题:为官当如水。水是生命之源。千百年来,我们依山傍水而居,对水有着特别亲近之感。翻开古国千年文化的词典,在那里有多少文人墨客,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幽怨之绪寄托于山水。白居易在《池上竹》中就说道:“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节心虚即我师。”提倡要与水交朋友,这二句诗便让我想起了孔子…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是一部以《老子》各章首句为题,儒、道、兵思想杂揉,着重论述如何不战而胜,不争而取,兵去战的战略性兵书,共4卷,81章。作者王真,唐宪宗时人,“少司儒业”,后“久从戎府”,由朝议郎出任汉州刺史兼掌军事。此书原为上下两卷,后离为四卷,于元和四年(809年)七月上于唐宪宗。《道藏》、《宛委别藏》、《指海》等均有收录。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止,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王真上此“述”的目的,似想为改变这种现状开一剂以文止战的药方。李唐皇帝自认为是老子的后裔,唐太宗诏称“联之本系出于往史”…  相似文献   

6.
兴起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新高潮,必须认 真组织干部职工研 读江泽民同志的原 著,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纲 要》纳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计划中,落实到解决问题上、促进工作上、创新发展上。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云贵川藏渝五省区市结合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宣传《国防教育法》,积极探索依法开展国防教育的途径,推动了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国防教育的浓厚氛围。西南五省区市在宣传《国防教育法》中,坚持把普及国防知识、举行国防教育专题讲座、过军事日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辟《国防教育法》宣传专栏,开展以“国防教育进万家”和“国防连着你我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举办《国防教育法》讲座和国防知识竞赛,营  相似文献   

8.
欣悉《中国民兵》创刊,我们“法卡山英雄营”的指战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几年来,我们在守边御敌斗争中,边疆英雄的民兵给了我们有力的支援。他们踊跃参战支前,抢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此前,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印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央军委也就如何在全军  相似文献   

10.
用什么手段才能保持社会生活的稳定?在中国思想史上,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其中影响最大的要属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他们认为,德政和教化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孔子和孟子的这种见解至今不乏可资借鉴的价值.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德教思想的奠基者.他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德治天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这就是说,实行德政易于得到民众的拥护.德政的基本内容是“惠民”,“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治长》)养民以惠,就是让民众能够维持生活和生产而不至冻饿,进而藏富于民,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在富裕的基础上施以教化,既重视物质方面,又重视精神方面,这样就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  相似文献   

11.
异形词“引申”与“引伸”在训诂学里表示词义扩展的用法形成于清代 ,至今并行于世。古今字“申”与“伸”是“引申”与“引伸”并用的前提条件。导致“引申”取代“引伸”的三方面原因是 :汉字的表义性 ;汉字简化的发展趋势 ;古今字强化区别度的共性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据此 ,统一规范二者 ,既切实可行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军事战略自古就有“贵胜不贵久”的特点。这大概是因为在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通常是在军事实力与军事潜力都占优势的情况下与敌人作战,更由于农业经济结构的特点不允许其耗时费力,常年累月地与敌人相持。所以,尽管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提出敌众而武,必以为久的思想,唐代《卫公兵法》又提出“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①的观点,中国古典兵学的主导思想仍是主张速战速决。以致明代军事家俞大猷为了说明“持重”思想不得不对《孙子兵法》中的说法表示异议,说“速而果拙,何贵于速;迟而果巧,何嫌于迟”②。迄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作出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产物;是科学分析国情,正确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正如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3月11日,山两省人人常委会以37票赞成、0票反对、4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山西省国防教育暂行条例》。最近笔者就这项立法经过访问了山两省人大主任王庭栋同志。“广西与山西”之争“这次国防教育立法,首先是贯彻党中央‘两手抓’的指导方针;第二是从当前国防教育没有社会法律地位这一实际情况出发;第三是基层国防教育的生动实践对我们的推动;还有就是山西革命传统优势的发挥。”王庭栋开门见山地说明了立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11,(6):16-18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我党伟大历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人民日报》理论版特别开辟了“寻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系列专版,集中反映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培育形成的伟大精神。为此,《人民日报》特别约请国防科工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求发发表署名文章,系统阐述“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陈求发对此高度重视,做出重要批示。在认真组织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在新时期将“两弹一星”精神发扬光大》一文,以中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党组名义发表于6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理论版上,并配发评论。文章对新时期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刊现全文转发,并策划组织了“纪念建党90周年”专题。  相似文献   

16.
日本江户时代长沼派学者樱田迪 (子惠 ) ,于嘉永五年 (1 85 2年 )刊印了他家藏的《古文孙子》 ,世称樱田本。是书首有昌平学教官安积信的序文 ,称其书为“魏武以前之书”。樱田迪在其所著《孙子略解·凡例》中也谓 :“言传入余家之旧《孙子》正文一册 ,古文《孙子》也。其自何时何处传来不得而知。”1 94 2年 ,日本著名兵学家佐藤坚司在宫城县图书馆发现北条氏长写于 1 6 4 6年以后的《孙子外传》写本。据佐藤坚司研究 ,认为“氏长的《孙子外传》与樱田本的《古文孙子正文》为同文江释” ,属于同一系统。他推断“氏长秘藏的《古文孙子》 ,由…  相似文献   

17.
去年4月26日中央电视台的《人民子弟兵》节目“美的回归”专题片中,提出位于井冈山茅坪的桃寮被服厂是我军第一个军需工厂;同年《后勤》杂志第7期刊载了黄文主同志的一篇文章《第一个军需工  相似文献   

18.
在罗贯中本《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陈寿《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并在以后不绝于史,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防》1994,(6)
编辑同志: 我们十分感兴趣的阅读了《国防》杂志1994年第1期“企业武装”专栏发表的《不断创优的“东汽”武装》一文,非常赞赏东风汽车公司决策者们“做好企业武装工作,也是企业创效益的需要”的共识;赞赏东汽公司武装部“企业上效益,武装工作也必需创一流”的行动准则;赞赏东汽民兵“攻难关,挑重担,创  相似文献   

20.
<正>不时都听到有人谈及“中庸”,说“中庸是十分深奥的人生哲理”、,“你误解了中庸”,“中庸是天下之至理”.《中庸》是我国许多世代读书人必读的重要经典,如果它是天下之至理,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读了两干多年,我国许多事物以至科学仍未能充分发展.有不少时候,我国是积贫积弱,历代有许多老百姓象牛马般过了一生,经常有旱灾、河水泛滥、兵灾战乱,老百姓大批大批地死去.就是所谓汉朝盛世,也有“贫者无立锥之地”之说.反观不少别国别地,他们从未见过我国的《中庸》,反而能够康乐富强!我们是否应该反省、检讨一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