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生命开花     
一位朋友讲了个故事 :有一位公司经理 ,在一场车祸中被撞成了植物人 ,前来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由于这位经理平时对员工相当好 ,非常关心下属 ,所以 ,大家对他的病情都十分关心 ,经常给他送去鲜花 ,并十分希望医生妙手回春 ,能使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医生介绍说 :“惟一的办法是把他当成正常人 ,每天与他说话。”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后 ,都很高兴 ,纷纷自发地来到医院 ,轮流守护在病床前 ,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他的名字 ,不厌其烦地给他讲公司里发生的事情……渐渐地出现了奇迹 :病人的眼睛有了活力 ,面部出现了表情 ,能慢慢学着说话 ,一年之后竟能…  相似文献   

2.
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一位脊椎骨折,高位截瘫的伤残军人,家庭一般但已负债累累,有一天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主动找到他,承担起了照顾他的任务,后来这位女大学生又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他。这位伤残军人在她的感动和细心照顾下身体产生了奇迹,他可以站起来行走了。呵呵,你一定认为这个假设不成立!不,你错了,那就让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大阅兵的电视转播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同时也唤起了一位在加拿大留学的高材生儿时的从军梦。学成归国,这位"海归"学子便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携笔从戎。从国外名牌大学到总装驻吉林某基地;从"海归"学子到普通一兵,他的选择透着一股执着,他的转变坚定而自信。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省嘉祥县仲山乡仲山西村,有一位隐功埋名的志愿军老战士,他在这个贫穷的小村庄已生活了47年,村里人都叫他“老保管”。直到最近,在一次老复员军人验证登记中,人们才偶然发现,这位走路一瘸一拐的“老保管”,竟然在上甘岭战役中和特级英雄黄继光并肩战斗过,并且还是黄继光的老班长。  相似文献   

5.
海天 《当代海军》2006,(4):73-75
张才智所指的海军总部机关那位领导其实就是原作战部部长,他在作战部时的第一任领导。潘锡龙是这位部长的公子。对于这位老部长,说心里话,张才智不敢恭维,再说白点,就是张才智对他有看法。当然,这看法不是个人之间的看法,而是工作上的一些意见分歧。潘老部长是位老干部,张才智来的时候,他已经做了九年部长了,应该说在作战领域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将了。他人不错,像个长者,尤其是对年轻人特别地关照。张才智还清楚地记得,他当初住房紧张时,就是这位老部长跑前跑后地为他活动,这才使张才智感觉到海军总部机关还是比较温暖的。但老人在工作上却特别地固执,喜欢有想法(这恐怕就是他能够  相似文献   

6.
魏源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人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英才。这位英才的名字叫石昌化。  相似文献   

7.
一位朋友谈到了他的遭遇。在十多年前,他因为信任,借给朋友1800万元周转。这位多年深交的好友是生意人,事业做得很大,住豪宅,出入有名车。只是两个月后,这位“好朋友”从人间消失了,完全找不到讯息,听说为了躲债跑到美国去了。而那1800万瞬时成了收不回的死债。更让人感慨的是在这个庞大数字里,其中有800万是这位朋友拉下脸向亲朋好友借来的。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江苏省海安县双目失眠的一等伤残军人王士高,在家人的搀扶下,从海安县瓦甸乡赶到南通军分区,与牵挂心头已有6年之久的两位老人相聚,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 10年前,王士高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光荣负伤,失去了双眼。返乡后,这位一等伤残军人得到家乡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关怀和厚爱。尤其是原南通军分区副政委薛忠、某中学校长朱亦民夫妇,对王士高的生活给予了无微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睢宁县人武部部长王瑞芹,进县委常委班子已经7个年头了,前前后后同4位县委书记、7位副书记和十几位常委共过事。对这位“三朝元老”,从书记到常委无一不称赞他。县人武部也连续3年被江苏省军区评为“人武部工作达标先进单位。”让他介绍参加常委如何做工作的学问,他坦诚地说:  相似文献   

10.
李兆中 《政工学刊》2005,(10):49-49
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克服重重困难,锲而不舍,刻苦求学,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外语人才。当记者前来采访提到命运不济时,这位青年却说,他感谢命运的安排,要不是自己残疾,理应早早下田干活或上山劳动。是命运给了他比常人更多的学习时间,是困境给了他更多的思考人生的机会。这种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心理状态值得我们回味。生活中,一些同志遇到挫折时,在心理和认知上总习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得出的结论是别人和自己过不去,于是垂头丧气。有些同志遇到失误时,在心理认知上总习惯从客观条件上找根源,得出的结论是环境在处处与自己作对,总有被埋没的感…  相似文献   

11.
电影《奇袭白虎团》的场景,广大读者一定还没有淡忘吧!影片中尖刀班班长的形象也一定还留在你的记忆深处。今天,我们就给你讲一位这样的英雄人物。他就是血洒朝鲜战场的一等功臣,生活在河北省任丘市乡下的赵顺合老人。我们在市人武部同志的陪同下,采访了这位默默无闻的老英雄。  相似文献   

12.
每当你参观空军第一航空学院院史馆时,总能看到一位精神抖擞,满头银发的老人在耐心细致地向每位参观者做解说。这位退休老人,自1994年至今,先后两次参与了学院院史馆的整修与调建。院史馆的每一张照片、图案,每一个解说词都是他一手策划,一手精心收集制作编写而成的。退休以来,他先后培养了20位解说员,接待  相似文献   

13.
当事人     
韦开忠新疆某部老兵一个老兵的"集结号"离开部队30年后,一位八旬老人又和老部队紧密相连。2006年,老兵韦开忠从自己的老部队——新疆某红军英雄团离开时,团里送他一套团史资料。资料中多处与事实不符的记载,使这位每个月靠1000多元养老金生活,妻子常年患病的老兵踏上为老部队寻根的万里长征。5年来,他辗转上万公里,足迹遍及四川、重庆、甘肃、陕西、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一位在国营工厂当工人的女青年张凤群,把爱情献给一等残废军人原军成。他右眼失明,左眼有伤,右下颌弹片穿透,饮食困难;脑神经严重损伤,下肢行走不便。这位女工每月只有30几元的工资,大都用于照顾丈夫的生活。一天深夜,原军成突然高烧昏迷,  相似文献   

15.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08,(10):64-64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伟大的阿帕契部落首领杰罗尼莫(1829--1909)是一位公认的印第安武士,以勇敢、坚定、机智闻名。他曾经率领35名武士与5000美军周旋5个月之久。1886年,杰罗尼莫投降,但这位酋长并没有放弃与白人的斗智斗勇。数年间,他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扑克高手。  相似文献   

16.
孟席斯生于1937年8月14日。他的父亲是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曾任潜艇部队司令,后被派往中国。所以他刚出生14天,在襁褓中就随父亲从伦敦来到中国,先后住在上海和山东威海,并由一位中国保姆照颐。 1939年其父奉调回英国,他们一家和中国保姆一起回到了伦敦。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位中国保姆才离开他们家回到中国。至今,他还十分怀念这位善良慈爱的中国保姆。 他的父亲1953年退役,退役前担任航空母舰舰长和编队司令,是一位准将,并于1968年去世。母亲现已病瘫在床。  相似文献   

17.
1937年8月26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斯大林在他的会客厅里,迎来一位身材魁梧、相貌伟岸的中国将军。他们坐定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中国的抗日战争问题畅谈了5个多小时。事后,斯大林以敬佩的口吻称赞这位将军是“卓越的战略专家”。这位受到斯大林高度赞誉的中国将军,就是与蒋百里齐名的著名爱国军事家杨杰。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怀着军事救国的志向,屡游海外,成就了深刻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8.
2017年4月17日,在"2017年军工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上,一位身材魁梧精神矍铄,在会议上年龄最长的会议代表吸引了记者目光。这位名叫陈善元的江苏晨光数控机床公司董事长,在出席座谈会期间,与各位参会代表一同交流探讨国产数控机床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很难想象,这位现年七十三岁的老人,为了事业依然到处奔波。感动之余,带着对陈善元和他的团队的崇敬与好奇我来到泰兴。  相似文献   

19.
在黄河岸边,山东东平湖畔,人们传颂着一位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镇党委书记,他叫李宗乾。这位受中央组织部表彰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党的十五大代表,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倾注在国防事业上,留下了一串坚实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西南腹地的大小凉山,高耸入云,连绵千里。在大山深处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瘦高个上校军官,穿行在彝家山寨,奔波于沟壑山梁,一脸黝黑印记着他拼搏与奉献的光彩。 这位军官,就是美姑县人武部政委蒋志亮。13年来,他在大凉山深处谱写了一曲曲优美动人的颂歌。彝族同胞亲切地称他为“大凉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