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坦克被誉为“陆战之王”,是一种有直射火力、高度机动,又有坚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主要用于同敌方坦克及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用来对付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等。主战坦克是坦克队伍中最重要的成员,它代替了传统的中、重型坦克,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二战以来,主战坦克已发展了三代,现正在发展第四代。欧洲是世界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已发展了三代装甲战车。61式坦克和60式装甲输送车为第一代,74式坦克和73式装甲输送车为第二代,90式坦克和89式步兵战车为第三代。其中第二代装甲战车的生产数量最多,它是目前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主要装备。对于第三代装甲战车,日本人称它为“世界上第一流的”装甲战车,也有人称它为“世界上最昂贵的”装甲战车。它将成为21世纪初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主要装备。  相似文献   

3.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几场局部战争告诉人们,坦克仍然是地面作战的主要力量。坦克在地面战场上的突出作用,使得反坦克武器成为发展的重点。以下是目前外军着力发展的几种高技术反坦克兵器。 “超级煞星”:作战飞机 世界各国的作战飞机大多都装备有各种型号的空对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及集束炸弹等,既可攻击地面目标,也可攻击装甲目标。因此对坦克形成了较大的威胁,是坦克的“超级煞星”。 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作战飞机对坦克的威胁最大,已经成为坦克的致命武器。  相似文献   

4.
“虎”Ⅱ坦克的压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首选在北非战场投入了M3与M4中型坦克。与它们作战的是德国和意大利的二流坦克。M3与M4坦克占尽技术上的优势,最终取得了胜利,将轴心国的军队赶出了非洲大陆。 然而在北非战役后期,火力强大、装甲超强的“虎”I坦克参战。与之相比,美国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坦克之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英军投入了约100辆“挑战者”,这些坦克在海湾战争结束后无一受损,“挑战者”创造了坦克运用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也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坦克,其装甲被称为是“不可击穿”的。然而,最近这一神话却被打破了。多次装甲被击穿事件挑战“挑战者”安全纪录2007年4月,一辆“挑战者”—2型坦克在袭击中被击穿装甲,英军受损并不大,但感觉很没有面子,同时在心理上受到的震撼将远远大于事件本身,因为“挑战者”在他们的眼中几乎就是“安全”的代名词。英国国防部也  相似文献   

6.
装甲战车,主要是指坦克、装甲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侦察车、装甲自行火炮等作战车辆与装备。装甲战车自问世以来,由于其装甲防护好、机动性能高和杀伤火力强,迅速成为了陆战场上的主要突击力量。自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军事、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了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成为了现代战争的主要样式,  相似文献   

7.
1 概述坦克技术在不断改进,影响战后研制工作的是成形装药。由于装甲不再能起完全保护作用,作战中的决定性的因素是机动性。就作战的主要准则火力而言,远距首发命中概率在增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效作战距离仅为100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则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从半摩托化部队到装甲、机械化部队,从传统平面登陆作战到立体作战,海军陆战队的装甲车辆与运输、投送装备已成规模化、体系化,技术水平也居于世界各国海军陆战队的前列。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还在研制新型水陆两栖坦克的国家,新一代水陆两栖坦克的装甲、火力、机动性等主要性能,在世界各国的陆战队装备序列中无出其右。  相似文献   

9.
坦克和装甲战车被人们习惯的称为“陆战之王”。它曾经披靡于战场,被认为是主宰胜负的王牌兵器。 一战时期,是“陆战之王”的产生时期。此前,阵地战是敌我双方最常用的作战样式。这种作战方式对防御一方优势极为明显,被形象的称为“绞肉机”,使得进攻一方难越雷池半步,甚至会在战场上出现两军对峙、寸步难进的僵持状态。物极必反,“陆战之王”应运而生。在英军第一次使用坦克进行作战时,就顺利的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占领了敌方的阵地。此时的坦克其主要目的是依靠自身防护力为冲击步兵实施引导和掩护。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近年来欧洲东部爆发的大规模冲突中,交战双方动用各种军事手段展开激烈交锋。地面作战中,装甲与反装甲武器、装甲与装甲武器对抗尤为惨烈,双方数千辆装甲战车被击毁,装甲兵伤亡惨重。这固然表明坦克装甲车辆“陆战之王”的地位依然稳固,但同时也意味着新一代地面作战平台的研发需要加强装甲防护技术的投入,装甲钛合金前沿技术探析也由此成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