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魏玉祥  何灵 《环球军事》2004,(21):26-27
自台军实施"精实案"以来,台湾当局为实现其"防卫固守、有效吓阻","决战境外"的战略构想,在调整建军备战重点和兵力部署的同时,注重加强所谓的"国防动员"建设。 完善动员体系。多年来,台湾当局始终把祖国大陆作为唯一的作战对象,不断扩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台湾当局一直以抗登陆作战作为其战略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后,台湾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转而以海上反封锁和防空袭作为基本作战思想,并将反封锁作战作为未来的主要作战方式。为此,台湾当局十分注重发展反水雷作战装备,并已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反水雷作战部队。  相似文献   

3.
高强 《当代海军》2002,(3):8-8,11
国民党自1949年溃逃台湾后,始终把发展军事力量作为维系其统治的重要支柱,十分注重时局变化,适时调整军事发展战略。五十多年来,台湾当局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四次大的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军备建设,并对未来军事战略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4.
湘林 《当代海军》2002,(3):32-33
2002年1月13日,台湾当局正式公布台湾军队重要岗位高级将领人事调整名单。调整后的台军高级将领个人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5月18日,台湾当局宣布台湾第一份《国家安全报告》(以下称《报告》)出笼。该《报告》系统地汇集了陈水扁当局的“台独”分裂主张,再次暴露了台湾当局领导人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继续推行激进“台独”路线的野心。《报告》强调指出:“必须以新的视野重新检视对安全防卫的概念、调整建军备战的策略,以强化自我防卫能力。”可以看出,台湾当局“以武谋独”的企图并没有改变,台军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台湾当局为了适应世界格局的变化,将其军事战略由“攻守一体”调整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这一战略与以前相比,在强调“固守”的同时,第一次明确地把“威慑”引入军事战略,更加强调军队战斗  相似文献   

7.
易冰 《军事历史》2001,(2):35-41
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斗争全局的方略。它由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战略措施等基本要素构成。深入研究台湾的军事战略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台湾当局在处理两岸关系上的立场、有针对性地做好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台湾军事战略的历史演变   国民党军队兵败大陆、退逃台湾后,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已逾半个世纪。随着国际局势、两岸力量对比和台湾岛内情势的变化,台湾当局不断调整其军事战略,其发展变化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从 50年代初到 60年代末为“反攻大陆”的攻势战略。“反攻大陆”是蒋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上,台湾当局顽固坚持反共拒和立场,不断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事件。尤其是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台当局将其“攻守一体”的军事战略调整为“积极防御,独立固守”的战略。根据这一战略,台当局加快了建设海  相似文献   

9.
台湾当局近年来加紧进行所谓“第二代”武器换装,大量添置先进的武器装备,重点装备海、空军。在军事力量得到某种加强的情况下,台湾当局便开始吹嘘其有实力抵御来自海空的军事进攻。那么,实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台湾当局为实现其“以武拒统”的迷梦,大肆购买“洋武器”,不断扩充其武器库,将台湾岛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火药桶”。然而,只要认真分析,人们就不难发现,不管台湾当局怎样削尖脑袋、绞尽脑汁拼凑“军事实力”,都不可能阻挡海峡两岸走  相似文献   

11.
近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主持三军院校毕业典礼时,再次极力鼓吹“大陆威胁”,要求台军“确立敌我意识”,“全力以赴,努力建军备战”,之后,又在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扬言,除加深与美军进行军事交流合作外,希望能加强台美联合军事演习。从台湾当局领导人的言行和台湾当局军队频频上演的军事演习闹剧看,其“以武拒统”的企图昭然若揭,引起全世界和全体中国人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军为1949年由大陆逃台的国民党海军,是台湾当局与我抗衡,以武拒和及维系其统治的重要工具。经过数十年的兵军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了近十年的台军“精实案”计划,裁减了人员,精简了机构,调整了部队部队的编成。“精实案”后,海军编制基本达到了小而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南北 《当代海军》2002,(6):32-33
2002年1月13日,台湾当局正式公布的台湾军队重要岗位高级将领人事调整名单中,本土籍的“参谋总长”汤曜明,接替伍世文出任“国防部长”:在台军军政、军令系统向“一元化”调整后,汤将是位于“总统”之下、“参谋总长”之上的高级军事首脑。这是汤曜明继首位台籍陆军总司令、台籍参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为了达到两岸长期分离和台湾独立的政治目的,一方面积极发展与美国的传统关系,谋求美国的政治、军事庇护;另一方面,主动调整其军事战略,即由“守势防卫”战略调整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战略。台湾军方根据这一军事战略,加速武器装备发展步伐。加强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全面提高空军以空制空、以空制地、以空制海的能力台军认为,空军是达成高技术战争目的的主导性力量,是完成多种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豫夫 《当代海军》2006,(7):66-67
为便于舰队兵力整合运用,提高海上作战能力,统一管理去年12月成军的“基隆”和“苏澳”两舰及今年底到台湾的“左营”和“马公”两舰,台“海军司令部”于5月23日在位于苏澳的中正基地,举行了261战队即“基隆”级舰战队编成典礼,赋予该战队全面指挥管理“基隆”级舰作战训练事宜。台军在体制调整、编制减少的情况下,专门增设261战队,可见其对“基隆”级战舰的高度重视,也再次暴露了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野心。“基隆”级舰1个多月内2次改隶台湾当局从美国购买的“基隆”和“苏澳”两舰,去年12月成军后,先是由“舰  相似文献   

16.
近日,台湾当局对台军高层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整的动作引起了两岸人民的高度警惕。正在进行的“内阁”改组是陈水扁上台以来最重要、也最能反映其个人意志的高层人事改组,其中以“国防部长”为核心的军方人事调整尤其令人关注。 台军将领大调动 1月24日,陈水扁核定军方高层人事案,包括陆、海、空总司令、“参谋本部”3位副参谋总长、“国防大学”校长均异动。 陈水扁核定的此波人事调整包括8位上将、3位中将,再加上之前已核定的参谋总长汤曜明上将接任“国防部长”(停役),是第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如何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是美国政府外交政策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不料,布什政府刚刚上台,台湾当局就给美国出了—道“难题”。 亲笔信端来“烫手山芋” 近日,台湾媒体曝出一个“内幕”:就在美国新任总统布什宣誓就职的当天,台湾当局领导人给布什送去了一封亲笔信。 据台湾媒体披露,台湾当局领导人给布什总统的信函,是由台湾当局的高官,利用去美国参观布什总统就职仪式的机会,经由美国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局不久前自行研制的“华卫2号”卫星发射升空,此颗卫星是台湾当局由自己独立控制的空间卫星系统,用于建立一套自主的空间侦察预警网络,以此来强化台军事防御实力。台湾当局之所以积极发展太空计划,除了其本身的军事备战主要原因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促进因索,为此,台湾当局不惜投入巨资研发军事间谍卫星,仅20世纪80年代后期,制定的“五年卫星发展计划”就投资超过了100亿新台币。一、陈水扁为了实现台独的野心,提出“先制攻击,决战境外”的战略自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当局一步一步地向台独迈进,陈水扁提出一个“先制攻击,决战境外”…  相似文献   

19.
徐忠 《中国民兵》2007,(2):56-57
多年来,台湾当局在大力发展常备军事力量的同时,把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后备力量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对后备力量的组织机构、指挥体制以及动员体制等加以调整和转变,以期最大限度地挖掘岛内战争潜力,支撑未来作战需求。  相似文献   

20.
“瘫痪战”是台湾当局妄图实现其“有效吓阻”方针的手段。2000年6月16日,台湾当局领导人提出所谓“决战境外”的军事战略,引发强烈争议。台军内部意见分歧相当大。许多军事专家评论说,“决战境外”的先决条件是具备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完全是强者直扑弱者的手段,以海峡两岸的客观情况,根本不适合台湾。在各方的压力下,台湾当局和军方均不再提“决战境外”,转而强调建立“吓阻能力”,发展、配置具有扩大台军事战略纵深,以制空、制海、反登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