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兵应急分队建设要上台阶、上档次,加强组织、装备和训练建设十分必要。 一是要以快速反应为着眼点,加强组织建设。民兵应急分队能否快速反应,关键是人员要到位。为此,民兵应急分队的编组应把握就地就近、集中连片、在岗在位、交通便利、联络方便等要素。在布局上,重点编在主要城镇和重要守卫目标附近。在  相似文献   

2.
正在今年民兵整组中,广东省云浮市科学统筹支援、应急、储备三类队伍组织建设,重点针对辖区河网密布、森林覆盖率高、抢险救灾任务繁重的实际,突出加强民兵应急分队整组工作,明确各县(区)必须建立多支可随时拉动的民兵应急分队,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快速动员投入使用。各县(市区)按照"军民整合、军地共用、专业对口、人员精干"的原则,严格落实民兵安保分队、轻舟分队、消防分队等应急队伍的人员、装备,凡平时不  相似文献   

3.
南部县人武部按照2006年分区民兵军事训练计划,组织150名民兵应急分队人员参加了军事训练。针对民兵应急分队担负着当地维稳、抢险救灾、参战支前等任务,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始终以提高民兵应急分队的综合应急能力,提高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基本目标,严格按照训练任务、训练计划、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4.
崔爱锁 《国防》2002,(6):22-22
军分区作为地方政府的军事部门和兵役机关,应对突发事件是其重要职责之一。军分区应付突发事件时,应根据后备力量建设的实际,着眼快速高效地遂行任务的需要,采取灵活的对策。 第一,要建立民兵快反应急分队。突发事件具有时间、地点不确定等特点,要有效地应付突发事件,建立灵活机动、装备精良的民兵快反应急分队显得格外重要。根据民兵组织建设和担负任务的实际,军分区可从现有民兵应急分队中挑选精干  相似文献   

5.
图片简讯     
谭华军 《国防》2005,(10):28-28
最近,广东省军区组织防空作战指挥员、参谋人员和民兵便携式地空导弹分队骨干集训,以提升防空作战能力。图为民兵便携式地空导弹分队骨干在训练。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通过组织抗洪抢险救灾训练,提高了民兵应急分队的抢险救灾能力。图为今年夏季该区民兵应急分队举行抗洪抢险救灾综合演练。图片简讯@谭华军 @欧阳辉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兵》2008,(9):F0002-F0002
8月初以来.毗邻京津两市的河北省沧州军分区着眼北京奥运期间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需要.多次组织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开展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演练,犬大提高了全区民兵专业分队的应急应战能力,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快速反应、妥善应对。为北京奥运安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呜……"随着一阵尖厉的警报声响,福建省泉州市8支民兵应急分队均在一个小时内集结出动,并迅速进入指定位置展开带实战背景的各类作业。这是5月中旬泉州军分区配合上级组织民兵分队全员额全装备点验的一个镜头。正在现场指挥演练的军分区政委陈勇向记者介绍,今年的民兵整组,他们遵循"与实战任务对接、与区域优势同步"的原则,真编实编,编出了民兵分队的快速反应能力,编出了战斗力。  相似文献   

8.
经验交流     
四川省苍溪县人武部狠抓民兵应急分队单兵素质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苍溪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显著贡献。最近,广元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在该县召开了“民兵应急分队军事训练现场会”,其民兵应急分队军事训练汇报表演和应急分队建设等情况,受到了四川省军区工作组和广元市委、市政府、军分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一是着眼职能需要,重视人员组合。县人武部根据  相似文献   

9.
民兵应急分队是民兵队伍的“拳头”。新形势下抓好民兵应急分队建设,我认为,似应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和编组。民兵应急分队应建在重要防护区内和主要交通干线附近,其编组要注重提高科技含量。担负防汛、防火等急难险重任务的民兵应急分队,要着眼于用,编组可灵活多样,人数可多可少,不强求统一。二是要配齐武器装备。民兵应急分队武器装备的配备,要本着保证重点、力求实用的原则进行。要有计划逐步淘汰那些陈旧的武器装备,定购部分比较先进实用的武器装备充实民兵应急分队。除了必备的防暴器材外,还应根据应急分队所担负的任务,装备相应的专业器材。同时,应与水利、消防、铁路等对口单位的装备更新结合起来,利用这些对口单位的器材实施抢险抢修保障,全面提高遂行任务的能力。三是要狠抓训练。民兵应急分队的训练,要本着“担负什么任务就训什么”、“什么急用就先训什么”的原则,科学安排。城市民兵应急分队要以防暴和技能训练为主,乡镇民兵应急分队则应根据各自不同的任务,分别进行抗洪抢险,护林防火,护路联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兵》2012,(12):41-41
过去仅能通过视频传输系统指挥民兵分队完成抢险救灾任务的单一模式,经过对“三网”“六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后.实现了同警备区、乡(镇、街道)武装部、民兵应急分队上下实时通连。区人武部实时指挥控制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这是记者日前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人武部战备工作建设现场观摩活动中了解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刘国辉 《国防》2004,(9):35-35
民兵应急分队是抢险救灾、支前保障、反恐维稳的“拳头”力量。军事训练是提高民兵应急分队应急能力的基本途径。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安全形势的变化,民兵应急分队的应急任务越来越重,对应急行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军事训练,提高民兵应急分队的应急能力刻不容缓。(一)改革训练内容。要遵循平战结合、“战训一致”的原则,以所担负的任务为牵引,在搞好共同课目训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应急分队到各种复杂条件下进行应急训练,并结合组织整顿、集结点验、战备值班等工作与活动,进一步强化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动员能力;加大擒拿格…  相似文献   

12.
近日,清原县人武部针对赋予民兵应急分队“防突维稳、抢险救灾”等使命任务,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在民兵训练基地进行了擒拿格斗、警棍盾牌术、轻武器射击、防火等课目的训练,强化了民兵应急分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阳江军分区为了锤炼民兵应急分队和海防民兵连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经常突击拉动这些民兵进行点验和抽查,并设置各种突发情况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军分区采取多种措施.加速推进民兵应急分队针对性实战性训练。他们积极适应新形势和任务要求。组织民兵应急分队锤炼抗击自然灾害技能.大力开展抗洪抢险、反恐维稳、事故救援等课题训练,有效提高了民兵应急分队遂行多种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民兵应急分队是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兵队伍的骨干力量,是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尖兵。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如何提高民兵应急分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体现民兵应急分队的快速指挥,快速行动与快速保障,是省军区和人武部系统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只就快速指挥中的通信联络问题谈一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昌邑市根据形势任务,紧贴实战要求,优化民兵整组布局结构.在编组范围上,由补充一般兵员向补充技术兵员为主转变,向国营、民营企业、技术院校、街道社区拓展;在编组对象上,优先编组退伍军人、高学历人员和有专业特长人员;在编组方法上,采取成系统成建制编组,多编工作固定人员、在职员工;在应急使用上,不编或少编党政机关、关键岗位人员,避免职能任务重叠,多编与应急任务对口一致的人员.同时,根据民兵应急分队担负的维稳处突、抢险救灾、反恐防暴等不同应急任务,组织不同类型分队的编组,保证遇有紧急情况,民兵应急分队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六,怎样处理好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和基干民兵建设的关系? 答:做好组织民兵维护社会治安工作,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搞好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和整个民兵建设特别是基干民兵建设的关系。一是要正确认识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和基干民兵建设的联系和区别。当前强调抓好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做好应付突发情况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明确,民兵应急分队是基干民兵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兵担负维护社会治安任务的一种组织形式,抓好应急分队建设是民兵工作的一个方面的任务。无论是抵御外来侵略、保  相似文献   

18.
杨博  郑好嘉  王亚强 《国防》2012,(9):51-52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明确,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要在协调驻军和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好"参谋部"、"指挥部"和"协调部"的作用,做好地方政府与执行抢险救灾任务部队之间的协调工作.这就要求省军区系统必须强化职责意识,积极发挥军地之间的桥梁纽带和主导作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协调驻地部队扎实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9.
沈为民 《中国民兵》2007,(10):16-16
为提高民兵防化分队对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军分区积极研究探索民兵防化分队参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时机、方式、方法、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20.
由17人组成的四川省自贡军分区水上民兵应急分队,是第一支成建制进入映秀镇的水上民兵应急分队,是第一支从水上救出受灾群众的水上民兵应急分队,是第一支在汶川映秀镇救人和运送物资最多、贡献最大的水上民兵应急分队,创造了民兵在5·12地震中水上运输的奇迹。最近,四川省军区通报表彰了自贡军分区水上民兵应急分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