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9.11事件揭穿了一个美国神话 在“9.11”事件中,恐怖分子劫持数架民航客机,将其用作“超级巡航导弹”一举摧毁纽约世贸大厦并重创华盛顿五角大楼,从而打破了美国情报机构无所不知和防空体系滴水不漏的神话。通过这场悲剧,美国军政当局猛然意识到,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貌似刀枪不入的防护伞,原来是可以从下面钻进来的。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美国情报机构一再发出警报,称恐怖分子可能使用核材料或核装置进行恐怖活动。看不见的核阴云似乎笼罩在世人头上,核恐怖问题成了美国人生活中最大的恐惧之一。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在美国公众的关注目光中,一直鲜为人知的美国反核恐怖精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9.11”事件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报告。这些报告反映出,美国提升了情报工作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地位;美国情报界针对面临的新挑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谋求“情报优势”。“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冲击,使美国决策层对国家安全环境和安全战略重新进行了审视和评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主要有:2001年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2002年先后公布的2003财年《国防报告》以及《国家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经历的第二次本士惨遭袭击的事件,是一次致命的恐怖袭击。它以前所未有令人震惊的方式,穿过美国层层设障的防御体系,直捣其心腹地带。事后,美国政府迫于政治压力,痛定思痛,大刀阔斧地对其情报机构进行近十年来最重大的改革。其主要举措包括:提升情报机构级别,整合相关情报系统,扩大机构权力,争取恢复合法征召国外间谍,并建立起情报机构和本土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为了有效地预测和追踪国内外的恐怖活动,他们还增加军事拨款用于加  相似文献   

5.
美国情报机构斯诺登披露“棱镜”情报监控项目,让世界知道了美国一项大的国家秘密。“棱镜”情报的监控往往就是入侵它国政府、企业的局域网获取情报  相似文献   

6.
40枚“战斧”打头阵 “斩首”震慑未达成 阿富汗战争中,美情报机构曾报怨,因无授权攻击而多次错失歼灭本·拉登的机会。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情报机构争得了攻击授权,却未达成目的。 巴格达时间5月20日5时30分左右,美军开始从游弋在红海和海湾的战舰和潜艇上向伊拉克发射了约4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并出动了F-117A隐形战斗机向巴格达发射了精确制导炸弹。由美国情报机构导演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20日,美国公布了现政府向国会提交的、由布什撰写导言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布什政府上台后首次提出的、也是21世纪美国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是在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的背景下出台的,具有一些新特点,反映了布什政府对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些新观念,将对美国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报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如今面对外国间谍、恐怖主义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威胁,世界各国的情报机构看似都有些招架不住。如何承担历史和时代赋予它们反间谍和反恐怖的双重任务已经成为现代情报机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鉴于此种境况,各国政府机构纷纷拿出各种方案,来为自己国家的情报机构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美国情报机构改革“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9.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4,(22):57-59
美国作为情报大国,情报机构林立,包括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国防情报局、国家侦察局等16个主要机构。在“9·11”事件后,各大情报机构亡羊补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扩张,而与之相适应的情报预算(又称为“黑色预算”)也水涨船高。那么,美国每年的黑色预算究竟多少钱?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透露,美政府每年都耗费巨资,如2013年预算就高达526亿美元,而各个情报机构的预算种类更是名目繁多,有网络对抗、地理情报侦察、数据分析等32个种类。  相似文献   

10.
张高亮 《军事文摘》2023,(19):49-54
<正>美国情报机构现有18个法定组成部门,是当今世界情报人才规模和投入最大、培养体系最健全、成效最显著的情报机构之一,在美国连续十余年获评“员工最佳工作场所”。其中,国防情报机构占据一半之众,负责提供外国军事能力、计划、意图、作战命令、部队部署等情报产品和服务,是美国情报机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部门把人才视作最重要的资源,将人才培养作为能力提升的基石,用组织的牵引作用和体系的保障功能,激发人员各自的能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对于许多人来说是相当陌生的,因为它没有以色列的摩萨德、美国的中情局、英国的军情6处那么出名,然而,论神秘性和“9·11”后的重要性来说,它一点也不比上述的情报机构逊色。特别是随着反恐战争的继续、“基地”负责人的接连落网,这个在全球反恐战争中越来越引人瞩目的情报机构终于浮现在世人的眼前。3月11日,这个极其神秘的情报机构首次向世人敞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让人们终于有机会看到它那神秘的内幕。  相似文献   

12.
“9.11恐怖事件”再次应验了“美国靠海军,海军靠航母”的老话。目前,美国有13艘航空母舰,其中核动力航母10艘,常规动力航母3艘。这13艘航母分别隶属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每个舰队下辖6艘航母,另一艘今年3月4日下水的“尼米兹”级核动力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后,美国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频率明显增加。但由于各国关注的重点不同,致使参与的积极性也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4.
郭华 《环球军事》2008,(23):56-57
从20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到80年代的“伊朗门事件”,从90年代初的“印巴核试验情报失误”再到21世纪的“9·11”事件及“情报门”事件,几十年来,以中情局为首的美国情报系统—直为失误和丑闻所缠身。那么,谁在监督美国情报机构?它是如何运行的呢?  相似文献   

15.
对安全环境的判断历来是美国政府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依据,从老布什政府极其乐观的“四无环境”理论到克林顿政府比较慎重的“四种危险”理论,均认为有两洋之隔的美国本土是“绝对安全”的。但是,“9.11”事件给予美国历届政府对美国面临威胁的判断一个极大讽刺,使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面临的威胁。2002年6月1日,布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来,不论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局部战争或武装冲突,只要美国认为与其战略利益悠关,或有可能威胁到它的安全,都要派出海上编队尤其是航母编队作为“撒手锏”,实施威慑或直接打击。“9.11恐怖事件”的当天,当不少美国  相似文献   

17.
美国情报工作的失误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1月25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法令正式批准成立美国国土安全部,其四大主要功能之一就包括“汇总和分析来自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等部门的情报”,以提高分析情报、进行决策的效率。这次美国50年来最大规模的政府改组与“9.11事件”后美国对其情报工作的反思,以及一系列“亡羊补牢”的举措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前,一份印有“绝密”字样的美国原子弹研究计划竟然被苏联情报机构截获。史学界人士认为,正是由于这一计划及其技术的泄露,使苏联得以加快速度研制出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改变了历史进程。这第一位向苏联提供情报的人是谁?请看——  相似文献   

19.
肖铁峰 《环球军事》2013,(14):22-23
近日,美国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美国情报机构从2007年起就开始实施代号为“棱镜”的电子监控项目,而谷歌、微软、“脸谱”等9大世界级互联网服务商,均与美国安局存在“数据合作关系”。不论斯诺登是英雄,还是“叛国者”,也不论其未来命运如何,他的这番表述清楚无误地提醒世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美国主导下的“大数据”时代。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位于北美大陆,东西两岸有辽阔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作天然屏障,南北接壤的墨西哥和加拿大都是友好邻国,美国本土长期以来未遭受大规模外敌入侵。但“9.11”事件极大地震动了美国朝野,美国人开始感到,各种潜在成胁正对美国“虎视眈眈”、伺机报复,还有比“无赖”国家更仇恨美国、在攻击时更不择手段的对手。一夜之间,“邻国”似乎已经不再局限于地理意义,美国变得与许多国家“接壤”并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内结束了关于是否孺要加强国境安全的争论。美军理论界也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防务构想,即在美军陆、海、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