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新词     
一天,班上来了一个插班生,她自我介绍:“我未必会是最聪明的.我未必会是最美丽的.我未必会是最优秀的……”正当班上同学称赞她的谦虚时。她突然说:“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魏碧慧.”  相似文献   

2.
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也许根本不知道她是谁,但她却是二战时期对反法西斯同盟最具杀伤力的间谍之一——希特勒称她为“我亲爱的公主”。美国联邦调查局二战时的秘密备忘录则称她“比一万个男人更可怕”。  相似文献   

3.
母亲丰富的人生中,最引以为自豪的就是伴随她72年,走过风雨历程的“红军盆”。每每听着母亲讲述“红军盆”的故事,我就好像走进一个凝重而又辉煌的红色岁月,陶醉在“红军盆”的光泽里。  相似文献   

4.
朱立凤曾是江苏省常州市凤凰楼大酒家的董事长,还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常州市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她先后荣获江苏省“十佳母亲”、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常州市“十佳关心国防建设好公民”等称号。但她最看重的还是官兵们送给她的“兵妈妈”这个称谓。  相似文献   

5.
潘宏 《军事历史》2006,(10):29-36
美国作家尼姆·韦尔斯在她的《续西行漫记》中,这样描述刘英:“洛甫(张闻天)的太太刘英,是我们所能想像到的身材最顶矮小的人物。我简直想不通,她为什么在长征中,没有被大风刮走,她像知更鸟一样的活泼和伶俐,整天忙着青年团的工作。”半个世纪后的8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的开头,也写到了刘英:“刘英还不到五英尺高,娇小得就像小孩子玩的布娃娃。海伦·斯诺曾经说她无法想像刘英在长征途中是怎么没被大风刮走的?……刘英的个子虽小,但她具有钢丝一般坚韧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邢菊华这个名字,久熟于耳,她是四川阆中市共和乡女子民兵班班长,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种养业能手”、“民兵科技致富标兵”。 邢菊华其实是四川农村最普通的一个妇女,她也曾随女子民兵班的其它姐妹南下广东打过工。1997年她和一帮姐妹毅然返家,身为女子民兵班长,她不相信在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只有一艘以“八一”为舷号的军舰她七载航程环球六圈创下诸多中国海军之最美国太平洋舰队和航母编队向她致敬无数外国人和海外赤子向她挑起大拇指凡军舰都有舰名和舷号,中国军舰的舷号一般都在三位数以上,但只有一艘舰例外,她就足以郑和为舰名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远洋航海训练舰,其舷号只有两位数——81,人称八一舰。去年“八一”前夕,这艘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在第38次破浪远航中度过了7岁生日,至此,她已14次南下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行12  相似文献   

8.
新婚仪式上,他对她说:“如果我只有十元钱,我会拿它来当做车费,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去看你……”她对他的表白是:“嫁给军人,我一生无悔!有个军官丈夫,我一生无憾!”  相似文献   

9.
在丈夫眼里,她是“贤内助”;在战士心中,她是无话不谈的“知心大姐”;在朋友的赞美声中,她是让人敬慕的“女强人”,她就是山东某预备役高炮团政委丁英民的妻子张兆凤。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2007,(10):F0002-F0002
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之一“勇敢”号按时离开BAE系统公司位于苏格吐温的船厂,开始她的处女航。“勇敢”号将沿着“克莱德”河向下航行,并在苏格兰西海岸附近开始海试。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游击战争中,曾经活跃着一支秘密深入敌占区开展斗争的精悍的武装工作组织。她,就是被人们誉为敌后斗争的“袖中利剑、怀中匕首”的八路军敌后武装工作队。 “敌人打进来,我就打过去” 1941年,敌后抗战进入最严重的困难阶段。为“蚕食”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占领区,日伪军大力修筑铁路和公路,并沿两侧挖沟筑墙,增  相似文献   

12.
报刊文摘     
伊拉克的女将军玛雅姆玛雅姆·拉加比是伊拉克陆军中最年轻的一位女将军,今年仅36岁,是两个小孩的母亲。在1980年至1988年的两伊战争中,由于她毫不留情地将俘虏的伊朗士兵杀害,当年霍梅尼曾悬赏100万美元取她的首级。现在,她是伊拉克约1.5万女兵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的“花木兰”闫建波在中国,“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感人故事家喻户晓。在俄罗斯历史上也不乏“花木兰”式的英雄。骑兵女战士那杰日达·安德列耶夫娜·杜罗娃就是俄罗斯最著名的“花木兰”。杜罗娃出生于1783年,她的父亲是一名骠骑兵大尉。...  相似文献   

14.
何勇  陈耿 《中国民兵》2020,(5):79-79
在西藏察隅县日东村,有一位老阿妈,在5月10日母亲节前,收到了很多鲜花和问候,这些都是她的“兵娃娃”送给她的。老阿妈叫旺秋卓玛,今年83岁,她的拥军情怀起源于1964年的冬天。那年,粮食收成不好,很多村民吃不饱饭,就在大家犯愁的时候,当地驻军在自身粮食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冒着鹅毛大雪为村民送来几百斤粮食,帮助村民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边防逶迤连绵的哀牢山中,有一个叫“普角”的地方。大概在取这个地名时,人们并不认为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地方,就叫她“普角”吧!——“普通的角落”。 就是这个“普通的角落”,时常让我魂牵梦绕,因为我曾经用鲜血和汗水建设过她,保卫过她,在那里留下  相似文献   

16.
我对“诱惑”不能动听得像哲学家一样“形而上学”似的诠释其中的奥妙,但我承认这玩意儿确像一种诱人之花艳丽夺目,无端地挥发着人的计谋、胆识、才能之气。请看我们四周:追逐“时髦”故事,不知疲倦周而复始延续;一群一群的人像“克隆”一样效仿“时髦”的潮流,把自己卷入“欲望”漩涡而迷了方向。所谓的新现代文明难道真是物欲的“乌托邦”?一场场豪华的物欲惊梦难道真能催醒“一无所有”的精神失落?……我怀疑! 茜,我的挚友。不是我追主流求形式,她确实是大众描绘的潮流女孩——亮丽。每天她把各式的化妆品按时尚杂志中的步骤精心涂抹,整张脸在我看来像块试验基地。精美的勾画、雕琢在我们这些穷学生中格外惹眼,像绿叶衬鲜花似的。对时尚杂志内容的解读在我们之中她消化得最彻  相似文献   

17.
年仅28岁的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主治医师李晓红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光荣殉职,用年轻的生命谱写出一曲舍身为民的人生壮歌。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她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武警北京总队为她追记一等功,批准她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8.
半个多世纪中,一道让人诅咒的海峡像无形的藩篱,制造了两岸间多少肝肠寸断的人间悲剧。“5·20”台湾新领导人宣誓就职前夕,江苏省宿迁市一位叫侯孝娥的国民党老兵遗孤昼夜难眠,寝食不安。这位日日盼统一、天天念“三通”的花甲之妇告诉笔者,她最  相似文献   

19.
王学伟  王西峰 《国防》2002,(2):54-54
元旦前夕,陕西预备役某步兵师高炮团会议室 里座无虚席,一场“现代科技与军事革命”的报告会正在进行。看着官兵们听讲的专注神态,坐在最前排的一位中年妇女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她叫张娟娟,是咸阳市医疗器械厂的一名下岗职工,该团组建近三年来,这是她第十一次自费邀请专家来部队智力拥军。我们有幸采访了她,并被她坚持15年如一日拥军的事迹所打动。  相似文献   

20.
借助电话,我们走进了一位军嫂的来队“现场”。电话中,关于来队的种种酸甜苦辣,她说“历历在目”,她常用的词语是“不容易”、“不一样”、“习惯了”,她的常用表情是笑,偶尔夹着些叹息。她是无数骄傲而美丽的军嫂中的普普通通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