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苏联为保卫北极地区的安全,于1933年组建了北冰洋区舰队,这就是北方舰队的前身。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北方舰队担任防守海岸、保证海上运输、破坏敌交通线、支援陆军并配合战术登陆部队实施登陆作战等任务,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功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北方舰队  相似文献   

2.
洲际弹道导弹(ICBM)已为军界和公众所熟知。可是我们有时会忘记,仅仅是在20年前才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洲际弹道导弹。美国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开始较晚,直到1955年我们才开始研制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后来被称为“宇宙神”)。此后不久,苏联塔斯社洋洋得意地宣布,1957年8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洲际弹道导弹。这进一步激发了美国对洲际弹道导弹的兴趣。同年12月,美国发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T—64和T—72坦克装有同西德豹Ⅱ式坦克一百廿毫米大炮初速一样的一百廿五毫米火炮。但是,西德坦克火炮却比苏联的短一点二米,这对准确性来说有重要意义。因生产炮管时经过了一道超现代化的内膛挤压硬化工序,所以苏联人非常想知道西德莱茵冶金公司制造的内部  相似文献   

4.
1927年12月14日,国民党政权对境内苏联领事机关发动挑衅性攻击之后,苏联与中国国民党政府最后断绝了外交关系。只过了一年多,1931年9月18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满洲”)之后,1932年12月1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裁军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颜惠庆同苏联人民外交委员M.M.李维诺夫交换了关于两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的信件。中苏外交关系长期断绝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敢于悍然侵略中国的原因之一。蒋介石最后明白了这一点。为回应中国社会各届的要求,南京政府被迫发展两国经贸、文化关系。1934年三月北京国立图书馆开设了俄文书籍处,并决定与…  相似文献   

5.
不知怎么,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是苏联制造的。这种说法的大意是—— 苏联在1938年下半年开始研制原子弹。斯大林考虑到希特勒可能进攻苏联,要求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后来改为4年。为赢得时间,苏联同德国于1939年8月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相似文献   

6.
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对抗美国的核威慑,在绝密状态下打造了一套“超级末日武器”—“边缘系统”,又被称为“死亡之手”。一旦美苏发生核大战,被激活的“边缘系统”将开始自动检测,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它没有收到苏联高层的回应,它将自动识别为“末日来临,苏联领导层已经消失”,随即开启对美国的绝地反击。  相似文献   

7.
14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盟国领导人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对纳粹德国实施战略轰炸的新模式——“穿梭轰炸”(shuttle bombing),或称为“钟摆轰炸”.具体而言是指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的重型轰炸机利用英国、意大利的空军基地起飞,对德国和德国占领下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境内的目标实施轰炸,然后到苏联的基地降落,在那里加油、装填弹药或维修,在回程时遂行新一轮的攻击,最后返回英国或意大利的空军基地.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军针对阔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未来战争的要求,凭借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提出了一项称为“21世纪部队”的陆军现代化计划,旨在“用信息时代的方法创建信息时代的陆军”,即重新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编组灵活、反应迅速、以能力与知识为基础的、能打赢全维战争的数字化部队。为了推动“21世纪部队”的建设,美国陆军分别于1994年4月、1997年3月和11月进行了“数字化营特遣队”、“数字化旅特遣队”和“21世纪重型师”的“高级作战实验”。实验中广泛运用并评估了应用数字技术的信息化装备系统。  相似文献   

9.
杨永志 《环球军事》2008,(23):54-55
1941年6月22日,也就是苏联卫国战争首日,在苏联上空发生的一切可谓是世界空战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幕。战前几个月,纳粹德国就开始积极筹划对苏联进攻,大批飞机悄声无息地被移防到了苏联边境。而此时,苏联虽然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还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心存侥幸。可惜战争的红线是那么脆弱,在苏联人还有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战争就突如其来了——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设立了专门的民防博物馆。据称,该博物馆主要是向苏联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和军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宣传介绍有关民防知识。苏联民防博物馆的内容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苏联民防初始及早期活动情况。苏联是开展群众性民防比较早的国家。早在1932年10月4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就颁布了“苏联国土防空条例”,并根据这个条例组建了全苏人民防空组织,  相似文献   

11.
正二战期间,为迎头赶上西方国家的核武研发步伐,争取核科研优势,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苏联当局出台了历史上著名的"核计划"。苏联"核计划"是指以原子弹研发为核心的苏联核能发展规划。该计划始于1942年9月28日苏联国家国防委员会颁布"关于组织开展铀工作"的决议,止于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相似文献   

12.
李牧晨 《军事历史》2020,(3):98-10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作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主要力量,从1941年6月末到12月,与美国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并最终成为美租借法案援助对象。此后根据四份议定书的规定,苏联获得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盟国的大量租借援助。西方的租借援助,为苏联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等物资,并在一些关键部分弥补了苏联军事生产的短板,还为苏联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使其能够大力发展其他生产、补充其他行业劳动力和军队兵力,为苏联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1935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的56年间。苏联共有46人被授予苏联元帅(含相同级别)及其以上军衔,其中1人被授予苏联大元帅军衔,40人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3人被授予苏联海军元帅军衔。还有3人被授予相当于苏联元帅的国家安全总政委(其中1人后来又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相似文献   

14.
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宣称,力争十年内把美国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随后,苏联也制定了载人登月计划,并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美国人唯恐在载人登月方面被苏联超过,于是,美国情报机构就开始搜集苏联实施登月计划的情报,由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登月情报间谍战。  相似文献   

15.
田苗 《环球军事》2007,(14):36-37
据俄罗斯《新闻时报》近日报道,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40年之后,以色列历史学家雷梅兹和吉诺尔新出版一本名为《迪莫纳上空的米格-25:苏联核游戏》的书,该书披露苏联蓄意策划了这场战争,目的是终止以色列的核计划,但苏联人失算了。刺激阿以开战苏联于1948年就承认了以色列,并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通过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武器给这个新独立的国家,两国关系一度"亲上加亲"。但在1960年克格勃间谍发  相似文献   

16.
胡海 《环球军事》2009,(1):27-27
1988年2月12日,两艘美国军舰故意驶入苏联军港附近水域,企图侦查苏军的海军实力。此举立即遭到苏联军舰驱赶,在多次警告无效后,苏联水兵采取了必要的撞击手段,致使美舰受损,此举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卫国战争,持续四年之久,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灾难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包括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永久而深刻的创伤与记忆。正是这场战争,孕育了苏联军事文学的繁荣。时至今日,我们还可以从独联体——解体的苏联——的文学发展中看到这种战争文学繁荣的继续。  相似文献   

18.
文锋 《军事史林》2006,(9):43-48
拉多加湖是欧洲的第一大湖,面积为18,000平方公里,从北至南长达213公里,湖宽139公里,湖水最深处225米.它有无数岛屿和港湾,也有可怕的风暴巨浪.尤其是进入秋季,这个位于苏联西北边陲的大湖更成了一片多事水域.  相似文献   

19.
北翘 《环球军事》2011,(22):56-58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随之打响,战争持续了1413天,约2700万名苏联军民牺牲。 2011年6月22日,是卫国战争爆发70周年纪念日,俄罗斯各界纷纷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俄罗斯不少媒体刊登了一系列专栏文章,纪念、总结和反思这场规模空前、付出了巨大代...  相似文献   

20.
冰骏 《国防科技》2004,(1):91-91
自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第一艘核潜艇诞生以来,苏联核潜艇在世界各大洋中发生了许多事故,但许多事故的严重后果无一不被苏联官方掩盖了。现在,随着苏联解体,一些“绝密”内情被不断曝光。如1961年6月的“K-19事件”、1986年10月的Y级核潜艇在百慕大沉落事件、1989年4月M级核潜艇“共青团员”号在挪威附近海域沉落事件等等。进入新世纪,俄海军核潜艇沉溺事件似乎延续了前苏联的苦难,于2000年8月“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于巴伦支海,相隔3年之后的2003年8月30日,俄海军北方舰队“K-159”号退役核潜艇又葬身巴伦支海海底。这里讲的是发生在3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