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保卫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民奋起抗击.11月11日,上海失陷,南京危在旦夕.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在迁都重庆的过程中,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党政军要员、重要机构、各国驻华使节和各抗日救亡团体及文化界著名人士纷纷先期移驻武汉.同时,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和八路军办事处、中共中央长江局及中共代表团相继进驻武汉.此时的武汉已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和国民政府的战时临时首都.  相似文献   

2.
进行大决战建立新中国——人民军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姜铁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46年7月至1950年5月,进行了一场以推翻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  相似文献   

3.
1917年1月6日,德国外交部长阿图尔·齐默尔曼正在柏林的办公室内起草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是准备拍发给德国驻美国大使冯·伯恩斯托夫并转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公使冯·埃克哈特的。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年月。一场既无义又无望的战争已使几百万名土兵横尸疆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无论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还是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都伤亡惨重毫无收获。  相似文献   

4.
1949年4月20日傍晚 ,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 ,百万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直下江南 ,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仅3天即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 ,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胜利捷报传到北平香山 ,毛泽东主席欣然命笔 ,写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大气磅礴的不朽诗篇。南京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渡江战役中 ,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国民党军在兵力及财力、物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 ,仍下了许多本钱来加强防御。1948年底 ,国民党南京卫戍总司令部组建了南京…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悍然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空中袭击。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的外交惨剧。一桩桩令人发指的罪行,彻底撕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人道主义卫士”的假面具,暴露了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军政当局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作用,决定建立一支机械化部队。经过几年筹划,于1933年派徐庭瑶率一军事代表团出访英国,请求英国帮助建立坦克部队。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由英国售给中国坦克30辆,并派一个以岛逊为首的军事顾问团到中国协助组建。于是,1935年在南京方山建立起中国第一支坦克部队——中央陆军直属战车营。与此同时,‘为了培养机械化部队的军官,还成立了一所“陆军交辎学校”,由蒋介石兼任校长,徐庭瑶任教育长。战车营隶属交辎学校。这便是我国坦克部队及坦克学校的雏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上海危急,南京遭敌机轰炸,国民政府开始内迁,  相似文献   

7.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17路军,受中国红军和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同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断然拒绝,并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加紧“剿共”,下令镇压西安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12月12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支持张、畅的爱国行动,派遣周恩来到西安,同时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  相似文献   

8.
吕春 《环球军事》2009,(22):40-41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国民党上层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在最高会议上坚决反对对日本开战,消息传出,激起了国人的极大愤怒。当时,在国民党的内部,有许多年轻有为的青年军官对亲日派极为不满,其中以王凤起为首的青年军官.  相似文献   

9.
1945年6月,我在国民党新6军第 14师司令部任少校作战科长。当 时,新6军的部队驻在湖南芷江地区整训, 军长廖耀湘选派我赴昆明美军参谋指挥学 校受训。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 坦宣言》向盟国无条件投降时,廖耀湘急 电召我由昆明飞回芷江,随副军长舒适存 参加"中国陆总"前进指挥所,到南京从 事对日军的受降工作。因此,我作为"中 国陆总"的工作人员,亲历了当年日本降 使今井武夫到芷江洽降及何应钦在南京主  相似文献   

10.
<正>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逃到台湾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空中优势,不断派飞机轰炸上海,企图恐吓赢得自由的人民。1950年2月6日,国民党军各型飞机17架向上海投弹60余枚,炸毁房屋2 000余间,死伤1 400余人。苏联驻上海总领事P.P·弗拉基米罗夫(1941年4月至1945年11月担任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军事记者)向莫斯科通报这次轰炸所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主力已被歼灭。解放军势如破竹,直逼长江,就要迅速渡江解放江南大地,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已成定局,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已是风雨飘摇中芨芨可危的破船,但蒋介石反动当局企图利用长江天堑作垂死挣扎。为了保存残余力量,48年6月25日,蒋介石召集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布置和确立了长江防线为前沿,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地区为核心的作战方针。因此,在玩弄和平阴谋的同时加紧建立陆海空长江主体防线。命令林遵将军率领的国民党第二舰队由海上防务调进长江,以掩护国民党的陆军作战,第二舰队二十五艘艇上的一千二百余名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政策的感召下,由舰队司令林遵将军率领下,毅然在南京附近的笆斗山江面上起义。被毛泽东称赞为“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相似文献   

12.
特别报道     
5月10日上午,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武部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电视讲话精神,并展开了激烈讨论,纷纷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暴行。 在讨论中,干部职工纷纷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大使馆,造成人员伤亡、使舍毁坏的这一野蛮暴行表示极大愤慨。政工科刘科长说:“北约这一野蛮暴行,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的势力的霸权主  相似文献   

13.
《兵团建设》2010,(2):42-42
1948年春夏,蒋介石政权内外交困,摇摇欲坠。面对严峻的形势.国民党党内怨蒋批蒋的声浪日盛一日,为此,蒋介石召集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及各省、市的负责人,在南京召开了一次高层党政检讨会。  相似文献   

14.
1946年7月,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彻底撕毁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协定,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解放区军民慷慨悲歌奋起抗击,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5.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悍然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空中袭击。先是歇斯底里地轰炸各种军事设施,又穷凶极恶地轰炸医院、铁路、桥梁、电视台、发电厂等大量民用施设,给南斯拉夫造成了深重灾难。数千无辜平民惨遭杀害,伤残的男女老幼不计其数,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形成了伤心惨目的难民潮。更令世人愤的是,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的外交惨剧。  相似文献   

16.
《兵团建设》2013,(7):51
周纯麟化名周玉龙,以国民党中央军第一师学兵连学员的身份到盛世才驻南疆骑兵四十八团当少校连长。他遵照党的指示,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把共产党的政策带进了部队里  相似文献   

17.
高峰 《军事史林》2010,(11):35-37
1949年,由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一手操控的国民党政权,经历了由南京而广州、而重庆、而成都,再至台北的四次迁移。人民革命的暴风骤雨,使蒋介石尝尽了“冬天饮寒水,雪夜渡断桥”的苦涩滋味。  相似文献   

18.
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约120万人,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南京、上海、武汉、杭  相似文献   

19.
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是日本投降后美国调处中国内战的产物。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斗争的焦点,集中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
刘向上 《环球军事》2008,(19):44-45
1949年4月17日,国民党驻台湾空军第8大队上尉飞行员杜道时,在第20大队机工长郝子仪的协助下,驾驶第20大队的1架美制C-46运输机从台湾新竹机场起飞,冲破国民党飞机的围追堵截,历经了7个半小时的艰难飞行.带着200多个弹孔,降落在已被解放军占领的徐州机场上。自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先后有几十架国民党军机起义飞归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