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调查,当前有些部队战斗精神教育中存在四个“不清”和四个“误区”。四个“不清”即:(一)对战斗精神的作用认识不清。有的官兵认为发展高新武器是“硬道理”,培养战斗精神是“软指标”,可以缓一缓、放一放。(二)对严峻的局势认识不清。不少官兵认为战争离自己很远。(三)对担负的使命认识不清。一些科技干部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技术工作,即使打起仗来也不需要冲锋陷阵,战斗精神的强弱无碍大局。(四)对做军人尽义务的职责认识不清。有的战士有当兵吃亏的心理;少数高学历科技干部熬资历、等职称,目的达到就走人。四个“误区”即:(一)把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2.
实施经常有针对性的教育是培育战斗精神长效机带4的切入点。(一)铸牢思想根基,强化官兵的打仗意识。坚持不懈地围绕胡主席提出的“为什么要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样的仗、怎样准备打仗”这条主线,深入开展我军根本职能、马克思主义战争观、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明确在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伟大进程中,我军肩负的“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提高官兵的使命感、责任感。(二)灌输价值认同,激发官兵的主体意识。要把战斗精神的培育与官兵的价值认同有机统一起来,教育官兵深刻认识到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有奉献,它不可能像物质生产者那样能得到等价补偿。这种无私奉献,正是军人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认识模糊是造成战斗精神培育不经常的根本原因。战斗精神教育经常化,必须把握好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的关系,切实把战斗精神教育作为部队教育的主题牢固确立起来。军队是要打仗的,战斗精神乃军队之魂。拿破仑认为,战场上的胜利有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克劳塞维茨则把精神要素列为战略五要素之首。但是我军作为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战斗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平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包括岗位创造一流的业绩,都需要战斗精神。分析近几年一些部队中战斗精神教育不经常的原因,其中固然有“仗打不起来”,当“和平官”、“和平兵”思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军部队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和官兵思想实际,探索做好战斗精神准备的方法路子,但受实践经验和认知能力的制约,在锤炼战斗精神的过程中还存有误区,应当避免。误区一:未来战争不需要强调战斗精神在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使用的未来战场上,火力和信息展现出广阔的舞台,战争日益“文明”、渐趋“软化”,作战人员只需滑动鼠标,轻击键盘就可能达成作战目的。有的同志因此认为:未来战场上战  相似文献   

5.
常战海 《政工学刊》2007,(10):47-48
(一)树立任务牵引、立足实战的战斗精神培育观念。各级领导机关要准确把握官兵的思想症结,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统一官兵的认识,教育官兵正确认识战斗精神培育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立足现有装备打赢”、“决战决胜”的观念,使官兵辩证地看待人与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战斗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集中教育结束后,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其经常化、制度化,就成为当前部队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坚持“四个纳入”,渗透于部队经常性的主要工作,贯穿于部队建设的全过程,是培育官兵英勇顽强战斗精神的必然途径。一、纳入部队经常性政治教育,为战斗精神的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集中教育使官兵短时间内提高对战斗精神在未来战争中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掌握关于战斗精神的有关知识和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在实践中也是很有效的。但战斗精神的培育更需要平时大量经常性的政治教育作支撑,为官兵持续…  相似文献   

7.
美军将“使命”教育作为美军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科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将使命观作为美军战斗精神培育的第一要义;把使命观作为美军塑造共同价值取向的奠基石;让使命观成为激发官兵顽强斗志的着力点;使使命观成为培育团结协作精神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8.
加强战斗精神培养 ,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当务之急。针对当前部分官兵战斗精神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强化战斗精神培养必须着重抓好“四个深化”。  相似文献   

9.
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育预备役部队预备役官兵(简称“预备役官兵”)良好的战斗精神,要通过抓好形势任务和职能使命教育奠基,加强军事训练和执行任务实践锻造,坚持军地双重领导齐抓共管巩固。  相似文献   

10.
刘培庚 《国防》2005,(9):60-62
预备役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备役军官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大力培育预备役军官战斗精神,对提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促进军事斗争准备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部分预备役军官使命意识、忧患意识淡化。要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打牢预备役军官战斗精神的思想基础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相对和平时期,一些预备役军官对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认识不清,战斗队思想树得不牢,当“和平官”的思想有所滋长。有的认为“当前处于战略机遇期,仗一时打不起来”;有的感到预备役部队是“…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条件下是否需要强化官兵战斗精神?培养什么样的战斗精神?怎样培养官兵战斗精神?重庆预备役师二团通过引导官兵与时俱进认识强化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官兵信息化素质,创新培育官兵战斗精神的方法等环节展开探索,促进了信息化条件下官兵战斗精神的培养。半年以来,团队2次成功组织信息化条件下的实兵演练,获得成功。演练“砸锅”敲响警钟今年3月,团组织信息化背景下的团首长机关带一个连队的实  相似文献   

12.
当前官兵战斗精神面临的新问题新考验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仗一时打不起来,真抓实备的使命意识不够强。二是感到打仗牺牲太大,缺乏敢打硬拼的战斗勇气。三是觉得仗没法打,对打赢的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13.
战斗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培育对象看,既有军人个体,又有军队群体;既有普通官兵,又有领导干部;既有战斗人员,又有科技干部,千差万别。就军人个体而言,培育战斗精神虽然有共性的要求,但也应该区分对象和层次,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侧重,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本文将战斗精神培育对象粗略地分为军官、士官、义务兵三个层次,探讨其战斗精神培育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培育当代军人的战斗精神,必须从提高军人科技文化素质抓起。战斗精神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外在表现,培育战斗精神必须注重打牢官兵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战斗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集中反映,培育战斗精神必须牢固确立科学、求实、靠科技取胜的观念;战斗精神随战争形态的演变拓展其内涵,培育战斗精神必须大力提高官兵的信息素质和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战斗精神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激活“兴奋点”,让培育战斗精神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官兵的自觉行动;选准“突破点”,让战斗精神教育真正解决问题;抓住“结合点”,确保战斗精神教育渗透到部队建设方方面面;捕捉“闪光点”,用先进典型推动战斗精神教育深入开展;发掘“创新点”,使战斗精神教育体现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强化战斗精神培育,要把锤炼过硬的战斗作风突出出来。要以军事训练为主课堂,使官兵在严格训练中锻造过硬的战斗素质;要以艰难困苦为主教材,使官兵在复杂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沉稳的心理素质;要以日常养成为主渠道,使官兵在严格管理中强化作风素质。  相似文献   

17.
<正>“气为兵神,勇为兵本。”这里的“气”就是指战斗精神。实践证明,战争既是军事实力的对抗,也是军心士气的较量,更是战斗精神的比拼。军队基层文化活动则是战斗精神生成的重要源泉。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其具有的隐性教育、激励凝聚和认识审美等功能,不断涵养官兵品行、激发团队精神,提振战斗热情、磨砺血性胆气,助力官兵战斗精神培育。一、发挥基层文化活动的隐性教育功能,筑牢培育战斗精神的思想根基忠诚的品质、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是革命军人战斗精神之基、血性胆气之源。  相似文献   

18.
胡主席指出:“要把爱护官兵生命与培育战斗精神统一起来,继承和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大力提倡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奉献,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一重要指示,体现了军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特殊要求,揭示了爱护官兵生命与培育战斗精神的辩证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战斗精神是军事人才必备的素质,军队院校要把培养学员战斗精神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即:把政治理论教育作为培养学员战斗精神的基础环节,把军事训练作为培养学员战斗精神的主要渠道,把严格的日常管理作为促进学员战斗精神生成的主要手段;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激发学员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任防飞  汪良彪 《国防》2006,(1):56-56
近年来,上海警备区某预备役团党委坚持以上级关于加紧做好战斗精神准备的一系列指示和新颁布的《政治工作条例》为指导,以强化战斗精神为核心、坚定官兵政治信念为关键、锻造过硬战斗精神为重点、配合活动深化教育效果为基础i紧扣形势任务和部队官兵的思想实际,突出讲清道理,注重结合渗透,较好地帮助官兵深化了对战斗精神在现代战争中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立足本职锻造过硬战斗精神的内在动力,推动了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全面建设的落实。在战斗精神教育中,他们坚持做到了“八个结合”:重点教育与全员教育相结合;教育系统性与时效性相结合;集中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面授教育与信息教育相结合;环境熏陶与典型引导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磨炼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军地协调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