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脉冲力的瞬间作用会引起攻角和侧滑角的急剧变化,对末修弹飞行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以线性化运动微分方程组为数学解析手段,对末修弹脉冲作用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数值仿真表明,采用小扰动法分析弹丸脉冲控制弹丸飞行稳定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民兵在步兵轻武器实弹射击中,有时会发生跳弹、飞弹伤人现象,造成意外事故。那么,什么是跳弹、飞弹?又怎样减少跳弹、飞弹伤人的情况发生呢?实弹射击中产生跳弹的主要原因:一是弹丸落点角度或命中角较小。用56式普通弹在海上进行射击试验耐发现,当海浪在3级、命中  相似文献   

3.
在真实环境下,较难实现舰炮系统对空中高速机动目标的命中评估.通过构建一种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仿真生成模拟战场环境和威胁目标航路,驱动舰炮系统模拟射击,实时采集弹道数据解算弹丸飞行轨迹,通过与理论目标数据融合进行命中判别.因此,分析了舰炮系统在不同典型目标环境、不同射击区段、不同命中目标部位的打击效果,可提供一种有效的途...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舰船在对陆火力支援中的战斗力,提出一种向岸上静止目标行进的舰船航路规划方法.建立舰船主炮的弹丸外弹道方程和命中概率模型,当获得敌目标信息后,计算在不同目标距离和目标舷角下舰炮对敌目标的命中概率,将各距离下最大命中概率对应的我舰位置连接即可形成舰船航路轨迹.仿真结果表明,在该航路上,我方舰炮可时刻保持当前距离下对敌...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某型末制导炮弹惯性飞行过程的稳定性,建立该炮弹在惯导飞行阶段有控弹道攻角运动方程.基于该攻角运动方程,求解方程特征根推导出末制导炮弹自由运动的稳定性条件,并给出舵片偏转控制力对弹体强迫作用的解,分别讨论了影响自由运动和受迫运动稳定性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惯性飞行过程中,舵面参数以及弹丸转动角速度是影响飞行稳定的主要因素,舵片偏转过程与弹丸共振条件无关.  相似文献   

6.
简要阐述了指令制导防空炮弹有控弹道控制模式,建立了鸭舵控制力和控制力矩作用下的有控弹道模型,研究了弹丸理想启控姿态和启控位置的确定方法,得到了确定理想启控位置的启控函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启控函数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精度,易于计算机程序实现,弹丸有控弹道也可保持飞行稳定.研究结果对今后深入展开指令制导防空炮弹的研究和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坦克炮是坦克的主要武器,用来打击敌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也可以压制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敌有生力量。坦克炮按炮膛结构分为线膛、滑膛和半滑膛三种类型:线膛炮(rifledgun)的身管内壁有螺旋膛线,发射时弹丸的弹带嵌人膛线,迫使弹丸在沿炮膛轴线前进的同时作旋转运动,从而有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航炮发射时炮振给瞄准带来的散布问题,考虑了弹丸的散布精度,进行了弹着散布实验,在直角坐标系内对外弹道进行了仿真,将散布半数必中圆和弹丸外弹道相结合,得到弹丸随距离变化而改变的攻击散布区,并在此基础上对示迹线瞄准作出了改进,提出了示迹线攻击区.通过仿真表明,改进后的瞄准方法可以形成有效的瞄准区域,提高瞄准射击范围,从而增大瞄准射击机会和命中概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对陆攻击飞行器命中精度假设检验问题,尤其是不同风干扰条件下的命中精度检验问题,提出了一种不同母体条件下的命中精度概率圆序贯检验方法。通过分析试验方案与试验双方风险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基于序贯的命中精度概率圆检验方法内涵,给出了试验子样n、检验门限m*和概率圆半径R的设计策略,建立了概率圆检验方法试验流程。提出基于验前误差分配的概率圆检验方法来解决不同风速影响落点偏差的精度折合问题,有效地回避了精度折合工作带来的计算模型复杂性和结果不确定性。利用实际飞行试验结果验证了命中精度概率圆检验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简洁易行,具有非常良好的工程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制导炮弹引信试验成本高、研制进度慢、试验条件复杂等问题,以制式榴弹为原型设计了模拟试验弹,用于模拟引信的发射环境。由于试验弹转速较低,在不采用尾翼的条件下,出炮口距离200~300 m内,弹丸是否飞行稳定,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飞行中的弹丸,由于阻力方向与质心运动方向不一致,导致合力不一定通过质心,迫使弹体在空中翻转,所以弹体的旋转速度和气动外形设计是弹体飞行稳定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弹丸在一定距离内的飞行稳定性数值计算,用数值计算结果进行稳定性仿真分析,进而说明数值仿真计算对弹丸气动外形设计可以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自然风对旋转弹丸外弹道性能的影响,基于坐标变换理论考虑了地球曲率变化对刚体弹道模型的作用,分析了自然风对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的影响,建立了非标准条件下的刚体外弹道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105mm榴弹不同风速、风向下的外弹道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自然风对飞行弹丸的攻角姿态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弹丸的射程和方向偏移量;自然风对弹丸攻角姿态的影响在弹丸飞行的初始阶段风速大小起主要作用,而在弹丸飞行的中间阶段则是风矢方向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基本射表中弹丸飞行时间拟合误差对射击诸元误差的影响,给出了因时间拟合误差引起的射击误差的解析表达,并利用5条典型航路分析了飞行时间拟合误差对射角、射向误差的影响,得出了不同航捷、航高、斜距、目标速度下拟合误差对射击诸元误差的影响关系,从而为确定弹丸飞行时间拟合精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种防空指令修正弹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防空指令修正弹的方案设计问题,探讨了一种通过选择弹丸在有控段某点停止控制而恰能完成修正指标的外弹道控制模式,推导了有控弹丸平均侧向速度和剩余飞行时间的估算公式,给出了最佳停控点的确定判据.对上述控制模式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不同修正条件下的侧偏修正量及攻角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模式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侧偏修正最大误差不超过±2.5%,且在该模式下弹丸也可保持飞行稳定.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防空指令修正弹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综合系统多重递阶控制设计方法的需求,建立了空-空航炮的机身指向火控解算方法.该方法是在期望弹丸命中目标的情况下求解机身期望指向及其变化率.在某验证机的控制增稳系统上,采用所建立的火控解算方法以及综合系统多重递阶控制设计方法,设计了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空-空航炮机身指向火控解算方法较好地满足了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的设计需求,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控制系统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5.
空舰导弹火控系统的精度测试是导弹武器系统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弹的命中精度,精度测试仪对于保障飞行安全,提高飞行训练水平和机务维护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先进的嵌人式系统设计方法,以嵌入式硬件ARM和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为基础,以ARINC429为录取数据总线标准,对精度测试仪进行了设计与实...  相似文献   

16.
舰炮火力决策中要依据射击效力实时评估结果,对评估准确性有较高高要求。本方法针对火炮系统闭环校射技术的特点,利用跟踪雷达提供的弹目脱靶量,将弹丸脱靶量实测数据用于修正原解析算法得出的弹丸单发命中概率,修正多发弹丸累积毁伤概率。评估过程应用了已测量的弹丸脱靶量,与传统解析估算法相比,由于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实测数据代替误差估计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弹丸被甲材料对枪械射击的影响,分别用H90铜被甲弹和覆铜钢被甲弹进行射击实验,试验得到了不同弹药对应的枪口初速、100 m处射击精度;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弹丸挤进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可得出结论:弹丸被甲的材料不同而使其对应的挤进压力不同,导致内弹道计算结果的不同、弹丸初速与转速出现差异,为步枪精度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枪弹天生就是用来杀伤有生目标的,不论普通人、名人,抑或那些称做领袖的人,一旦和枪弹邂逅,就会演绎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悲喜剧。 华盛顿逃过来复枪弹的狙杀 1776年,英国军官弗格森在肖梅德后装枪的基础上进行革新。首先他重新设计了枪栓,使剩余的火药不会跑到枪管中去,他在枪膛内刻上螺旋的纹路(即来复线),使发射的弹头旋转前进,以增加枪弹飞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一维弹道修正弹分段解算控制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外一维弹道修正弹控制算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弹道修正弹分段控制算法,利用改进的欧拉法进行解算弹道。该算法不同于其他控制算法的解算方式,将根据一组GPS数据一次性计算得到弹丸的落点坐标,改成了弹道分成若干段,在每段中进行解算,上一段的终点坐标作为下一段解算的初始坐标点,重新开始进行解算,利于解算很大距离的弹道飞行,减少弹道程序在弹载处理器中的解算时间,降低对硬件设计的要求,得到更全面的弹道飞行数据,进而提高弹丸的命中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步枪弹尖而长,而手枪弹短而圆? 答:步枪弹尖而长,手枪弹短而圆是根据其作战用途而形成的。大家知道,步枪是用来歼灭敌有生目标的,一般来说,射程远、初速高,其弹丸在飞行过程中几乎都是超音速的,为了减少弹丸在飞行过程中所受空气的阻力,弹丸应做成尖头状,而且尖弹头也易于侵入敌装甲及工事之中,同时由于步枪主要对付远距离目标,弹丸太轻了,不容易飞行到较远的地方,这就要求步枪弹丸具有足够的质量和断面密度(弹丸单位截面所具有的质量),因此,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