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无阀电液伺服操舵装置参数慢时变的非线性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神经元的自适应PID控制方案。该算法以即刻误差评估函数为控制目标,采用最小梯度下降法,推导出单神经元连接权值的自适应调整算法,并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对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在提高操舵装置的动态特性以及适应参数变化方面优于常规PID控制算法,对提高操舵装置控制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统结构的液压支架安全阀在应对煤层顶板冲击时确保液压支架立柱不易受到冲击破坏,设计一种直动与差动相结合的双级联动式液压支架安全阀.根据液压支架受顶板冲击载荷,构建双级安全阀启溢闭过程立柱回路的动态特性模型,进行冲击作用下的动态仿真,获得不同冲击速度和不同冲击持续时间下双级安全阀动态特性曲线.自制快速冲击加载实验台,...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步行机器人腿部液压驱动单元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对步行机器人腿部液压驱动单元的控制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步行机器人右前腿髋前后摆关节液压驱动单元的三维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利用AMESim软件对其进行了分阶段双PID控制方法下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分阶段双PID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腿部液压驱动单元的控制精度,为提高机器人机体在行进过程中的稳定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履带车辆中液力机械变速机构结构复杂,功能耦合的特点,基于RecurDyn及AMESim的协同仿真接口构建了机械-液压-控制耦合的联合仿真模型,利用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可信度。对其启动、换挡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说明采用液力传动技术可以增强系统起步动力性能,减小动载冲击,但在提速过程会有一定的延迟;而液压换挡缓冲回路可控制离合器结合时的缓冲压力,实现换挡过程动力的平稳过渡,有利于系统动力的平稳传递。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装甲抢救车液压变幅系统的控制性能,设计了一种采用液压变压器控制变幅油缸的新型装甲抢救车液压变幅系统。分析了新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采用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器进行速度控制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新型装甲抢救车液压变幅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动态逆控制严重依赖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且鲁棒性较差的缺点,将动态逆与变结构方法相结合采用双环结构设计了空空导弹鲁棒动态逆控制律.将导弹飞行状态划分成快慢2个回路,慢回路(外环)采用变结构控制,并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外环中的不确定性进行估计;快回路(内环)采用动态逆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7.
概括而言,大科学装置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往往面临三个棘手问题:(1)设计建造周期长,往往面临涨费用、拖进度、降性能的困境;(2)运行维护所需人力和物力耗费巨大,怎样有效控制维护成本;(3)如何提高装置的运行水平和开放共享水平,达到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的目标。因此,本文对制约大科学装置涉及建造和运行管理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大科学装置的运行管理水平越来越直接影响和制约国防科研及相关前沿基础科学研究的水平和研究周期,同时,大科学装置本身的研制和改进也与科研工作本身密不可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缓冲器的定距制动精度,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液压缓冲器动力学和运动学数学模型,设计了单向长行程磁流变缓冲器,建立了相应的Bingham磁流变阻尼模型。针对不同的冲击载荷,基于Matlab对两种缓冲器进行了仿真研究。与设计重量30t工况比较,当冲击载荷重量变化分别为20t、40t时,液压缓冲器定距制动精度误差分别为-8.3%和3.3%,磁流变缓冲器的误差小于±1%。仿真结果表明:磁流变缓冲器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更优,在有效吸收冲击能量的同时,可使得制动对象准确停止在设定目标位。  相似文献   

9.
正横布置的潜艇发射装置在发射鱼雷诱饵时,有可能与发射艇的尾部相碰撞,分析了诱饵在发射管内的运动,建立了诱饵发射后在脱离发射管阶段及在初始弹道阶段的弹道数学模型,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安全的内因,提出了为了保证诱饵发射的安全,应合理确定发射时的艇速、诱饵出管速度、合理选择舵角和操舵方式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质量体系的良好运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也是从根本上控制好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新形势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体系监督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针对工厂质量体系的实际,通过采取一种科学的监督制度,即"监督放行制";应用两种方法,即"过程监督法和系统监督法";用好"三个通知单"等手段,提高了质量体系监督的实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搭建指控系统维修和模拟训练平台,根据液压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建立液压增压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和单片机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液压增压器模拟装置。试验结果表明模拟装置与指控系统连接,能够正确地完成液压增压器的实时模拟功能,模拟结果与实物一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履带车辆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因换挡冲击大而造成的换挡打齿、顶齿等问题,在分析换挡同步过程及其评价指标(换挡同步时间、冲击度和滑磨功)并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极小值原理的换挡同步过程最优控制方法。以同步阶段冲击度和滑磨功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综合最优目标泛函并进行优化,得到了同步过程综合最优换挡力变化规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履带车辆换挡品质,提高换挡平顺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串联补偿装置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主要环节的参数设计原则和一种适合不对称控制的快速系统负序电压检测方法.利用串联补偿控制方法解决StatCom在系统不对称条件下的运行问题.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低速大质量球头弹冲击下薄板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半穿甲导弹冲击下舷侧结构抗侵彻性能及机理,探讨舷侧抗半穿甲导弹侵彻结构设计,假设低速大质量球头弹冲击下薄板的穿甲破坏可分为隆起变形、碟形变形和弹体贯穿3个阶段,采用理想刚-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同时考虑剪切、弯曲及薄膜拉伸对薄板变形和失效的作用,分析了薄板在冲击过程中的塑性动力响应及三个阶段中的变形吸能,并采用材料有效塑性应变失效准则分析了薄板的穿甲破坏准则,得到了弹体穿甲后的剩余动能和速度、薄板的弹道极限速度以及薄板的最大塑性变形。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传统身管疲劳寿命评定采用实弹射击和实验室液压疲劳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未充分考虑火炮发射时动态载荷对身管的冲击疲劳作用.为此,研制了身管冲击液压疲劳试验装置,为揭示身管冲击疲劳规律提供了新手段.依托该装置,在实验室条件下再现了身管胀膛和膛炸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身管壁内主裂纹逐渐形成并沿径向扩展,造成身...  相似文献   

16.
欠驱动再入飞行器的抗饱和姿态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只有两个舵的欠驱动再入飞行器,设计了具有抗饱和功能的姿态跟踪控制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将姿态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分解成慢回路和欠驱动的快回路,然后分别针对快回路和慢回路设计了超扭曲滑模控制器和分层滑模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只有两个舵的欠驱动再入飞行器,设计了具有抗饱和功能的姿态跟踪控制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将姿态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分解成慢回路和欠驱动的快回路,然后分别针对快回路和慢回路设计了超扭曲滑模控制器和分层滑模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大流量气体减压器振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流量气体减压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故障进行分析,建立了减压器系统动态数学模型,进行了故障数值仿真,找到了简单有效的提高减压器输出响应稳定性的方法--减小控制腔入口面积,并得到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还表明,大流量气体减压器的振动问题不仅和减压器本身设计参数有关,还和下游管路容积有关.  相似文献   

19.
减摇鳍-减摇水舱综合减摇实验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了减摇鳍-减摇水舱综合减摇的数学模型,对综合减摇数学模型在实验装置上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用软件模拟船舶横摇阻尼力矩的方法可以实现台架模拟船舶的横摇运动,通过对船舶-水舱系统数学模型的分析,可用近似二项式替代的方法来简化船舶-水舱系统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选出了较理想的近似参数值,使综合减摇数学模型在实验装置上的实现成为可能。通过对综合减摇理论数学模型和综合减摇实验装置模型的仿真分析,可以看出两者有较好的相似性,说明用文中综合减摇实验装置来模拟综合减摇系统的实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型火箭炮在发射过程中的冲击对越野车垂直和俯仰的振动影响,基于数学模型和AMESim软件分别搭建了前后两车桥连通式油气悬架和独立式油气悬架的仿真模型,研究了在发射过程中冲击作用下对越野车的振动性能影响,并与独立式油气悬架的越野火箭炮的振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油气悬架刚度特性,研究表明:连通式油气悬架能够有效降低车身垂向振动加速度和俯仰角加速度,平衡车桥载荷,快速保持发射后越野车的稳定,减小对越野车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