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各国军事研究不仅重视对战略、战术、战斗、战役的研究 ,而且也十分重视对军事文化的研究。当代美国军事文化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冷战后美国军事文化的改革及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军事文化的概念、军事文化的重要性、美国军事文化改革的必要性、2 1世纪美国军事文化的建设等这些问题构成了当代美国军事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1985年国防经济正式纳入国家学科目录后,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国国防经济,受到了我国国防经济学界关注,有很多好的研究成果面世。对美国军费的研究,重点是围绕美国军费与军事技术发展、军费结构和军费管理政策与体制变化等;对其国防经济动员的研究,则涵盖了美国国防经济动员的政策、体制和机制;国防工业经济的研究内容,冷战结束前侧重于军工体制、军品贸易利润等传统问题,冷战结束后在继续研究前述问题的基础上,也关注美国军工转型、新作战背景下军火工业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国军事问题研究兴起的原因作了探析,指出中国的掘起和未来发展方向引起了美国深切关注;美国把中国人民解放军视作了潜在对手;美国官方的强烈需求促成了中国军事问题研究的繁荣;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美军事交往的恢复与发展为这一研究的繁荣提供了契乱。  相似文献   

4.
周飞  张志强 《国防科技》2018,39(5):070-080
美国具有全球最为先进的军事科技实力、军事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防保障能力,美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特点,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上没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是世界上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最好的典型样板国家。论文梳理分析美国国防创新系统及其特点,分析美国国防科技经费预算、研究方向和项目流程,研究分析美国促进军民融合创新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总结美国创新体系中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特点,解析美国军民融合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各自成功的模式和主要经验,并结合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将于2002年3月11~13日共同主办召开一次名为“科学家帮助美国”的会议。届时将有约200位美国科学家及研究人员与会。  相似文献   

6.
马晓雷  李正伟  李平 《国防科技》2021,42(3):98-106
美国能够保持军事技术的长期领先与其稳定的军事科研投入和科学的资助策略密不可分,但以往研究存在切入角度单一、关注领域有限、缺少长时间跨领域研究等不足。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2010年至2020年美国军方机构参与资助的科研项目文献数据,分析了美军长期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以及美军主要资助机构及其各自的侧重领域。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军方以国防战略目标为根本,超前谋划军事科研资助,坚持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研究的平衡,军方主要资助机构重视前沿科技领域,积极开展跨部门跨领域以及跨国合作。该研究对了解美国军事科研资助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促进我国军事科技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J·R·施莱辛格,美国经济学家。长期从事国家战略问题的研究,曾在第二届尼克松政府中担任过国防部长。五十年代后期,美国在冷战中不断遭到挫折,开始重新审查和估价自己的全球战略。一九六○年,长期在美国海军学院研究国家战略问题的施莱辛格发表了《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学》。这本书的核心主张是:根据经济能力的限度,美国应放弃战后奉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局和空军目前研究助推段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的几种方案,分析了美国当前研究这种防御模式的可能原因,以及这种模式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庞大的军事力量是建立在庞大的国防经济基础之上的。美国的国防经济之所以能够如此膨胀,在于它具有膨胀的动力和机制。因此,研究美国国防经济体制和机制,对于了解它的发展动力和规律具有重大意义。一、美国国防经济体制韵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袭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美国的国防经济体制主要特点是,国防部  相似文献   

10.
字字千金的研究成果 这是1950年的一天,一份秘密情报被送到了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其主要内容如下:在欧洲,有一个名叫“德林公司”的高级研究机构。它邀请了一批在世界上冒尖的专家学者,就“如果美国出兵韩国,中国的态度将会如何”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却开价500万美元。 美国对此很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多大的军事价值。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侵略者被打得一败涂地,落花流水。美国朝野在震惊之余,开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全球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的领先者,研究其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建设,有利于推动新时期我国太空态势感知力量建设、提升太空态势感知力量运用效益。通过研究美国太空目标监视、太空环境监测、太空态势信息整合与处理、太空态势感知作战运用等能力水平,分析了美国在目标监视、特性获取、信息解译、任务分配流程、指挥控制、作战应用等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系统阐明了未来美国太空态势感知系统建设、体系运行、指挥控制能力建设的具体途径,归纳了未来美国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有学者认为,美国内战的爆发是为了扩大自由与民主的观点,本文以内战中军人道德心理为视角,通过透视内战中美国军人的心路历程,进一步明确美国内战是一场捍卫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为正确研究军事史提供一个个案。  相似文献   

13.
《现代舰船》2012,(7):58
出版:海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5月《美国海洋问题研究》对美国建国200多年来,尤其是近50~60年海洋事业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了美国海洋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促进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理念;分析总结了美国海洋工作存在的一些重  相似文献   

14.
浅谈美国微型无人机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型隐秘而又无人化的作战手段,达成最大的军事目的,获取最好的政治与舆论效果,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多年来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论述分析美国五大微型无人机的发展、美国微型无人机优越的性能特点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对美国微型无人机的发展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朴 《国防科技》2018,39(6):096-103
美国国家实验室是美国国家创新的核心力量。常规英文搜索引擎通常检索不到"美国‘国家实验室’清单",目前国内已有文献大都将"联邦资助的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同于"国家实验室"。本文通过对"联邦资助的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深入比对分析,对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类型进行了定量辨识,认为只有该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系列、国防部主管的Lincoln Laboratory、Aerospace Federally Fund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National Defense Research Institute和美国国家航天局主管的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等与国内对"国家实验室"的共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美国已经明确表态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最近朝鲜发生的危险行为。五角大楼发言人表示,现在以及将来从外交和经济方面施加压力是美国解决朝鲜问题的长期策略,直到朝鲜不再从事核武器方面的研究与部署,而美国要做好充分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美国工业战备动员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已具备了生产战争物资的能力,但对未来战争可能需要哪些武器,何时需要,需要量多大等问题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美国向欧洲派遣了200万部队参战时,美国不得不向法国和英国借贷购买机枪、弹药、飞机及其它物资。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里根在去年三月提出要研究先进的反弹道导弹(简称‘反导’)系统。这一建议激起了美国国内外的强烈反应。去年二月,美国政府委派专门小组到欧、亚大国游说,解释美国的意图,争取得到支持。那么,这个问题是怎么引起的?实质是什么?先进反导系统的技术可能性如何?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这些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DARPA凭借其军民融合、高效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和开放竞争、风险宽容的项目外包机制,在美国新概念、新武器、新技术领域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引领着美国军事变革的步伐乃至世界军民高技术研发的潮流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是美国国家层面直接掌控的独立科研机构。凭借其军民融合、高效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和开放竞争、风险宽容的项目外包机制,在美国新概念、新武器、新技术领域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为美国积累了雄厚的科技资源储备,并引领美国军事变革的步伐乃至世界军民高技  相似文献   

20.
军情动态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将为台湾建造卫星星座 美国《防务系统日刊》 3月 19日报道,台湾“空间规划局”已选定美国轨道科学公司为其研制“中华星-3”卫星星座。该星座将由6颗微型遥感卫星组成,用于收集大气数据,进行天气预报及电离层与微重力等方面研究。设计寿命为5年,计划2005年初发射。星座部署后,每天可提供2500多项关键的大气测量数据,有助于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水平。这些卫星的运行将由台湾的—个控制中心负责,获得的数据传输到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进行分析存档,并实时地提供给国际科学组织使用。为此,美国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