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前不久,笔者从农四师六十二团获悉,2011年该团实现生产总值4.05亿元,职均收入达3.18万元。就在10年前,该团积欠债务高达1.72亿元,发展举步维艰。10年间,六十二团党委一班人带领全团干部职工从困境中崛起,完成了一系列嬗变。调整结构做优一产"去年,我种植的50多亩酿酒葡萄纯收入15万元。要不是种葡萄,我根本没办法供3个孩子上大学!"六十二团一连种植户吴金华感慨道。在六十二团,和吴金华一样依靠种植葡萄过上好日子的职工越来越多,葡萄成了职工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几年前,团长魏新平提出大力发展葡萄产业这一想法时,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六十二团有常住人口1.9万人,耕地只有8万多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始终制约着团场经济发展。经过深入调研,魏新平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采用滴灌技术,两个大棚种植丝瓜收入11万元,加上50亩制种芫荽,共收入15万元。通过种植大棚蔬菜,我住进了小康房,供儿子上了大学。"前不久,在农六师101团召开的致富能手经验交流会上,该团职工王江南说。今年48岁的王江南1998年3月离开了团场商店。为了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3.
绿洲短波     
去年,农四师七○团对生活确实困难的职工群众做到了应保尽保,该团全年享受低保人员有1500余人次,领取保障金3.4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3月5日,笔者从八师一四八团劳动力管理站获悉,截至目前,该团冬闲外出务工的职工达到了1241人,实现创收1485.4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近几年,该团在职工增收方面,实施结构调整转移一批、工业园区就业一批、城镇化带动吸纳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创业技能培训一批、劳务经纪输出一批,职工创收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政策对路,引燃职工增收热情3月4日,正在喂猪的该团八连职工徐茂禹,笑呵呵地告诉笔者:"团里这几年  相似文献   

5.
农八师148团积极推进党建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团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该团实现生产总值4.33亿元,较上年增长15.1%,农业生产第一线职工职均收入近3万元,较上年增长11.23%。该团党委设立了党建工作创新奖,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党建创  相似文献   

6.
农一师五团新职工人数已占到职工总数的70%以上,该团在安置新职工上,不仅舍得花钱,而且在政治上同本团职工一视同仁。该团在安置新职工工作中做到"四个落实",使生活在这个团的新职工安心又开心。家庭生活落实。新职工来到五团后,该团首先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实际困难。五团是一个贫困团场,危旧住房面积大,有很多五六十年代来到五团的老同志依然住在旧房内。尽管各单位住房都比较紧张,为了让新职工到连队后住上好房子,各单位千方百计盖好新房子。10年来,共为他们新建住房2.43万平方米,每户实住面积达到54平方米,远远超过全团户均住房面积。该团还按1200元的标准给每位新职工配发铁床、被褥、枕头、脸盆、水桶、桌椅板凳、锅碗瓢勺,甚至  相似文献   

7.
地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的农八师一五○团被沙丘四面环抱,被人们称为沙漠半岛。2002年,该团职均收入达到1.2万元,全团无一户亏损挂账,被兵团评为红旗团场。该团党委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十分注意用政策保护、鼓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竞相迸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让职工拿上钱一五○团地处沙漠深处,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种植棉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棉花富了一五○团人,使该团成为石河子垦区的富团和经济强团。2001年7月下旬的一场冰雹,使全团10多万亩棉花遭到灭顶之灾,减产达50%。职工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但拿不上钱,还要倒欠挂账。大灾之年,该团党委把维护和保护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团党委决定:"宁愿团里负债也一定要让  相似文献   

8.
6月8日,二师三十四团十连职工夏元忠对笔者说:"现在政策这么好,职工增收致富的路子可多了。"今年,三十四团"四路并举",使职工多元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巧用小院子。三十四团从实际出发,巧借千家万户的小院子,引导职工群众发展庭院经济。该团职工李学林在承包大田的同时搞养殖,2012年饲养了90只羊、15头牛、120头猪,庭院养殖纯收入6万多元。截至目前,该团职工利用庭院养羊1.37万只,养牛2400头,养猪3万多头。另外,家庭加工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种好菜园子。三十四团鼓励支持职工种好自用地,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  相似文献   

9.
连队职工到团部住楼房的多了,学校的课桌都换成新的了……这一件件、一桩桩"小事",被农五师八十四团党委做得有声有色,让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2011年,八十四团顺利完成团部小城镇建设修编工作,职工危旧住房改造、保障性住房政策得到落实,团部职工住宅楼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8%。说起该团党委做的实事,居住在团部的王莲风感触很深,她近日说,团场补贴了4万元,她自己只付了6万元就搬进了一套69平方米的楼房。"今年,团里投  相似文献   

10.
致富窗     
60头奶牛年入30万元在农四师64团,有一名女职工连续多年被该团评为养殖致富能手。她就是该团2连职工李妍。李妍曾是一家水泥厂的销售员,有着固定的工资收入,小日子过  相似文献   

11.
正"我养猪不但可以挣点钱,补贴家用,还可以积攒有机肥壮地。今年我不但要养绿色生态鸡、鸭、鹅,还要养绿色生态猪和牛。"3月23日,正在搭建猪圈的二师三十八团二分公司职工王建对笔者说。王建去年养殖了1080余只"绿色生态果园鸡",净挣1万余元,不仅缓解了家庭的困难,也让王建尝到了"绿色生态养殖"的甜头。该团是新建团场,土质沙化、贫瘠,直播建园8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苑     
一二五团农七师一二五团党委以农业增产、团场增效、职工增收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承包指标,确保职工基本收入稳步增长,实现职均减负1000元的目标。该团根据团情制定出"让一块,降一块,增一块"的减负增收办法。"让一块"即团场向农工让利。2000年一二五团农工上交利润264.31元/亩,比1999年减少了55.15元/亩,减幅为17.3%,全团计划累计让利共达720万元左右。"降一块"即降低生产资料价格。今年一二五团每亩物化成本比1999年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一项项惠及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特殊政策的实施,让干部职工对未来充满信心3月6日一大早,三师伽师总场七连职工阿里木·艾山和家人欢天喜地地搬进了该团4号小区的新楼房。按照国家的廉租房政策,阿里木·艾山一家享受了4万元的住房补助。不仅如此,他们还享受到了团场的拆迁置换政策。  相似文献   

14.
绿洲短波     
《兵团建设》2008,(5):31
连日来,农十师187团机关全体干部主动放弃双休日,全力投入到5连二支渠571米防渗渠改扩建义务劳动中。 今年,农一师10团投资200万元,对该团东区7个单位职工饮水设施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5.
牛倌普鲁瓦     
今天卖的这12头育肥牛,是伊宁市一家屠宰厂拉走的,这次纯赚1.4万元。7月27日,农四师79团牛场职工普鲁瓦一边数着钱,一边对笔者说。79团牛场位于该团雪山沟内,除了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还有不少的作物秸秆。2008年,普鲁瓦决定发展育肥牛养殖业。在团工会的帮助下,他筹措资金10万元,建起了育肥牛养殖棚圈。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苑     
农一师三团党委行动快、部署早、措施细,在全团掀起学习十六大精神的热潮。该团党委中心学习组和各连党支部结合冬季全员培训,制定学习计划,安排部署了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为重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兵团"1 3"、"1 8"文件精神的贯彻力度。与此同时,该团结合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职均收入超万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的奋斗目标进行形势教育,进一步加大团场小康建设力度,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该团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进行十六大精神宣传,团广播站开设了学习十六大精神专题节目,团电视台开设了学习十六大精神辅导讲座和各单位学习十六大精神体会人物专访,各单位利用小  相似文献   

17.
农五师八十一团三连的退休职工李兴训,拥有60多亩自己开垦的荒地,同时在团部开了一家网吧。由于经营有道,他年收入超过5万元。像李兴训这样采取一家两业"双轨制"致富的职工在全团已有许多。近年来,该团职工发展私营经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一些富有经营头脑的职工不再满足单靠种植棉花致富的"独轮车",而是采用了像李兴训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正"太感谢你们了,为我们送来了技术,办理了贷款!"6月8日,七师一二九团二连职工张军胜、姚建超和李宗华紧紧握着该团"三民"工作组成员的手,感激地说着。该团住二连的"三民"工作组成员在走访中了解到,大田承包职工张军胜、姚建超和果园职工李宗华要发展养  相似文献   

19.
据《兵团日报》报道入秋以来,农八师一四九团共从内地接来万余名拾花工。该团制定了3个"特别"政策善待拾花工,让已经在这里生活、劳动了十几天的拾花工非常满意。第一个"特别"政策是文化娱乐实行免费。拾花工住进连队后,该团电影队免费巡回为23个连队的拾花工放电影,每星期放1至2场;连队职工文化娱乐中心晚上免费向拾花民工开放,唱歌、跳舞、看书、看报、看电视,任其选择。第二个"特别"政策是医疗保健实行优惠。该团卫生防疫站、医疗保健站免费为拾花工检查身体,免费发放药品;团职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以来,农九师一六六团把"富民强团、幸福和谐"作为执政目标,以民生为导向,走"民生路",念"共富经",谱写了一曲高亢的和谐歌。经济建设:强一产促二产拓三产一六六团历届党委都非常重视控制性水源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到2011年年末,该团滴灌运行面积累计达到了7万亩。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该团不断寻求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团场增效和职工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该团牲畜存栏达到6.76万头(只)。党的十七大以来,一六六团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规划支农工业园区面积400亩。2011年以来,团场成功引进了玻璃钢制管厂、PVC制管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