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晕船是很多乘坐船舶的人感到讨厌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足由于舰船在大风浪中航行时产生摇荡的结果。舰船的摇荡不仅令人感到不舒适,而且也影响船上人员的工作,对于军舰上的官兵而言,还会影响战斗力的发挥。事实上,舰船的剧烈摇摆是六种状态的矢量合成,即横摇、纵摇、升沉、首摇、横漂和纵漂,其中对舰船稳定航行影响最大的是横摇。然而,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惊涛骇浪的大海里,鱼儿却能门如地游来游去。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鱼身上长着若干对平衡器——鳍,鱼的背鳍和臀鳍都能起稳定作用,防止鱼身左右摇晃。后来,对鱼的大量仿生学研究给了舰船设计师们以重要的启发:可以利用鳍的作用减小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时产生的摇摆,于是造就了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采用的减摇装置——舭龙骨和减摇鳍。  相似文献   

2.
鱼种安全越冬十分重要,现将鱼种安全越冬办法介绍如下: 一、选择越冬池。鱼种越冬地要选择背风向阳,保水保肥,水源方便且水质好的鱼池,而且宜宽,水深在1米以上。放鱼前应照例进行整修和药物消毒,并施底肥培肥池水。 二、适时并池。越冬的鱼种并池不宜过早,也不宜太晚。过早则水温高,鱼儿活动力强,拉网操作时容易弄伤鱼体;太晚则  相似文献   

3.
钓鱼城,座落在四川省合川市境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南宗王朝与蒙古汗国交战的古战场遗址。“钓鱼城”因城修建于钓鱼山而得名。钓鱼山山形似鱼,三面环江,东北高而隆起,状若鱼头和鱼脊,西南修长而平窄,形似鱼尾。相传曾有仙人垂钓于山巅石台  相似文献   

4.
1958年10月1日,鳐鱼级第3艘"棘鬣鱼"号服役。1959年10月,曾担任"鳐鱼"号副艇长的约翰-尼科利逊少校被任命为"棘鬣鱼"号艇长。此前,他曾协助卡尔维特艇长两次成功远航北极。现在,他将率"棘鬣鱼"号远航北极,且不再重蹈"鳐鱼"号前往北极的老路而另索新途。具体路线是从太平洋出发,穿越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然后再直驶北极。"棘鬣鱼"号加装了最新式的回声测冰仪、向上仰视的电视摄像头以及可以在水下远距离发现冰山和悬挂在冰层下表面冰柱的水声测冰仪。同样,也有一些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5.
在拥有悠久养殖传统历史的我国广大农村,说到养殖,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鸡、鸭、鹅、鱼、猪、兔、牛、羊之类常见的家禽牲畜。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上述家禽家畜饲养普及,技术简单,往往市场较为饱和,收益不甚明显。为充分开发利用庭院养殖,获得较高收益,专家建议农村民兵朋友注意根据当地市场和自己实际情况另辟蹊径,在非传统动物养殖方面遴选“稀、贵、特”项目。现列出部分较有市场前景的庭院养殖特种动物的种类与品种,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曾告诫臣下说,大丈夫苟贪财物,不仅害及身命,使子孩每想起来都觉得耻辱。若徇私贪污,纵然事未发闻,心里恐惧既多,亦有因此而死的,如一朝彰露,便禄秩削夺。因而他说应该象战国时期的鲁相公仪休那样。“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贞观政要》·贪鄙篇)意思是说,公仪休这个人好吃鱼,但他从不贪占受贿别人的鱼。他的日子过得清廉、平安,没有人找他的碴  相似文献   

7.
公仪休嗜鱼拒鱼我国春秋时代 ,鲁国相国公仪休很爱吃鱼。有一次 ,有人给他送鱼 ,他坚持不受。人们不解其故 ,他说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 ,所以才不收。今天 ,我身为相国吃鱼还能买得起 ,如果收受了鱼而被罢了官 ,还有哪个送鱼给我吃呢 ?”便宜食不能吃。公仪休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深谙“小节不保终累大德”的道理。他考虑的是今天收了人家一条鱼 ,明天必收人家一条金。久而久之 ,由微而著到头来必定自己丢了乌纱 ,甚至连性命都难保 ,哪里还谈得上吃鱼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人的蜕变 ,也往往是从量变开始的。作为领导干部 ,要以公仪休为镜 ,…  相似文献   

8.
一条欧洲(鱼岁)鱼的尾部划破了皮,悄然游回鱼群,既不呻吟,也不呼叫,鱼群却一阵骚动,好多鱼惊慌而逃。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鱼的表皮含有一种专用来发警报的细胞。皮肤完好时,这种细胞不发警报,只要皮肤一受损伤,报警细胞会往外发出一种化学物质,同伴嗅到气味就警惕起来,以免受到敌手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正>气动布局由于要追求高机动性,势必要在气动性上下大力气,尤其机翼的设计是重中之重。到1973年初,歼-13就已设计了4种机翼方案,但平尾、垂尾和腹鳍方案未定。在此后的10年中,对20多种机翼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了强度和气动弹性计算,对机翼进行了8种不同平面形状和参数的选择,其中一种弧形机翼比较独特,共进行了3000多次风洞试验。最终选定展弦比3.2,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山区水源充足、青饲料丰富的有利条件,发展家庭凼坑流水养鱼,是致富增收好门路。水源丰富的山区,在房前屋后,村头路边适当地方挖筑凼坑,用竹筒等引来常年不断的山溪水,保持长流水。凼坑对角设进出水口和拦鱼设施,鱼凼面积视地形、水源情况而定,6-2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想见透明鱼     
我敢说,在这个世界上,见过透明鱼的人寥寥无几。 我平生好奇,十几年来,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想见透明鱼。 云南的地下溶洞多。在滇南,主要有弥勒白龙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燕子洞因聚居着成千上万其它溶洞所没有的燕子、生产名贵食膳燕窝而饮誉海内外。白龙洞因洞中景致奇妙而吸引四方游客。那么,阿庐古洞呢?  相似文献   

12.
行波推进仿生机器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5种常见的鱼类游动模式,分析讨论仿生机器鱼的生物学原型。基于对裸臀鱼属(gymnarchus niloticus)与裸背鳗属(gymnotus carapo)活体鱼的实验研究,建立了长背鳍扭转行波动态曲面的数学模型。依靠长鳍行波实现推进与控制的新型仿生机器鱼,其基本结构是"刚性身体"与"柔性背鳍"的组合,这有利于改善现有摆动式机器鱼的技术性能。裸臀鱼属与裸背鳗属鱼类可作为发展特种机器鱼潜艇的生物学原型,以提高现行水下航行器的效率和机动性能。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已达到很高水平,成果卓著。但在这些研究中,有关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制度的情况却不为人所注意,而恰恰是这一制度在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二战期间,西方各大国对军事教育和训练十分重视,均建立了较系统的军事教育体系。各级军官一般均要通过军事院校及预备役的培养,而士兵则是通过对平民的军事训练来实现的。发达的军事教育与训练体系保证了部队官兵有较高的军事素质,同时也使征集的平民有较高军事素养。西方各国很早就建立了初级、中级和高级军事院校教育体系,注重军事理…  相似文献   

14.
永不言败     
如同以前听说的一样,《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精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但在归程中却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两万多字集中描述老人在小帆船上三天的经历,吸引我的正是书中极力表现的主题——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相似文献   

15.
人们都习惯夏天灭蚊。其实,冬季是灭蚊的最好时机哩! 蚊子有雌雄之分,雄蚊一般藏身草丛,靠吸食花蜜和植物汁液为主,而雌蚊则靠叮人吸血用作卵巢营养,繁殖后代。到了晚秋,天气开始转冷,这时雌蚊最后一次吸来的血液,不再用作营养卵巢了,而是把它变成脂肪,作为越冬养料,然后转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是个渔民。小时候,每当父亲打鱼归来,我便和弟弟,蹲在鱼筐旁边,欣赏各种各样的鱼。一次,父亲又挑回一担鱼,放在院当心,我和弟弟高兴地围了上去,扒拉起来。那圆圆长长的是海鲶鱼,扁扁椭圃的是比目鱼,圆圆的身体长长的尾巴是  相似文献   

17.
池塘里生活着青蛙和鱼,它们都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兴趣。青蛙出外游历回来后跟鱼讲一种叫作"牛"的动物:它很大,吃草,有角,有尾巴,身上长毛……于是鱼的脑海里出现了"牛"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草药治鱼病     
松树叶:每亩用松树叶10-15公斤,捣烂浸出汁全塘泼施,可治鱼锚头病。 马齿苋:每100公斤鱼投喂鲜马齿苋2-3公斤,连续4-5天,对防治鱼细菌性肠炎(烂肠瘟)效果好。 辣蓼草:每100尾鱼投喂辣蓼干草1-1.5公斤,连喂4-5天,可治烂鳃病和肠炎病。  相似文献   

19.
近随首长下部队,在布置任务时首长特别指出:我们不仅要看汇报得怎样,重要的是摸准真实情况,不能只听汇报,一个材料看不出什么战斗力。听后很受教育启发,不由想起一个小故事。《孟子·万章上》记载:有一次,一个人送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就叫手下人把鱼放到池子里去。结果手下人却把鱼偷偷地煮吃了,然后回去告诉子产说:“鱼我已经放了,刚放下时呆呆地不动;一会儿,它就显出很得意的样子,一甩尾巴钻进水里去了。”子产高兴地说:“找到合适的地方了!找到合适的地方了!”那手下人走出来说:“谁说子产聪明?我早已把鱼煮吃了,他还说‘找到合适的地方了!找到合适的地方了!””‘聪明”的子产只听下面人汇报而没有进行实地监督,受到了愚弄。  相似文献   

20.
吃坚果和鱼,不仅是为了获得蛋白质等营养,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维生素 E、不饱和脂肪酸、虾青素等抗氧化剂。"氧化"不仅是皮肤衰老的根源,也和许多慢性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息息相关。但坚果因为其热量较高,应该被计算进每天的基本膳食中,比如说,吃了30克杏仁、核桃,就少吃一两肉。一般来说。每天吃5个核桃比较合适,也可以换算成15个花生,20颗杏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