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今天,我们重温刘少奇同志的《论党》、《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等一系列光辉著作,深感其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丰富而深邃,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防》2015,(7)
张文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2000~2001年度国家公派赴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政治系访问学者。出版有《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印度国家发展潜力及其评估--与中国比较》《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论中国海权》《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中国地缘政治论》《印度与印度洋》《基督教佛教兴起对欧亚地区竞争力的影响》等著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夏东民教授在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轨迹与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相继主编、撰写并出版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从毛泽东到邓小平》、《邓小平忧患意识论析》、《邓小平战略思想论析》、《邓小平发展观研究》、《江泽民战略思想研究》、《江泽民创新思想研究》等著作。在此基础上,他于今年2月又推出了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新作———《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邓小平创新思想本源研究》。从内容来看,该书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一、开拓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经典,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精神价值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代代传承、体味和发展。"两论"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出哲学上的理性回答;"两论"在实践上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在理论上则体现着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胡锦涛同志在新世纪新阶段继承和发展"两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科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拓宽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摘编 )》的出版和学习 ,是为党的“十六大”的进行思想 ,理论准备的一个重要步骤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同深入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摘编 )》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认真阅读 ,系统学习 ,融会贯通 ,深刻领会“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知道 ,早在 1993年 1月 ,中央文献研究室就曾经编辑出版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 (专题摘编 )》。现在 ,时隔近 10年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摘编 )》一书…  相似文献   

6.
《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4,11(2):F004-F004
《国民经济动员论丛》是军事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朱庆林教授主责的“九五”国家级课题《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全书共150万字,包括《国民经济动员概论》、《国防需求论》、《经济动员基础论》、《经济动员机制论》、《经济动员准备论》五部著作,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中国抗日战争论纲》在军事科学出版社问世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何理、副会长罗焕章在“序言”中说:“这是一本很有学术研究和资料价值的史学专著,它涉及到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中日关系史的各个方面”。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科学发现始于问题。《论纲》的作者刘庭华同志从事抗战史研究已30多年,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曾发表过不少  相似文献   

8.
我的希望     
《中国民兵》从创刊以来,越办越好。我感到它反映问题及时,指导工作有力,知识面广,不少专栏很适合读者口味,对读者有教育意义。我希望《中国民兵》办得更有群众性,建议增设《民兵工作论  相似文献   

9.
马列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在《共产党宣言》、《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伟大的创举》、《论合作社》、《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 10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 ,蕴涵着一系列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0.
知已知彼     
姬小琴 《环球军事》2013,(11):71-71
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基辛格,继《大外交》《白宫岁月》等著作后,于去年推出力作《论中国》。该书是以学者视角,透过孔子哲学、围棋文化、《刊、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等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近代史,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基辛格在这本600多页的著述中,详细记录了他与中国40年来的深入交往,特别是中美建交前那次惊心动魄的48小时秘密访华,以及对抗美援朝、中美建交、台海危机等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他都作出了精彩的描述和解读,同时,也阐述了他对中美关系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1.
"虚静说"这一创作理论的提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影响甚大。"虚静"式构思就是在情绪的静态中寻求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的。诗人在"虚静"状态下曾创作出大量意境优美的"短歌",可以唐诗为代表。另外,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性格、审美趣味、诗歌风格以致诗人创作时"虚静"式构思状态的形成是这一创作理论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作家董立勃把炽热的笔触深深地扎在西部边地“下野地”,以其特有的视角叙述了上海姑娘宋兰从遭受强奸、被逼下嫁到最终成为支边典型和江南少女米香从执着追求真爱、迷失自我、放纵报复到最终不知去向的不同的生命故事。董立勃用诗化的语言与激情畅快淋漓地向人们展示了生活在“下野地”的年轻女性善良纯情、大胆真诚、敢爱敢恨的生命韧度,从她们对爱与恨、善良与罪恶、希望与反抗、真诚与背叛的苦难抉择中彰显了作家对生命、对人生、对时代的理性思考。从女性复仇的意义上来说,《米香》是恨的悲歌,也是爱的哀曲。  相似文献   

13.
词汇是最易受时代与社会感染的因素,颜色词语往往蕴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绿色”的文化意味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发生了很大变化。古代汉语“绿”有青春、美丽、卑贱的意味,而现代汉语的“绿色”词汇包含了畅通、节能、天然、环保和健康的意味。在全球性“绿色”文化缺失的背景下,这种文化意味的转变正是人们对“绿色”文化的理性呼唤。。  相似文献   

14.
把诗意美贯穿于语文教学中,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就诗意美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白马篇》全诗以“忠勇”二字为线索,用赋的手法,热情赞颂边塞英雄少年高超的武艺,昂扬的斗志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和忧国忘身的豪情壮志。既是我国古代诗坛风格独特的篇章,也是今天辉映千古的爱国绝唱。  相似文献   

16.
武警部队承担着长期驻守执勤和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的重任,如何实现战时与地方维稳应急动员体系相衔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清军“粮台”的特点,结合武警部队实际,研究其对加强军地后勤兼容,提高武警处突后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地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禅宗思想巧妙地实现了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和西土印度的佛教思想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对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禅宗是真正中国化的佛教,它在审美主体意识、审美心理历程、审美修养途径、审美境界等方面突破与超越了我国古代的诗教审美文化,为我国当前的语文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苏轼被归入婉约词的部分作品,其风格并非典型婉约词风,应称为沉郁词才较为准确。在对婉约与沉郁风格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讨论苏轼这部分词作的风格特征,并指出苏轼沉郁词风的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革命”一词是列宁在晚年提出的,在中国的实践可以追溯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文化革命”在中国的实践不仅没能达到其原本的目标,反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文化革命”到“文化建没”,是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吸收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现代文化,同时学习借鉴团外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0.
莫言诺奖演讲词《讲故事的人》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从自身的生命感悟、创作经历和审美体验出发,慧眼独具地选取了“故事化”策略。这分别在结构、情感、象征及语言等维度上得以成功体现,从而使该演讲构思巧妙,情深意浓,蕴含深湛,耐人寻味,极具诗意风格,给人以莫大的心灵震撼与深层共鸣。该演讲是了解莫言最直接最鲜活之源。研究它,不仅可透见莫言的演讲特色,还可清楚把握其对自己创作的精彩总结与精神世界的自我剖析,尤其是从“故事化”策略的成功运用中挖掘到其心灵世界、创作历程与精神个性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