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军转民》2007,(2):7-9
2006年是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办事机构落实第三届全国会员大会精神,实现打基础的第一年。一年来,协会在理事长的直接领导下,遵循理事会要求,认真把握办会大方向,把促进军民技术相互转化、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作为工作基点,一方面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开拓新的工作局面。加强了为政府服务、为会员服务,使协会的工作有了新的拓展,服务质量和人员水平有了新的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军转民》2007,(1):10-11
2006年,是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落实第三届全国会员大会精神,实现打基础的第一年。依照年初理事会对今年工作提出的要求,一年来,协会在理事长的直接领导下,遵循理事会要求,认真把握办会大方向,把促进军民技术相互转化、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作为工作基点,一方面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开拓新的工作局面。加强了为政府服务、为会员服务,使协会的工作有了新的拓展,服务质量和人员水平有了新的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2006年,协会工作呈现以下四个亮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新的战略定位,以此为前提,对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应不断拓展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深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国防动员等重点领域和拓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空天、信息等新兴领域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同时,要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健全军民融合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军民融合式发展政策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省温州市国防科技工业协会于2021年5月14日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并举行了一届一次会员大会。本次大会由协会秘书处召集人郭天军主持,温州市发改委、保密局、工商联、民政局等单位领导出席会议。温州市国防科技工业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温州市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征程。该协会由温州市参军民企共同组建,宗旨是:服务企业,对接政府,联络军队,推动温州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军转民》2008,(4):6-7
一,协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取得良好成绩 大力推进军工技术和平利用,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多年来,协会紧紧围绕促进军民技术相互转化、良性互动这一工作中心,在服务政府、服务会员方面积极工作,承担了多项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西方发达国家为适应“冷和”时期的战略需要,在军事领域采取了“外源化”、“有计划地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积极拓展军事科研生产的国际合作”等重大改革措施。西方军事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和改革措施启示我们:对军队后勤保障“外源化”应持慎重态度,要根据我国国情、军情加以借鉴;开发军民两用技术,构建“军民兼容”型保障体系,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在国际军事科研生产合作中,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保证合作朝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军转民》2011,(11):64-73
组织有关军民融合与和平利用军工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帮助会员单位开拓国际市场,是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新形势下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该说,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仅仅是个起步,有大量工作要做。六年来,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一方面按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为推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和促进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推动建立高效顺畅的军民对接交流机制,促进先进技术军民双向转化,7月22日,陕西首家军民融合企业商会——陕西省国生军民融合企业商会在西安正式成立。据了解,新成立的陕西省国生军民融合企业商会现有会员单位56家,企业涵盖航空航天、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特种化工、新材料、新能源、IT智能、运输设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商会是一个面向军队、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行业机构的专业化、信息化、多元化、系统化的综合性军民融合服务平台,面向全国开展军民融合  相似文献   

9.
刘维 《国防》2014,(10):16-18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政府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习主席的这一重要指示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把握的原则、责任主体和领域范围。军地各级应紧紧抓住国家、军队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利用军地优势资源,拓展国防动员领域,构建融合发展机制,合力破解矛盾问题,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准备,努力提升能打胜仗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军民融合式资源配置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配置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核心之义和必然趋势。通过对军民融合前后资源配置的经济效应分析表明,军队和政府资源配置融合后能比融合前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同样军队和市场资源配置融合后能比融合前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实现军民融合式资源配置,必须树立军民融合资源配置观念,完善军队和各级政府间的资源配置机制,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6月,国防科工局发布了《2017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这是加快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切实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长期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己任,在落实"行动计划"方面大有可为,要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正>政府三部门与两协会抓住机遇联手举办机床展会、11次召开军工行业与能源装备领域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十载大力推动国产数控机床在军工领域中应用,唱响了新时期的"借东风"。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党中央把军民融合提升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我国军队与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政府三部门与两协会抓住机遇联手举办机床展会、11次召开军工行业与能源装备领域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十载大力推动国产数控机床在军工领域中应用,唱响了新时期的"借东风"。  相似文献   

13.
杨蓓 《政工学刊》2015,(5):54-55
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重点指出,在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军民融合式发展必将进入“快车道”。在不断推动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提高警惕,清醒认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可能给军队预防军人违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党中央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必须充分认清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军转民》2005,(11):21-31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自2000年12月换届以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在国家各有关部门、各省市工办和各军工集团公司、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坚持面向政府、面向社会、面向会员和军工企事业单位,以为政府部门服务、为会员和军工企事业单位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为己任,在促进军工技术和平利用、协助政府部门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体制建设以及为会员服务等方面,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较好的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并取得较好成绩。2004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民间先进组织。”今年2月,国防科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云川同志在协会工作报告上批示:“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工作思路明确,各项工作积极主动,求真务实,工作成绩显著。”总结这段历史,五年来主要做了十个方面工作,本刊摘发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卢长健 《国防》2016,(7):4-6
2016年是国防和军队调整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年,省军区系统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既有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将面临新挑战.必须坚持思想引领抓根本,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落到实处;坚持聚焦主业谋打赢,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动员准备;坚持军地联动齐发力,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坚持扭住关键抓落实,营造部队发展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秦伟 《中国军转民》2008,(12):46-47
改革开放30年来,军民结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进一步推进,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双向拓展,非公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各项政策逐步完善以及政府机构改革,都为促进军民结合和军民互动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08年11月27日,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的“军民结合伟大实践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8.
<正>国防科技工业围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行大量探索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障碍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了共识,中央政府部门、军队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实施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一是"民参军"迈上新台阶;二是军民资源共享形成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实践 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问题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新形势下.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军队总部机关、各军兵种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包国俊 《国防》2002,(11):42-44
59年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出了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的伟大号召。从此,双拥工作就像一条巨大的纽带把军队与政府、军队与人民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军政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在革命和建设中产生了无穷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改革开放以来,双拥工作不断创新,军政军民之间又呈现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进入21世纪,国内外形势和军队建设的环境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双拥工作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