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三国演义》演到诸葛亮设计巧取曹操地盘汉中时,曹操在汉中之战的心态,经过杨修杨主簿那么一琢磨,表现得一览无余——“鸡肋”食之无肉,嚼之有味,弃之可惜,“汉中”夺之无益,战  相似文献   

2.
“诗无达诂”,优秀诗歌的艺术魁力总是历久弥新的.今天再次阅读曹操的《短歌行》(第一首)时,我们依然会为他“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文采而倾倒.大凡好的诗作,莫不从情、志、理、趣诸方面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索.《短歌行》正是充分发挥了汉乐府诗“歌以咏志”的特色,以廓大的气魄,沉雄的韵味,富有哲理性地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和个体生命价值的执着探求,包涵了丰富的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3.
善待人才     
陈胜 《政工学刊》2001,(5):43-43
近日重读《三国演义》 ,读到“温酒斩华雄”一节时略有心得。书中说 ,在孙坚等诸侯被华雄杀得手下无将狼狈不堪时 ,关羽自荐“取华雄之头” ,袁术得知关羽只是刘备的马弓手时 ,破口大骂 :“量一弓手 ,安敢乱言 !与我打出 !”幸得曹操出言相劝 :“试教出马 ,如其不胜 ,责之未迟 !”当关羽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时 ,其酒尚温。斩华雄之后 ,袁术仍口出秽言辱骂关羽 ,而曹操则针锋相对 :“得功者赏 ,何计贵贱乎 ?”……从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 ,袁术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才 ,斩华雄之前不知关羽之才尚有情可原 ,但斩华雄之后仍不承认关羽之才则…  相似文献   

4.
赤壁大战之前 ,曹操一帆风顺 ;赤壁大战 ,使曹操遭遇巨大挫折。此时曹操春秋无多 ,虽渴求完成统一大业却又无可奈何 ,遂极其苦闷。从曹操心迹入手来解读其《短歌行》 (其一“对酒当歌”) ,可知他找到了最合适的倾诉途径和倾诉对象  相似文献   

5.
如此“报恩”不可取袁万祥《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义释曹操”是引人入胜的一幕,戏剧《华容道》因此而演了千百年。关云长虽然违了军令状经历了一场惊险,却使许多后人为之倾倒,“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以私废公的大错非但未能警醒世人,反而将诸多无知者引...  相似文献   

6.
《司马法》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司马迁赞誉它是:“宏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尽其义,如其文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汉代官方对其也是优渥有加,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申鉴·时事篇》)。东汉以来,曹操、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经学家、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曾以《司马法》为  相似文献   

7.
《湘军志》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列举清代史学名著时,曾说:“其局部的纪事本末之部,最著者有魏默深源之《圣武记》、王壬秋闿运之《湘军志》等”。清末,学人撰史,以得比美《湘军志》为鹄的。陈衍:《石遗室诗话》谓李希圣著《庚子国变记》,“不及万言,能尽情变,自负可追王闿运《湘军志》。”可见《湘军志》在学术界具有很大影响。王闿运(1832—1916),湖南湘潭人。博雅能文。年二十余,即挟策叩曾国藩。见知于当朝权贵  相似文献   

8.
文摘大观     
人生五计南宋时有位名叫朱仲友的人,曾把人生的渐进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都进行了自我设计,简称为“人生五计”(即生计、身计、家计、老计、死计),大意是:10岁为童,谓生计;20为夫,谓身计;30至40,择利而行,谓家计;50之年,谓老计;60以往,谓死计(见《容斋随笔》)。他的这个设计,拿现代人的寿命看,未免有些不尽合理,但是他所设计的每个阶段的人生目标和内涵,还是可供今人参考的。例如,朱先生与别人谈他的“人生五计”之说,当谈到“老计”,对方就沉默不语;谈到“死计”,对方就大笑嘲讽他“好一条策计。”朱先生只有叹息:“难道人人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演练部队部署分散、点多线长的特点,坚持分层组织实施。结合具体任务进行。可在演练部队中广泛开展“三个五”活动。(一)以营(战斗群)为单位组织开展评思想、评作风、评士气、评互助、评成果的“五评”活动。在演练准备阶段,营党委根据上级的《演练中政治工作指示》,召开思想政治工作部署会,使“五评”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篇中说道:“死间者,为进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之于敌。”其意思就是说,有意散布假情报,让我方间谍知道,而传给敌方的间谍,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是“双面间谍”。以色列的间谍机构秘密情报局(也称“情报特殊使命局”或“摩萨德”)成立于1951年,是以色列负责情报搜集、政治行动和反恐活动的情报机构,素有以色列的“中央情报  相似文献   

11.
耕海 《当代海军》2009,(11):65-68
台军《青年日报》报道称,海军舰队指挥部256战队“海龙”号潜艇在执行“海鲨”操演自训任务时,艇长陈纪宗上校落水身死,其遗体2天后才在左营军港外海寻获,军事检察署已确认是意外落海溺水死亡。尽管马英九9月29日发布命令追晋陈纪宗为海军少将,“国防部副部长”杨念祖10月2日亲自参加陈纪宗的告别仪式,台军还给其家属以高额抚恤金,但仍然在台湾海军中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导致官兵士气低落。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军队管理问题,其中许多见解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直到今天依然放射着绚丽的光彩,很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一、以“分数论”为主要内容的系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提出的一个开创性命题是:“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势篇》)“分数”的涵义是什么呢?曹操曾为之作注说:“部曲为分,什伍为数。”不少注家鉴于“部  相似文献   

13.
李洪志靠其七拼八凑的歪理邪说 ,导演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剧 ,使无数生灵遭受涂炭。我们在愤怒声讨李洪志的同时 ,对那些痴迷者又不能不哀其不幸 ,怒其不“醒”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 ,这些人竟对李洪志的低级迷信笃信不疑 ,甚至为其献出卿卿生命。这恐怕不能仅仅归责于李洪志骗术“高明” ,更主要的还是这些人的精神世界出了问题 ,难以抵挡歪理邪说的侵蚀。“肉腐生虫 ,鱼枯生蠹。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物必先腐 ,尔后虫生之。”是荀子和苏轼告诫后人的良言。《黄帝内经》中亦有“邪之凑 ,其气必虚”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之说。从“法轮功…  相似文献   

14.
(一 )强化规范意识 ,健全合力的机制。制度 ,是管方向、管长远的。把制度融于抓落实的方方面面 ,科学地调节好“人”和“事”的关系 ,抓基层就会事半功倍。为此 ,要强化法规意识。必须时时处处按纲办事 ,坚决做到制定规划用《纲要》统揽 ;布置任务用《纲要》指导 ;检查评比以《纲要》为标准 ;总结经验以《纲要》为依据。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这样才有可操作性 ,才能用制度规范工作 ,用制度引导工作。(二 )强化素质意识 ,夯实合力的根基。抓部队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培养人、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能力 ,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一批…  相似文献   

15.
勇武是军人必备的精神和品质,是武德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历代兵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对军人勇武精神的培育,并提出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墨子·修身》篇把“勇”作为作战的根本,指出:“君子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六韬·虎韬·必出》把“勇”看作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因素。对于“勇”在战斗中的作用,吴子在其兵法《励士》篇中指出:“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韩非子·出见泰》篇则作了更进一步的说明:“夫断死与断生者不同,而民为之者,是贵奋死也。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卓越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1631-1692)历经廿年辑著的《读史方舆纪要》(以下简称《纪要》),是一部军事历史与军事地理融为一体的巨著。全书正文130卷,另附《舆图要览》4卷,共280余万字,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其核心在于历史地论证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全书眉目清晰,文笔流畅,颇多独到之处。 (一)史地结合。即“以史为主,以志证之,形势为主,以理通之”,后人论其特点在于“经纬互持,纵横并立”。在论及历代疆域形  相似文献   

17.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曾告诫臣下说,大丈夫苟贪财物,不仅害及身命,使子孩每想起来都觉得耻辱。若徇私贪污,纵然事未发闻,心里恐惧既多,亦有因此而死的,如一朝彰露,便禄秩削夺。因而他说应该象战国时期的鲁相公仪休那样。“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贞观政要》·贪鄙篇)意思是说,公仪休这个人好吃鱼,但他从不贪占受贿别人的鱼。他的日子过得清廉、平安,没有人找他的碴  相似文献   

18.
官渡之战中曹军兵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 200年爆发的官渡之战是北方两大实力派袁绍和曹操进行的一场争夺中原的决定性的大战。现代著名史家均认为这是历史上曹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以一比十的劣势兵力在官渡大败地广兵强的袁绍”。(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 1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8)“曹操屯师官渡 (河南中牟东北 ),迎击袁军……那时,袁绍有步骑十万人,曹军大约只有一万人。双方相持半年。后曹操率精兵五千,直捣袁军屯粮要地乌巢 (延津东南 ),杀守将淳于琼,焚掉粮食万余车。袁军军心动摇,全线溃散,大将张 又在阵前投降曹操,袁绍仅带八百亲兵…  相似文献   

19.
“望梅止渴”“望梅止渴”一词来源于《世说新语·假谲》。原文是:“魏武(指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后来,“望梅止渴”被人们作为贬意词,比喻愿望  相似文献   

20.
曹操与《孙子》的关系,是孙子学史上重要的问题。过去有关曹操删减《孙子》篇目的说法长期流行,一度导致有人认为《孙子》十三篇就是曹操的著述。在宋代,包括《孙子》在内的七种兵书被立为兵经,其中唯有《孙子》留有曹注,其它六种兵书皆用白话,可见曹注《孙子》一度是变相取得了与兵经相等同的地位。本文认为曹注《孙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曹操并没有删减《孙子》篇目之事,曹操也不是第一个为《孙子》作注的人。曹注《孙子》虽然简古,具有多方面价值,但同时也有不少失误之处,不宜作过高的追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