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给现代军事行动带来了巨大的革命,同时也给空袭和反空袭作战赋予了新的内容。近期几场主要局部战争,特别是“沙漠风暴”、“沙漠之狐”和“联盟力量”行动,都是典型的高技术条件下的空袭与反空袭的较量,深入研究其作战特点和对策对于进行未来防空作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近期几场主要局部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特点(一)信息对抗是战争的前奏曲和战斗力“倍增器”以信息对抗为先导,首先夺取制信息权,进而取得战争主动权,是现代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一个显著特点。近期几场主要局部战争可以说是信息…  相似文献   

2.
李相权  於建琴 《国防》2001,(12):26-26
战争准备必须依据战争形态进行。高技术局部战争一方面是硝烟弥漫的空袭与反空袭斗争,另一方面也是激烈的电磁、信息、心理等“软对抗”。因此,新时期的城市民兵军事斗争准备,应根据现代战争“硬对抗”和“软对抗”兼容的特点,在重视民兵高炮等“硬防卫”力量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软防卫”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3.
黄鹰  来源 《军事历史》2001,(3):7-11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体系对抗为标志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当今和未来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模式,探索其内在规律,为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和军事战略要求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理论提供准备。一、对五个典型战例的剖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中,尽管其情况不尽相同,战术应用也各有差异,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采用大机群作战,对防空系统实施饱和性压制、摧毁和打击,连续上演了空袭取胜的“一边倒”战争,以下五个战例尤其典型:1981年6月,以色列出…  相似文献   

4.
1903年飞机的问世催生了空袭与防空的对抗。1911年9月29日,意大利与土耳其为争夺利比亚爆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诞生了战争史上的首次空袭与防空对抗行动。从那时迄今,空袭与防空的对抗,已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这期间,空袭和防空及相互对抗关系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宏观上概括,变革的根本特征是从工业化形态向信息化形态转变。时至人类跨入高技术时代的今天,准确把握这一发展大势,总结空袭与防空对抗的历史,无论是对于探讨高技术条件下的空袭作战,还是对于探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空作战,都大有裨益。一、从规模型对抗到…  相似文献   

5.
唐超 《国防》2004,(9):39-40
纵观近期局部战争不难看出,现代战争空袭反空袭对抗异常激烈。在未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可能进行的战争中,敌对我打击的主要手段还是空袭。由于我防空作战力量相对薄弱,在积极抗击的前提下,敌之空袭可能造成的“后果”绝不能低估。因此,在民兵工作调整中,要进一步加强消除空袭后果专业力量建设,以维护城市社会稳定、保障防空作战有效进行。一是要加强生活基础设施抢修分队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道道指令传向各作战单元,一门门高炮直指苍穹。一条条火舌直奔来袭“敌机”……1月4日,笔者来到浙江某预备役师“中军帐”,但闻室内杀气腾腾、硝烟弥漫:空袭与反空袭、控制与反控制、破坏与反破坏、欺骗与反欺骗、干扰与反干扰,“红”“蓝”双方斗智斗勇,打得难解难分。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网上对抗演练,成了该师新年度开训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对信息化空袭反空袭交战环境的量化,采用估计空袭集群火力目标流密度的方法来综合表征交战对抗的博弈特征。提出的概念和估计方法,较好克服了采用经验参数法引发的作战决策认知性误差,提高了对交战对抗博弈特征量描述的精度。该估计方法,可为空袭与反空袭作战规划、作战运筹决策提供较为精准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针对体系对抗条件下空袭目标选择缺乏不确定多要素分析能力和足够的自主推理能力,研究了空袭体系的基本作战样式,根据智能决策模拟系统需求,结合决策行为产生机理,建立基于区间数的综合推理模型,给出空袭目标优选规则,提出基于推理的体系对抗条件下空袭目标优选方法,最后给出一个仿真实例。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作为体系对抗条件下作战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军事指挥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张明生 《国防》2003,(12):29-29
组织落实是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基础,因此,民兵工作改革应从调整组织入手逐步深化。 (一)要着眼遂行综合斗争任务,进一步调整民兵组织结构。高技术战争是以激烈的空袭反空袭对抗为主要表现、打击手段“软硬”兼施、打击对象包括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物质与精神的“总体战”。因此,民兵组织建设要自觉适应新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特点,努力提高与  相似文献   

10.
飞机等现代空袭平台为应对红外寻的防空导弹的威胁采用了多种对抗技术。分析了典型红外对抗的作用机理,评估了空袭平台实施红外对抗后,对红外寻的防空导弹作战造成的影响。仿真结果对开展防空对抗作战研究和防空导弹改进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今年5月25日和26日北约对波黑塞族进行第8次大规模空中打击后,波黑塞族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对抗更加尖锐。为了对抗空袭,塞族军队把扣留的近400名维和部队士兵作为人质,将他们铐锁在塞军指挥所、弹药库以及军营周围。塞军认为,鉴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已超越了其权限,因此他们所抓的维和人员不是“人质”而是“战俘”。  相似文献   

12.
深秋的渤海湾畔,薄雾弥漫,寒气逼人。 空中,由各型航模飞机模拟的“敌”攻击机、战斗机、直升机等,时而水平翻转机动攻击,时而低空盘旋挑衅……一场防空袭对抗演练在辽东某海滨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战场将有许多新建的部队参战,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网络战部队——“网军”。聚焦科索沃:“第二战场”上的激烈对抗 世界军事专家之所以把目光聚焦科索沃战场,因为那里有另一个战场上的激烈对抗。战争中,自从北约开始发动对南联盟的空袭之日起,北约的官方网站便不断遭到来自贝尔格莱德及其他国家的“黑客”的攻击。这些电脑斗士们自发地在网上不断用“电子炸弹”攻击美军,他们通过向北约国家及军队的信息系统倾泻大  相似文献   

14.
从以科索沃战争为代表的近期几场局部战争情况看,随着空袭兵器和空袭样式的发展,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使用,空袭的地位日益突出,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独立的作战样式。因此,防御一方必须加强防空力量建设,特别是要提高对抗精确制导武器超视距打击的能力。近年来,上海市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台独”情之独钟的陈水扁为了实现他的“台独”梦想,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利用军事演习的多重功能对外表现他的政治企图。为此,台军演习安排巳变成了“台独”势力诸多政治举措的军事注解。 采取兵棋推演对抗方法 实施先制与反制作战模拟演练 先制、反制是台军反封锁作战中,威胁对方后方安全的一种攻势行动。先制、反制作战样式在兵棋推演对抗演练中,通常台军以计算机模拟对抗的方法进行,设想当对方在战役准备期间并有对其实施打击的征候时,或在对方战役发起之初对台实施空袭后,或宣布对台封锁后,台军实  相似文献   

16.
现代战场空间可划分为“地表(陆地、海洋)、垂直(航空、航天)、网电(电磁、网络)”等“三维六域”,多维战场空间优势可迅速转化为战斗力优势。为夺取空防对抗战场空间优势,空防对抗战场拓展到网电空间,夺取“制网电权”成为夺取“制空权”与“制天权”的前提;来自空袭方的网电攻击,是未来国家防空面临的又一严峻威胁,也是信息化条件下必须应对的新课题。空袭与防空在网电空间的对抗,将对未来防空作战指导、作战样式以及作战建设等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空袭和防空是对立存在的。针对现有防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模型的不足,指出了研究攻防对抗条件下评估防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必要性。通过对防空武器系统与空袭敌机攻防对抗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攻防对抗条件下防空武器系统的效能评估模型,借助计算机仿真证明了该模型符合实际作战情况,具有较高的置信度,是对传统防空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的一种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研究空袭火力资源的分配问题,针对空袭编队和防空火力单元攻防对抗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静态性以及动态性,建立基于贝叶斯混合博弈的空袭对抗火力分配模型。通过构造贝叶斯混合博弈树,采用逆向回溯法分别建立不同的博弈分析模型,利用混合粒子群算法求解那什均衡。仿真结果表明:以博弈论为背景研究空袭作战火力分配问题,符合真实的作战坏境,有效性好,有较高的理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空袭兵器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反空袭作战对空侦察预警组织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完善、高效的预警系统,城市反空袭作战就等于失去了“耳”、“目”,变成了“聋子和瞎子”。因此,空情预警直接关系城市反空袭作战的成败,是城市反空袭作战面临的首要问题,对各级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2月16日,美、英两国以伊托克当局阻挠联合国武器核查为由,向伊拉克境内发动了没有最后通牒的“沙漠之狐”空袭行动。美国海军“企业、“卡尔·文森”两个航母战斗群20余艘舰艇作为这次打击行动的中坚力量,在4天的空袭中共出动战机600余架次,发射“战斧”巡航导弹325枚。海湾战争之后8年,美军再次将一批有效使用期将尽的弹药淋漓尽致地挥洒在伊拉克上空,仅海空军发射的400余枚“战斧”价值即已超过5亿美元,空袭共造成伊拉克62人死亡,大部分军事战略设施被毁或受重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