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公布了《宇宙基本法》案要点,其主要内容是修改日本国会1969年确定的宇宙开发限于和平目的的"非军事和平利用原则",允许以防卫为目的的宇宙开发活动.根据这部法案,发射军事侦察卫星以及将最尖端技术用于军事侦察卫星将成为可能.值得关注的是,新法案实质上突破了"和平利用宇宙"的原则,加速了日本在军事领域"紧随美国,全面松绑"战略的形成.本文分析了日本《宇宙基本法》的军事应用.  相似文献   

2.
崔金柱 《军事历史》2021,(2):108-113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口号,将强化国家财力、提升军事实力定为基本国策.但当时的日本并无雄厚资本积累,很难同时实现健全财政与扩充军备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1881年政变后,在执掌日本财政的20年间,松方正义一方面推行货币紧缩政策,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扩军备战.日本学界在不同时期对松方财政的认知迥异.二战前日本对松方财政的书写以歌颂其在"富国"上的伟大功绩为主,而二战后则激烈批判松方财政军事化对近代日本实行大陆政策的负面推动.不过到了冷战末期,日本史学界又偏于否定松方财政军事化说,并进而出现否认"大陆政策"存在的倾向.这种认知的变化,是日本国内社会氛围与学术研究取径变迁等多重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吴怀中 《军事历史》2021,(3):96-104
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美国需要"和"日本能够",日本逐步开启对美提供军事技术之门.里根和中曾根这两位鹰派保守政客分别在美日执政后,一致对苏采取强硬对抗战略,美国明显加快对日军事技术政策的调整步伐,日本亦积极配合并松绑"武器出口三原则"的严格限制.在系列互动之下,日本对美提供军事技术政策在1983年出现重要调整:中曾根内阁通过"对美武器技术提供"的内阁决议,打开了"提供"通道.其后,日美通过签署相关"备忘录"和"实施细则协定",构建了日本对美提供武器技术的制度和程序.同时,日美还启动"日美装备与技术磋商"、设立"联合武器技术委员会"等机制,全面落实双方军事技术合作.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提供军事技术的开启,为此后日本对外军事合作及同盟转型的进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情报工作在其漫长的情报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了大破大立式的变革发展,其演变形式深刻,实战运用广泛,经历了由确立到发展,由兴盛到衰落的嬗变过程.日本近代情报工作的兴衰演变也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由萌发到建立、由巅峰到衰亡的全过程,其演变轨迹也与日本侵略扩张进程契合相关.其在日本近代侵略战争中充当了罪恶的"帮凶",并日益"畸"化发展,最终跌入破灭的深渊.对日本近代情报工作的嬗变过程详加考察,可以加深对这一段历史的理性认知与记忆.  相似文献   

5.
牛宝成 《国防》2001,(6):58-59
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下原子弹后,日本终于放下了血淋淋的"屠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1946年,日本战犯被押上远东军事法庭.庄严的审判大厅,聚集着各种肤色的人员.来自美国的首席大法官正襟危坐.在他对面,站着一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学者.人们很难相信,他会是战犯.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后,日本因受"武器出口三原则"政策的限制不能公开在国际市场出口武器,但是日本一直钻政策的空子,在武器出口市场上有着不同于别国的特点,例如轻武器贸易活跃,并且利用出口技术和民品的方式出口武器技术和零件.日美联合开发导弹防御系统是日本武器出口政策的一个转折点,日本很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扩大武器出口的规格和数量.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尹琛 《军事史林》2021,(8):59-64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就迅速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对日战争宣言》等一系列宣言,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提出了收复失地、抗日救国的正确主张.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在其他爱国党派、团体和人士的共同呼吁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8.
方志明 《军事史林》2004,(10):46-48
陆军已成为"战场看客"了吗? 美国陆军,曾经作为三军中的绝对主力和战场上的绝对主角,地位和作用显赫一时.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上,面对茫茫海洋,麦克阿瑟统率的美国陆军同尼米兹统率的风头渐劲的美国舰队也是争得不分高下,在大洋这个海军的传统领地,仍然不肯"低就".直到日本战败,代表陆军的麦克阿瑟盛气凌人地成了战败初期日本的太上皇.陆军着实风光了一番.  相似文献   

9.
一、"大陆政策"是日本侵华战略的理论渊源所谓"大陆政策",即日本军国主义者提出的,首先征服中国,进而经略东亚,最终争霸世界的侵略扩张政策.大陆政策从日本封建幕府时期开始萌芽,至明治维新后基本形成,尔后逐步得以充实完善,成为日本制定侵华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和侵略指南.  相似文献   

10.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新近发现4本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出版的侵略中国的"写真集".这些"写真集"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又一铁证,也是对当前日本极右势力否认历史上曾疯狂侵略中国的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11.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近一年,日军侵占了我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大片土地.在占领徐州打通津浦线后,日军进攻的矛头指向"九省通衢"武汉,妄图实现"切断国共统治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分裂"之目的,进而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华中派遣军"集中了9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和海军部队,总兵力30余万,气势汹汹沿长江西进,企图在短时间内夺取武汉.  相似文献   

12.
长征赞     
张晖 《军事史林》2006,(10):30-36
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以武力霸占中国东北,进而觊觎整个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主张和与国民党停战抗日的三项条件,号召并发起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救亡运动.而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所在的苏区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  相似文献   

13.
宋纯利 《国防》2007,(3):70-72
2006年11月30日,日本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了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本文简称为"升格法案").升格法案送交参议院后,该院于去年12月15日进行表决.由于执政的自民党在参议院占绝对多数,升格法案顺利通过.日本从2007年1月9日起拥有真正的"国防部",自卫队职能随之重新定位.这些重大变化无论是对日本国内还是对周边国家,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军事科学院抗战史研究专家刘庭华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一书,作者在"后记"中诗云:"六十甲子是非论,史坛劳力一牛翁.卅载战史探龙宫穴,两鬓白发珠难寻".可以说,这是作者集几十年心血收集整理大量珍珠即各种统计数据、表格和潜心研究抗战史独具创新观点的一部学术性著作,是一部史论与史料俱佳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力作. 该书分为"论纲"、"统计"和"附录"三部分."论纲"部分汇集了作者代表性的论文12篇,如"日本侵华战略的历史演变"、"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敌后战场的历史功绩"、"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日本对台湾关系百年史论"、"东京审判的历史功绩与缺憾",等等.它大体反映了作者研究抗日战争史的广度和深度.如"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点"一文,是作者在1986年发表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分期和阶段划分"一文中的一部分.作者提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应该从九一八事变算起,14年的抗日战争分为"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七个阶段,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当时在全国史学界引起了重大反响.又如,作者在"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提出,1941年以前的中国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仍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再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及教训"一文,作者提出军事准备仓促、对投降日军"以德报怨"、 放弃战争赔款,是造成战后日本至今不承认侵略责任与罪行,否认侵华历史的重要渊源,等等,突破了传统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启迪,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5.
罗山爱 《军事史林》2006,(10):25-27
前阵子在美军彭德尔顿兵营网站上出现了这样的留言:"60年前没打过来的日本人现在要登陆了!"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自卫队于1月9-29日首次在该兵营与久经沙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举行"夺岛演习",切磋抢滩登陆、收集情报等战术.  相似文献   

16.
一 日本是东北亚的一个岛国,面积只有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却有一亿多.日本的面积虽然不大,然而,以它的国力和军力,不仅在亚洲可称超强,就是在世界上也是坐二望一:国民经济总产值仅次于美国、人均产值也是"超富"、技术研发能力和美国互为伯仲、军费开支位居世界前三.  相似文献   

17.
冀东大暴动     
1938年7月,正值"七七"事变一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在冀东发动了一场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国民党爱国人士、爱国商绅约20万人参加并组成了有10万人枪武装的抗日大暴动(亦称起义).暴动烈火遍及东起山海关,西到潮白河,北迄雾灵山,南至渤海滨的21个县及开滦煤矿等广大地区,先后攻克9座县城和许多重要集镇,瓦解了乡村的日伪政权,动摇了日本侵略者在冀东的统治.冀东暴动的声威,震撼平津,轰动全国,给当时气焰极其嚣张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世人称冀东抗日暴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谱写的一曲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壮丽凯歌,是在敌后组织的一次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推进社会改革、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制定了做地区和世界有影响力"大国"的战略目标。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成为了亚洲的"中心"和"大国",20世纪初,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迅速在亚洲扩张势力,形成了"独占"亚洲之势。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否定了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使日本的"大国"战略受挫。但日本仍打着"协调外交"的幌子,扩张在中国的利益,伺机打破华盛顿体系,建立自身主导的东亚新秩序。  相似文献   

19.
严国群 《国防》2002,(9):55
前不久,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次日,我国深圳市振华路口的一家酒吧便挂出了"日本人不准入内"的招牌.据说该酒吧经理早就对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等行为气愤之极,一直就想拒绝日本人进店消费,这次终于遂了心愿.据报道,该店此举受到一些国内人士,包括个别从日本留学回国人士的赞同.  相似文献   

20.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从领土归属所必备的"先占原则"、"时效原则"、"资料证明原则"3个原则中的哪个原则看,都是不争的事实。钓鱼诸岛是由中国人首先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并最先列入海防范围的。历史记载表明,在1874年以前,从未有哪个国家对中国拥有钓鱼诸岛主权提出过异议。 日本图谋侵吞我台湾和钓龟诸岛等岛屿的事件最早发生在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时。其后,日本屡屡滋事。1884年,日本商人古贺辰四郎硬闯入钓鱼岛探险调查,才"发现"了该岛。实际上这比中国人发现该岛并予以命名晚了400多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