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鲜明提出关于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一系列理论、方针和原则,形成了毛泽东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思想。毛泽东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我军建设的基本规律,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武器装备大发展、推进强军目标伟大进程,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对无产阶级军事科学所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其军事理论必然是那个时代社会革命和战争实践的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随着中国伟大的历史社会变革而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除了毛泽东本人杰出的理论创造外,中国特殊的社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人民海军建设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人民海军建设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阐明了海军的地位和任务;二是确定了海军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三是规定了海军的防御性质和作战指导原则.毛泽东人民海军建设思想是人民海军创建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不仅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而且对今天的海军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昭 《中国军转民》2023,(12):26-27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价值目标、本质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辨证关系,以及世界背景下人类和平发展的正确通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遵循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既不同于西方传统以资本为主导的现代化,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与把握,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刘庭华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施拉姆和罗斯·特里尔在论及外来文化对毛泽东思想影响时说,毛泽东“将彻底改造中国社会作为自己的目标,旨在将中国人民的力量解放出来。引导他进行这项事业的是起源于西方的思想,最初是19世纪的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新中国军事理论发展的奠基地位和重大指导作用 ,是不可忽视的。本文论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新中国军事理论发展所提供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 ,探讨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党的军事理论的新发展 ,研究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若干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 ,努力把中国特色军事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中国传统军事哲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即把“知彼知己”的传统战争认识论发展为毛泽东的军事实践认识论,把朴素军事辩证法发展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对传统军事伦理的继承与改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毛泽东《实践论》的影响,以及《实践论》中认识论与实践观的内在逻辑。《实践论》以人的社会性特征为出发点,以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强调了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并得出了通过实践发现、证实和发展真理的结论,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战争形态,进而决定了军队建设和发展的不同目标。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之间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着巩固国家安全的重要功能;而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并非是全然被动的,它能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促进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不是两条线,国防和军队建设主线的确定,与经济社会发展主线的确定,虽然分别对应的是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两个层面,但二者进一步指明的却是同一条"富国与强军相统一"之路。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中国社会主义走过的 5 0年坎坷历程 ,就如一幅宏伟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不仅向人民展示着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艰辛 ,更展示出社会主义的强大吸引力和不朽生命力。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 ,倾注全部心血 ,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创新和发展 ,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一、在实践中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方面的探索 ,主要有 :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性质、特点、运动规律。毛泽东指出 ,社会…  相似文献   

11.
和治伟  彭少波 《国防》2014,(8):63-64
正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对人民防空而言,要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必须透视信息化条件下空袭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创新发展人民防空行动。一、着眼信息化条件下空袭更加精确的特点,转变传统人口疏散模式。信息化条件下,精确打击已成为空  相似文献   

12.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朱德"勇敢加技术"的练兵思想主要包含练心、练技术、练"将"等,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研究朱德练兵思想对当前人民军队政治建军和技术练兵,实现新形势下强军目标,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 1 2月 1 8日至 1 9日 ,全军纪念毛泽东诞辰 1 1 0周年军事思想学术研讨会 ,在军事科学院隆重召开。会议入选的 74篇论文 ,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基本内容、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历史条件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次提交全国和全军研讨会的一批论文 ,集中展示了全军学习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切缅怀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表达了全军官兵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意和…  相似文献   

14.
军事史文摘     
毛泽东的军事史学思想卢来宾撰文指出:毛泽东的军事史学思想包括毛泽东的历史唯物主义战争史观、军事史学观及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战争史观主要包括战争起源于阶级和阶级斗争,战争随着人类社会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发展,战争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三点。军事史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权威,并以其为指导,冲破教条主义思想束缚,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冲破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神化,正确评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冲破林彪、“四人帮”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歪曲和篡改,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武器装备建设与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理论指南。邓小平关于武器装备建设的许多论述都是围绕军事经济效益问题展开的。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关于武器装备建设的思想,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武器装备现代化之路。对实现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基于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差异,邓小平哲学思想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来说,又有着自己十分鲜明的现实化特色。 邓小平哲学思想现实特色之一:目标指向上的时代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坚持和贯彻的基本原则,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现实化的根本原则。如何确定哲学思维的范围与重心,实质上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是通过经济体制这一“中介”实现的。经济体制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当前,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选择和建立一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模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正是改革的动因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人武战线的同志缅怀毛泽东同志对民兵建设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诲,倍受鼓舞,倍感亲切。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全面搞好民兵工作“三落实”,这是对毛泽东同志最实际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和关怀我国的民兵建设,特别是建国以后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30多年来,在毛泽东同志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的指引下,我国的民兵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民兵这支群众武装不断得到加强,军政素质显著提高,广大民兵在发展经济和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党和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职责使命。这支部队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组建的,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对这支部队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视和关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作了多次重要论述,形成了武警部队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