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来说 ,干部不论大小都会随身带着个“公文包”。“公文包”款式各异 ,形状不同 ,就数湖北宣恩县椿木营乡民政办助理周国知的“公文包”最特殊。他的“公文包”是一个湖北山区农民经常用的竹背篓 ,不论进城开会还是下乡工作 ,他都一直背着这个背篓 ,一背就是 2 0年。干部们“公文包”里大多是装文件、装材料、装笔记本、装手机、装常用药的。而周国知的“公文包”装的东西却与众不同。他当乡长时 ,装的是农民急需的农药、化肥 ;他当计生主任时 ,装的是检查用的仪器、药品和他自费给计生对象买的红糖、挂面 ;他当民政办助理时 ,装的是发放…  相似文献   

2.
姚旺 《政工学刊》2005,(1):25-25
“知兵”,即掌握战士本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做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知道战士在哪里,知道战士在干什么,知道战士在想什么,知道战士需要什么,思想工作要跟上)。这是做好两个经常性工作、带好兵的前提。当前,经常有基层干部抱怨:现在的兵越来越难带了,天天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却搞不清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部分基层干部身入心不入,身在兵中不知兵?1.所有的“痛”都自己扛———打不开战士的“话匣子”,掏不出战士的“心里话”。战士从五湖四海汇集到部队这个大家庭,有了问题找组织,这是常理。可现在的战士经历丰富,性格各异,思想比较隐…  相似文献   

3.
去各种部门、机关办事,经常听到一个“经典”句子:“找我们领导去!”群众有意见,“找我们领导去”;事情不愿办,“找我们领导去”;麻烦难解决,“找我们领导去”。不是不能干,只是不想干;不是没权限,只是怕麻烦。在一些人那里,这个短句。成了万能托词。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宜宾军分区司令员明顺章,近年来始终保持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为政清廉,力勤从公,砺节砺行,一门心思扑在部队建设事业上,用自身行动塑造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干战的信任与赞扬。 他的行为准则是:“党给的权力不能滥用”。1992年分区新建招待所。地方一名包工头得到信息后,为了承揽这项工程,登门找到他家说“明司令,工程的事全凭你一句话”。边说边将事先准备的“红包”掏了出来。明顺章马上沉下脸来说;“你这样做,把我的人格看得太低了,不行就是不行,不论你给什么好处也不行”。说得来人收起“红包”羞愧而去。 1988年明顺章调回家乡分区任司令员,不少亲戚朋友每逢征兵就来找他关照当兵的事。在亲戚朋友看来,司令员  相似文献   

5.
在以干旱、贫穷闻名全国的甘肃省定西地区,1984年的新闻人物是通渭县武装部政委符歧圣。老百姓送给他的“桂冠”是“财神爷”。他望着逃荒的人们,久久地伫立着“想受罪,来通渭;想享福,离开这块土。”1981年5月符歧圣一到通渭县武装部任职,就听到了这个广为流传的顺口溜。他查看了一下历代县  相似文献   

6.
有困难找领导,干部部门是干部之家,一直被我们津津乐道。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却被称作“老皇历”了。往往有困难不找领导找“关系”,一些机关门坎也高了起来,变得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使干部有“家”不好进,有事无处找。在市场经济对传统的人际关系形成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7.
看赵本山小品《卖拐》、《卖车》,在为“忽悠”者巧设圈套和被“忽悠”者虽有警觉却终落圈套的表演而捧腹的同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作为领导干部来讲,在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的同时,是否也要过得了“忽悠”关,抗得住“忽悠”?一般来讲,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人权、财权、物权,除自身容易位高权大脾气长、自己把自己“忽悠”得飘飘然外,最要命的是被别人“忽悠”。因为你手中有权,找你办事的人就多,求你办事,当然要讲好听的话、奉承的话、感谢的话。这些话初听起来或许有所警惕,但听常了、听多了,就会从不习惯中习惯,在顺耳中接受。不…  相似文献   

8.
“实司令”打基础 河南省许昌军分区司令员刘晋工作特认真,办事特扎实。为此,人们大多叫他“实司令”。 2001年3月28日,“实司令”到任的当天下午,就带领着机关的同志检查各人武部的民兵装备仓库。两天时间逐个检查了所属的仓库之后,他吃惊不小:6个仓库中,有4个存在着严重不安全因素。“这个事可马虎不得,再难也得把它解决好。”军分区很快成立了以刘司令员为组长的调查论证小组,拿出了新库建设方案。但  相似文献   

9.
基层是领导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机关工作搭的是服务基层这个“台”,当是的服务基层这个“角”,唱的是服务基层这个“曲”,可以说各级领导机关就是为服务基层而设立的,机关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基层建设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机关的同志也在讲为基层服务,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变了样,有的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情,凭想当然办事,脱离实际瞎指挥,给基层添乱;有的表面上是在为基层办事,实际上是打自己的小算盘,能出名争彩表现政绩的就努力做,正常工作往往是被动应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机关的形象,而且带坏了部队…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富裕地区出现的“征兵难”问题,使一些有识之士惊呼:“谁来保卫2000年的中国!”今天,这个口号产生了振奋人心的回声:富裕地区出现了“参军热”。 在1994年冬季征兵中,中南五省不仅贫困地区青年积极报名应征,就是原来“征兵难”的富裕地区也出现了多年来不曾有过的“参军热”。广东省适龄青年  相似文献   

11.
致富顾问     
善做“亏本”生意 更能多赚钱 黄文光是辽宁省辽中县新民屯镇新西村人,长年在农村从事运输生意,钱赚得挺难。后来他从免费服务广告受到启示,决定搞免费借用建房模板,以此来推动运输业务。因为农户建房时都要用模板,而买模板,用一次也就完事了,租吧,每天要花几十元。免费借用模板,正好解决这个难题。于是,他果断投入3000多元,从模板厂买回建房通用的梁检等各种钢模板。从生意角度讲,他已先赔了3000元,且还是免费借用,这个投入,别说赚,连本也回不来了。不过,待他发了免费借用  相似文献   

12.
酸甜糖葫芦     
“尹文峰,听说这里的糖葫芦特好吃,咱俩也去买点!”到部队队第一天上午,老乡颜茂盛就朝我说。“不行!班长不是说当兵后要有兵样了,尤其是新兵,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兵样,现在去不是找刺激吗!”“没事,我请你。再说,这事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要是让班长知道那就惨了,部队的纪律你也知道的。”“放心吧!有事我向班长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机关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职能和工作指导效能的发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应切实解决基层“办事难”、工作“落实难”、作风“转变难”的问题。以其作风正、形象好来带动部队风气的改进和基层建设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树荣,曾是原铁道兵某部战士。1971年退伍回乡。30年来,先后任过嵩明县杨林区(后改镇)供销社团支部书记、副主任、区长、党委副书记、区长、乡长助理、乡长、乡党委书记兼乡长、县人民法院院长。无论任什么职,他总是说“我是共产党员,得听党的话”。凭着他对党的忠诚,干一行爱一行,为党的事业做出积极贡献。曾先后4次荣获省级和县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5次被评为县、市级“先进工作者”,70次受到县、市、省级党政有关部门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15.
“鸭司令”小陈,在部队里是一个炮兵班长,由于他胆大泼辣,战友们都叫他“炮兵司令”。他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江西广丰县后,立志继承自家的养鸭祖业,随父亲经营养鸭。他知道养鸭这门行当是难的,养群鸭就更难。为此,他下定决心,不怕风险,坚持用科学方  相似文献   

16.
29岁的鲁统国是新疆阿勒泰军分区吉木乃边防站的指导员,工作上成绩出色的鲁统国,可在自己的婚事上还是一个“单身贵族”。去年,组织专门给鲁统国批了探亲假, 并下了一道死命令,必须要把对象找上。回家后亲戚朋友又先后给他介绍了五六个女孩,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他人很好,可都因路途遥远而匆匆告吹。心灰意冷的鲁统国,假期还没满就准备回部队。刚从国外留学回国的山东临沂  相似文献   

17.
某上级机关给所属基层单位拨了一笔经费用于改善生活设施,同时配发了一批物资器材。但事过丰年,机关在跟踪检查时,却发现没有足额到位,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原来是被下一级机关从中截留了。 为基层服务是机关的天职,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的基层单位为什么要到上面“跑钱要物”?基层到机关办事,为什么具体办事人员会“感情”用事,看人下菜?有些事为什么凭盖有公章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近 年来 ,一些官兵参加了地方名目繁多的“联谊会” ,如“同学会”、“老乡会”、“战友会”等。他们经常或明或暗地开展活动 ,极少数甚至演变成了颇具封建特色的“结义”行为 ,给部队建设带来危害 ,应加以纠正。一、加入“圈子” ,容易形成“小团体”。军人加入“联谊会”后 ,会员之间的交往活动也就频繁起来。尤其是个别基层领导的参与 ,对联谊活动无形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官兵甚至把圈友关系胜过组织关系 ,出现遇事不找组织找会友 ,办事不走正道走圈道的现象。这种以“圈”划界 ,于团结不利 ,于工作有害。某部干部张某 ,加入“…  相似文献   

19.
罗雪 《环球军事》2013,(5):61-63
整死人不偿命的“祭海”今天是祭海日!经过老兵两三天以来的“恐吓”灌输,我们都知道,这是航母上经过子午线时所有第一次登舰新兵的难日!这个可怕的日子终于来了!这天一大早.耶几个得意洋洋的老兵就在我们船上的寝室里吵吵嚷嚷,叫唤着新兵的名字,我看到二等士官汉克斯带着几个家伙正在把新兵冈萨雷斯拽下床铺。  相似文献   

20.
人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都有三亲六故、七情六欲。然而面对亲情 ,如何珍惜 ,如何处置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许多人就是过不了“亲情”这一关 ,老熟人、老领导、老朋友来找了、说了 ,撕不下这个脸面 ,就放弃原则乱办事 ;有的在外头威风八面 ,回到家里却一筹莫展 ,“枕头风”一吹 ,使一些领导进退两难。《生死抉择》主人公李高成查明自己的妻子被人利用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后 ,面对分离两年的家庭又将离散 ,弱智的女儿失去母爱无人照看 ,在公与私、情与法面前 ,他没犹豫、没徘徊、更没姑息迁就 ,毅然陪送妻子去人民检察院自首 ,并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