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民族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先进性。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形成,就其内容结构来说,主要有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家学说,就其发展演变来说,则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和近代六个不同的阶段。儒学和道学是中国土生土长、各行其是的学说,佛学则是后来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三大学说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经过相互斗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     
《兵团建设》2010,(2):48-48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面积相当于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在这片广阔的地域里.生活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13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各民族形成了互相依存、互相借鉴、互相补充的文化互渗体系。本栏目将陆续为读者介绍这些民族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弘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沉淀,中国民族声乐形成了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在传承和弘扬声乐文化底蕴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形式、风格和灵魂。通过解析文化底蕴对民族声乐的影响和作用,揭示了文化底蕴对于中国民族声乐的重要意义。结合声乐教学实际,探讨挖掘文化底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新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族文化整合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与重建的有关理论问题,提出了民族文化创新是主动回应文化全球化,实现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以降,出于分裂、遏制中国的需要,英、俄(苏)、美等国极力策动中国边疆地区民族分裂活动,成为影响我安全统一、和谐稳定的重大威胁。在长期介入的历史过程中,各国表现出了风格迥异的决策思维和行动套路,呈现出谨慎克制型、强势冒进型和弹性机巧型三类主要的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是英武强健的藏族同胞的聚居地。藏族不仅拥有独具魅力的人文习俗,还具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近现代以来,藏族同胞不畏强暴,与外国侵略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史上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边疆少数民族政策法规,完善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加快少数大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从现实看,“全面推动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是一项长期、艰巨事关民族发展、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选择。而法治作为现代社会管理的重器,理应为民族教育提供合法性依据与制度支持。本文拟梳理新疆地区民族教育法治化的历史发展、总结民族教育法治建设的现状,为新疆民族教育法治化选择提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各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华民族之所…  相似文献   

9.
海洋秩序为中国近代国防的重构提供了现代性的价值内核——民族国家,这是近代国防区别于古代国防的根本尺度。中国近代国防在从华夷秩序到海洋秩序的转移中实现了基于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新国防观的重构和国防的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如果疏于创新或者不善于创新,必定会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发展大潮中落伍。对中国如此,对国外同样如此。曾经实力雄厚、在世界军工领域笑傲江湖的俄罗斯军工,因创新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贯穿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一条主线,其具有的强大向心力和感召力,为民族地区工作凝聚了人心与力量,稳定了民族地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团结了民族地区发展建设的主体力量。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强化政治保证、增强文化认同、夯实物质基础、发挥制度优势等方面着力,不断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人们的国防意识有所淡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国防教育与职工教育结合不紧,造成国防教育在一些企业落实效果不好。笔者认为,企业的国防教育必须着眼增强“四性”,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高度,抓好企业国防教育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是跨境民族多、贫困人口多、山村面积大的边疆省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所处环境,历来既是中国边疆危机的前沿阵地,又是国防前线和战略要冲。跨境民族常年居住在边界两侧,对边境情况较为熟悉,经常在国境线两侧出入,从而加大了边境管理的难度,影响了边境管理的有效性和有序性。这一现象应引起边境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它的产生和发展形式有着与中华民族体育共同之处 ,也同时由于地域、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和人文背景不同 ,所以 ,它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摈弃了迷信落后的东西 ,经过锤练 ,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主要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5.
观点     
《兵团建设》2012,(23):2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让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相似文献   

16.
王涛 《现代军事》2010,(2):30-34
国内形势依然动荡 阿富汗地处地中海、里海到印度洋的枢纽.这里几乎从未停止过矛盾和争端,在这片相对封闭的地域内形成的民族、部族和家族.是阿富汗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其中,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是长期控制着中央统治权的普什图族.约占总人口的一半.主要居住在阿南部和西南部:第二大民族是塔吉克族.约占总人口的30%,主要居住在阿北部和东北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民族问题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创新运用。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意蕴在于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从理论性、历史性、现实性三重维度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构建中华民族的思想长城。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心理、观念、习俗、信仰、规范等方面的群体意识、风貌和特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一个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歌唱艺术的民族唱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只是从狭义的角度去研究民族唱法从传统的唱法到“中国唱法”这一演变过程。20世纪上半叶及其之前的这一时期,是“传统民族唱法”的代表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民族唱法”已不能适应人民的艺术心理需要,中国的声乐开始演变到“土唱法”这种表现形式。当“土唱法”不能适应人民的艺术心理需要时,“学院派唱法”又站到了时代的前沿。到了20世纪末,“中国唱法”诞生,中国的声乐艺术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体系,走向了世界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民族问题是西欧和俄国阶级斗争的焦点之一,解决民族问题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当务之急。列宁从俄国民族斗争的实际出发,撰写了《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此文是列宁研究俄国民族问题的集大成之作。列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澄清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在民族问题上散布的谬论和制造的混乱,批判了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鼓吹超阶级的民族文化的反动谬论,为解决俄国民族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